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美國要聯電死,聯電能不死?

AIT處長谷立言(左四)上月去聯電的新竹總部拜訪,而聯電董座洪嘉聰(右三)也帶領一級主管親自接待。(圖/取自美國在臺協會 AIT 臉書粉專)

當有人說中國大陸晶片自給率很低的時候,他到底想告訴你什麼?又不想告訴你什麼?

想告訴你大陸晶片業比臺灣還差得遠?不想告訴你美國晶片製造業沒有最差,只有更差,而掏空臺灣的「晶片明珠」是美國唯一自救之道?

關於中國大陸晶片自給率,各家調查公司口徑不同,數字會有差異,不要緊,我們就用「貶中論者」的數字吧——23.3%(2023年)。

該論者不想告訴你的是美國的晶片自給率——10%-15%(2023年)。拜登與雷蒙多常掛在嘴邊的數字則是12%。

美國晶片自給率之低,意味着製造端的萎靡,而美國晶片全球市場份額之高,又意味着設計端的蓬勃,生產與設計能力極端不成比例,這就是爲什麼拜登一心要挖走臺積電的資本,技術甚至人力。

時至今日,美國強奪臺韓晶片製造供應鏈之陽謀,舉世皆知。

另一方面,2024年還沒結束,中國大陸晶片出口已破兆元(人民幣),年增18.8%,超過1400億美元。美國今年的出口數據尚不清楚,但2023年爲527億(若根據臺行政院的數字,「積體電路」是435億,半導體設備是200億)。

無論怎麼估,美國今年晶片出口金額應不到中國的一半。出口少中國一半,自給率也少中國一半,美國當然急,也當然要來搶劫臺韓,而臺灣又遠比韓國更好搶。

美方對中方發起科技戰始自2018年,該年中國大陸的晶片自給率是5%,6年後是23%,試問,美國的自給率6年間成長了多少?1%,2%,還是3%?

誠然,當前中國大陸的自給率和出口提升,是靠成熟製程晶片衝量,美國與臺灣則嚴守先進製程,而無論用什麼角度看,臺美晶片發展都在「孤島化」,逐漸被限縮在最高端晶片領域。

真正的危機是,臺積電先進製程要突破2奈米遇到了技術高牆,致使升級減速,而大陸技術仍在快速升級,偏偏美國爲了自救,挖角,禁售樣樣來,形同侵蝕臺積電的研發經費。

臺灣許多所謂「專家」只敢強調大陸還落後臺灣多少年,自給率有多低,但不敢張揚的是,臺灣整個行業的全球市佔正加快流失中,臺積電確實因爲AI與「英特爾的失敗」而出現榮景,但其他生產傳統晶片的臺廠卻只看到落日。

值得一提的是,邏輯晶片突破技術的關鍵是新材料,在受到重視的新材料中,石墨烯,氮化鎵(GaN),三碲化二銻(Sb2Te3)與二硫化鉬(MoS2),中國大陸都是最大生產國,而爲了反制美國的科技圍堵,除了鉬(Mo)之外,石墨,鎵,銻都已被列入出口限制項目。

換言之,從傳統晶片的市場端,尖端晶片的材料端,到晶片製造的生產端,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三面包抄,因此自今年起,開始將目光從先進製程轉向成熟製程,並終於在年尾傳出AIT施壓聯電赴美設廠的消息。

聯電的利潤率自然遠遠不如臺積電,白話說,就是不耐打,經不起美國廠高成本的折騰,而在中國大陸傳統晶片快速於全球搶市的環境下,赴美設廠與自毀無異。

別忘了,臺積電還拿到了拜登政府那一點點塞牙縫的補貼,接下來的川普政府,早就揚言反對補貼外資,我就好奇,在沒有補貼的狀況下,聯電要怎麼在美國設廠運營?

確實,川普很可能會政策性規定美國企業只能買美國製造的晶片,讓本土廠與外資美國廠獨佔美企客戶訂單,但在全球化的晶片行業裡,這種劇烈轉型談何容易?

此一願景的前提是,所有用到晶片的美國製產品,都要在美國本土生產,包含家電,玩具,日用品,智慧型傢俱方方面面,美國早就不是世界工廠,如何爲資本密集的晶片廠創造生存環境?尤其是傳統晶片。

美國搶劫臺廠範圍擴大,與此相對的消息是,荷商恩智浦與德商英飛凌最近都主動表示要在中國大陸設廠,融入紅色供應鏈以服務本地客戶。臺韓的「被動赴美」,與荷德的「主動赴中」,生動地說明了中美兩國誰才具備適合晶片廠生存的土壤。

雖然聯電迴應外界,目前並無赴美設廠計劃,但附庸國的公司,大概率難以拒絕美國爸爸。從成本層面上看,聯電至少還有毛利率較佳的先進封裝技術,並獲得美企高通的長期訂單,這麼說來,至少先赴美設立先進封裝廠,從美國人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當有人只談中國晶片自給率,不談美國掏空臺灣以挽救其自給率時,你應當認識到這是典型的吹哨壯膽。最有效的謊言不是七分真三分假,而是「十分真」,但完整的真相總分是100分,扯謊的人隱瞞了9成真相故意不讓你知道。

美國要聯電死,聯電哪能不死?若問民進黨政府有沒有對策,有的,他們會拋出各種「臺灣好棒棒」的說法餵食青鳥,並繼續騙你中國晶片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