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回溫 臺企組團搶單

第134屆廣交會正如火如荼展開。圖/中新社

與會人士對本屆廣交會的觀察心得

第134屆廣交會正如火如荼展開,本屆約有21家臺企組團設展。資深產業人士受訪時透露,在電子領域,這次參展的臺企中,以廣泛使用的工業件、接頭等產品的表現最爲突出、買氣恢復,至於其他產品則相對平淡,相關業者甚至未參與這屆展會。

據瞭解,這次臺灣公協會組團在廣交會設展的有電電公會、臺北市進出口公會,分別有11家、10家會員企業參加,共使用38個攤位。參考歷史經驗,本屆廣交會組團設展的臺企數量與疫情前相比,仍有一段落差,正處於恢復階段。

資深產業人士坦言,疫情期間的各種線上展會成效不彰,買賣雙方透過線下面對面交流纔有溫度,由於10月是採購期,對電子業而言下半年舉辦的秋季廣交會表現往往比夏季好。但是受到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因素影響,不少電子業者仍選擇觀望,未參與這屆廣交會。另外,也有以色列、中東採購商因爲以巴衝突等原因臨時取消參與展會。

資深產業人士指出,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平板電腦、居家學習等電子產品的買氣熱烈,相關廠商於2021年擴產,但是到了2023年疫後需求未如預期般出現報復性消費,導致業者庫存堆積,2023年可以說是「去庫存年」。且至今還看不到好轉跡象,預期2024年第二季景氣纔有望好轉。

資深產業人士又指,電子產業要顯著復甦,還是要有題材加持,必須要有革命性的創新,才能拉擡整體產業。

對於大陸臺商佈局,資深產業人士坦言,大陸產業鏈相當完整、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就算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也很難有個別地區能夠完全取代大陸產業鏈,其他地區的生產成本較高,甚至會壓縮臺商利潤空間。

另一位參與廣交會的市場人士受訪時指出,目前較受到青睞的產品以剛性需求爲主,採購商考量到全球景氣不佳等因素,對非剛性需求產品的採購意願較爲保守,普遍抱持着「現金爲王」的態度,因此買氣尚未回溫。上述人士又指,疫情期間買賣雙方經過一波「洗牌」,許多參展商來參展也有「露臉」讓老客戶知道自己未被市場淘汰的用意。

針對第134屆廣交會與往年的差異,市場人士觀察到,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展位與看展的買家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