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洲上飛虹
謝枚瓊
淅淅瀝瀝的梅雨澆滅不了人們熾烈的情懷,在一束束目光熱切地聚焦下,最後一朵焊花粲然綻放,宣告了楊梅洲大橋順利合龍!我想,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從此將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我第一次來到楊梅洲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那時,我在坐落於湖南湘潭北郊的一所省屬中專就讀。臨畢業,年輕的班主任賈老師組織我們去楊梅洲踏青、野炊。一個春光明媚的週日,二十多輛單車潮水般涌出黃土坡上的校園。穿過石碼頭鄉間的田疇、彎彎繞繞的街巷,過望衡亭,經窯灣渡口,寄存好車輛,欣欣然乘上烏篷船,終於抵達洲上。這一輾轉足足耗上個把鐘頭,但心裡很快被陽光、沙灘、鮮花、綠樹、青草、歡聲笑語充盈。
站在洲頭,難免讓人從心底發出萬端感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浩瀚的湘江奔涌到楊梅洲時,好似一個急剎車。強勁的水流將河道衝擊成一個U字形。久而久之,江心之洲誕生。楊梅洲四面環水,是湘潭市區唯一的大河洲。從“刳木爲舟,剡木爲楫”,到帆檣林立、“蔚爲都會”,再到榮獲“金湘潭”之稱,古老的楊梅洲記錄下湘潭人依水而居、湘潭城因水而興的傳奇。這裡民間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楊梅洲是南北隔水相望的兩個小沙洲,分別住着兩戶漁家,一家姓楊,一家姓梅。兩家的兒女長大後,定下了親事。梅家擔心女兒嫁到楊家後,隔着江水相見難。於是,兩家人齊心協力,從他處挖來泥土填入江中,終於將兩個小洲連接在一起,成爲一個大洲。後來,洲上的住戶逐漸多了起來,爲了銘記兩家人的功德,便將這個洲取名楊梅洲。我想,這個傳說,倒是與愚公移山的故事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它閃爍着民間的智慧,寄寓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據說正是這裡誕生了瀟湘八景中的“漁村夕照”。夕陽西下,沐浴在餘暉中的漁村便成了仙境。恬靜的村舍,悠揚的炊煙,翠綠的樹葉在微風搖曳下一片片閃爍着金光。江水輕漾裡,低低盤旋的沙鷗,灑落一江清脆的啼鳴,一幅漁歌唱晚的圖畫。
湘潭境內,湘江之上,上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建成了湘潭一大橋、三大橋、四大橋,成爲連接主城區的重要過江通道。可隨着城市的高速發展,三座大橋早已無法滿足湘潭民衆的出行需求,更不能承擔起一座城市發展壯大的重任。終於,在期盼中,楊梅洲大橋動工建設。
建成的主橋全長一千一百多米,是湘潭目前跨度最大的斜拉橋。我擡頭仰望楊梅洲上的這“第一跨”,“縹緲飛橋跨半空”,猶如一道飛虹騰空。它是承載理想的舟楫,帶給人以無邊的遐想和豐盈的美感。我眼中的斜拉索橋,多像豎立的琴絃,在我心底彈出自豪的樂章。而站在大橋上俯瞰江心之洲——楊梅洲,它更像一艘整裝待發的航船,遠征的風帆在長風浩蕩裡飄拂,獵獵作響。瀟湘八景之外,又一幅時代的新景已在這裡繪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9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