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性不輸癌症 6種情況是腦中風最大元兇

腦中風在臺灣近年統計十大死因中始終名列前茅,是國人健康一大威脅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此爲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一名年逾70歲的黃先生,有三高問題服藥已超過5年,先前曾因心血管疾病醫院接受過冠狀動脈擴張與支架置放術治療,於診所領取抗血小板藥物服用,不過其並未在家自行每天量測血糖血壓,僅於回診時量測血壓及每隔半年抽血檢驗血糖與血脂

直到最近,突發現右側無力,且症狀一直無改善才趕緊至急診。經急診醫師診察後判定有發生腦中風可能並進行相關檢驗與腦部電腦斷層掃瞄後,確認其爲左側大腦局部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還發現左側頸動脈重度狹窄。

腦中風6大元兇

腦中風可分缺血性與出血性 7成爲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腦中風在臺灣近年統計十大死因中始終名列前茅,是國人健康一大威脅,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指出,腦中風可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近七成以上病人爲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抽菸關係十分密切,如病人又有心律不整者,尤其是心房纖維顫動者更是高危險族羣

不過,三高及抽菸通常不是直接導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之發生,其所造成之「動脈硬化」最終將導致血管內壁增厚跟形成硬化斑塊,斑塊會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嚴重時可能引發血管狹窄處堵塞或是斑塊剝落堵塞後端血管,所以纔會造成腦中風發生。

控制三高、戒菸可減緩動脈硬化與狹窄 已發生者僅能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張哲肇表示,頸動脈是通往腦部主要血管之一,也是大腦主要血液供應來源。頸動脈左右各一位於頸部前方側邊,國外研究顯示,頸動脈狹窄程度若大於70%以上,亦即剩餘可通血流寬度僅達正常30%以下時,在18個月內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率將高達24%,狹窄程度達50%~69%者,約22%機率在5年內會發生腦中風。

雖然控制「三高」和戒菸可能有助減緩動脈硬化與狹窄發生,但對於已發生者只能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等來減低狹窄惡化機率,並不能逆轉已狹窄程度。因此,一旦有頸動脈重度狹窄,尤其是已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者,病人就必須考慮評估接受頸動脈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或是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

治療頸動脈狹窄治療 符合條件皆有健保給付

目前對於頸動脈狹窄治療分「有症狀」與「無症狀」者,符合條件者皆有健保給付。有症狀者是指近半年內發生與狹窄部位同側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者,此類病患一旦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60%,即應考慮進行頸動脈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術或是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而無症狀者若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80%以上者亦建議進行治療預防。

張哲肇提到,相較於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術爲微創導管技術,其傷口較小且由鼠蹊部或手肘部進行,也能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故較被大多數人接受,且適合心肺功能較差、年齡較高、難進行全身麻醉或曾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過之病患;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統計數據上有較低複發率是其優點

若僅需定期追蹤病人 應進行每年一次超音波檢查+規律服藥

若頸動脈狹窄未達應進行支架置放或動脈內膜切除術或經過治療而進行定期追蹤之病患,張哲肇提醒,可每年一次定期安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並需每日固定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與三高治療用藥,如有抽菸習慣建議戒除最好;而患有心房纖維顫動者則應考慮服用抗凝血劑,以減低腦中風發生機會,因心房纖維顫動亦爲造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常見另一位兇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