廣東著名書法家,首創寫意書體,風格活躍

清代是隸書的鼎盛時代,在此期間,不僅涌現出了幾位影響深遠的著名書法家,還有一大批鮮爲人知的“地方名家”。例如廣東人陳恭尹,他的隸書寫得率直、率真,被稱爲"廣東最好的隸書"。

陳恭尹和屈大均、樑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都是著名的詩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陳恭尹和屈大均都是反對清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陳恭尹,字元孝,初號半峰,後又名獨漉子、羅浮布衣。祖籍廣東順德。他的父親陳邦彥,是明朝末年“嶺表三忠”中的一位,清軍攻粵,他戰死沙場,他的家人除了陳恭尹之外,不是被清軍所殺,就是在戰爭中死去。

陳恭尹,清初嶺南書法大家,是嶺南隸書的創始人,也是清代“寫意派”。他所寫的隸書,其奇秀之美,風骨之雄,其藝術風格和造詣,可與同時期的鄭簠和朱彝尊等人相提並論。

廣東省博物館藏有陳恭尹的七言體楷書(見圖),紙本,縱27.5釐米,橫21釐米,是清代著名學者屈大均和樑佩蘭爲當地官員姚龍友送行時所寫的一張。

落款爲“陳恭尹羅浮贈祝詞”,下面蓋“恭尹印章”一方,另有一方印有“慶和寶玩”、“契齋”朱文兩個鈕。“慶和”是陳澧的孫子陳慶和,字平子。他在學海書院教書,由陳濟棠所建。

“契齋”是尚成裕所書。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著名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中山大學教授尚成祚把這本冊頁捐獻給了廣東省博物館。

此書雖爲冊頁之一,卻是陳恭尹隸書藝術的代表作品。他所用的筆法,遠在《夏承碑》和《曹全碑》之上,所用的筆法和筆法,都有幾分《夏承碑》的味道,筆法飄忽不定,篆、行、草三家的筆法,都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味道,與當時盛行的書法、繪畫、書法都大不相同。

陳恭尹的書法風格古樸蒼涼,與《夏承碑》有幾分相似,但又透着一股蒼涼之意。而筆法輕靈優美,頗有草與篆籀的筆意;轉折處輕靈自然,蠶頭收斂收斂,雁尾鋒芒外露,轉折處多用正楷,突出其不屈的性格。

用墨不滯澀,偶有枯澀,墨色變化豐富,生動活潑。他的書法,雖然吸收了漢字間距鬆散,行間距緊密的特徵,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左右穿插,避讓有致,在平直中見自由。

陳恭尹的隸書,是文人雅士的代表,追求個性的自由,寫意,雅韻。有些字,爲了追求意境,速度很快,看起來有些粗獷,但這並不影響它的整體藝術效果。

馬國權對陳恭尹、鄭簠和朱彝尊在《明清廣東書勢》中的隸書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因爲他用的是草書,所以在古樸厚重中,又有一種飄逸瀟灑的味道。以鄭簠和朱彝尊爲例,陳恭尹雖然精於《夏承碑》,卻能隨心所欲,自成一格,鄭簠雖然飄逸瀟灑,但卻因爲熟悉,顯得有些俗氣,與古人相去甚遠。朱彝尊文筆較差,雖能抒發自己的性情,卻因功力不足,只有一種嫵媚之感。

由此可見,他在隸書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