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 強心針變瞌睡蟲
▲央視《新聞聯播》前主播李瑞英(左)和張宏民(右)。(中新社)
▲2013年11月12日,北京火車站,民衆正在觀看《新聞聯播》關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導。(中新社)
揭密《新聞聯播》中的套話
大陸最富知名度的新聞節目當屬中央電視臺每晚的《新聞聯播》,但制式且官調的新聞播報內容常受大陸網友詬病。最近有港媒引述大陸網友對《新聞聯播》內容的速記,包括中共領導人很忙、中國人民很幸福,最後是其他國家都很慘,表現出節目在民衆眼中的真實印象。
香港《成報》報導,近年《新聞聯播》因其嚴肅刻板印象屢遭網友吐槽,有網友說:「我7歲那年,正低頭吃麪條,我老爸一定要看《新聞聯播》,然後我就鬧,說《新聞聯播》有什麼好看的呀?我爸語重心長地說,20年後我就懂了。但20年後,連我老爸也不看了!」
最初定位爲思想武器
不過,做爲「中國政壇風向標」和「中國政治生活晴雨表」的《新聞聯播》仍具備某些特殊功能,有人從中看到中國政局的變動,有人看到致富的方法,有的人則從這裡看懂了中國。
《新聞聯播》前身是1958年北京電視臺的《電視新聞》,「趕英超美」、「五年計劃」和「大躍進」是《電視新聞》問世的背景。《新聞聯播》最初定位就是「思想武器」,要報導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新聞聯播》可說是當年時代的強心針,成爲人民精神支柱,滿足人民對勝利、強大和富裕的美好想像;不過,時代並非一成不變,強心針打多了,也會疲軟。《新聞聯播》嚴肅形象和上情下達的政治定位帶來的反響就是「瞌睡」連連。
有網友速記《新聞聯播》內容大要:「前面10分鐘,國家領導人很忙,不是出國就是下鄉;中間10分鐘,全國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豐收;最後10分鐘,其他國家都很慘,不是爆炸就是造反。」
官商精英是忠實粉絲
然而,《新聞聯播》確實擁有不少忠實粉絲,而且這些人多是來自官場和商場的精英,他們有一套「如何看懂新聞聯播」理論,最重要的就是讀懂新聞中釋放的政治信號。
例如前10分鐘出現頻率高的陌生面孔,必定要升職;職位高的人很久不出現,必定有問題;至於領導給什麼樣的景深、停留時間多長、排名先後順序等,都是不能出一點差錯的,因爲這中間都具備了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