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應爲特定政策擦脂抹粉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臺灣央行發佈新聞稿表示,外匯市場波動過大,基於維持市場秩序考量利用外匯存底進場調節。央行此舉非常罕見,罕見之處不是因爲央行進場干預,而是敲鑼打鼓。彭淮南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對彭淮南來說,匯市干預是大忌,是隻能做不能說的秘密。而且,過去央行對臺幣貶值多樂觀其成,鮮少在貶值時刻進行逆風操作,特別是對比周遭國家貨幣人民幣韓元等,臺幣並未超貶,干預舉動自然顯得有點耐人尋味。換句話說,值此外貿情勢趨緊且內部成長動能減弱之際,央行敲鑼打鼓進場干預的背後,透露出不尋常的訊息

其背後可能與兩件事有關,一是美國擴大匯率操縱國名單,另一是臺商回臺投資。最近美國在匯率操縱國議題操作上頗爲積極,似有全面啓動貨幣戰爭的跡象。例如,5月底美國財政部公佈半年一次的外匯政策報告,直接將審查對象從12個增加到21個,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也從原本頂多5、6國,一下子暴增到9個國家。此次臺灣雖未被列入,但一旦未來臺幣貶值趨勢形成,難保下次不會再被列入。這或許是央行最怕的一件事,因爲誰都無法保證接下來川普不會直接對觀察名單成員開刀。特別是日前傳出美國商務部已經開始研擬,未來將對貶抑本國貨幣美元匯率國家貨品課徵補貼稅。如果臺幣依舊弱勢且對美出口表現持續亮眼,臺灣成爲美國開刀對象的風險也將急速上升。央行進場干預阻貶臺幣,無非是想將這樣的風險,化大爲小。

其次,在臺商迴流部分,隨着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臺商轉移生產基地似有加速跡象。而面對這股龐大的臺商回臺投資潮,政府更是卯足全力,端出各式各樣政策牛肉加以因應。例如本週行政院會通過「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其中一項就是將今年開始實施的「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直接升級到2.0版。主要項目除擴大臺商投資臺灣的優惠補助適用範圍外,也將臺商回臺融資貸款額度,一口氣上調至新臺幣5000億元,希望藉此更加提高臺商回臺投資誘因

問題是,政府大費周章吸引臺商回臺,可能會被臺幣急貶走勢打亂佈局。原因很簡單,就如同之前強調,這股迴流臺商並非從境外搬錢回來,而是直接在境內利用政府提供的低利貸款補貼優惠,進行融資,無法享受臺幣貶值的好處,反而先蒙其害。尤其是前期投資需要購置大量資本設備,而這些資本設備大多來自國外進口,如果臺幣在短期大貶,勢必會大幅提高臺商進口與避險操作成本,進而降低臺商的投資意願

也就是說,央行此時阻貶,同時大張旗鼓昭告天下,無非就是想消除貶值的預期心理,避免臺幣繼續重挫,傷害內需的消費與投資,甚至影響臺商回臺投資決定。作爲執政團隊一員,這樣的舉動,無可厚非。只是,貨幣政策應該中立,配合政府推動短期政策,並非央行職責,不是央行總裁該所應爲。

長期以來央行獨立性一直爲人所詬病,爲了特定政策目的背離中央銀行法賦予的職責,時有所聞。但作爲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最終制定者行使職權理應超然中立,而非爲特定對象或目的服務。就像Fed主席鮑威爾勇敢對川普說「不」一樣,如此才能建立央行的威信,這無疑也是我們央行最該學習的地方。

必須要問的是,央行在這個點位就進場干預臺幣匯率,會不會讓臺灣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畢竟2015及2016年那段期間同樣因爲經濟差使得臺幣重貶至接近34,離目前31.5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如果現在就開始阻貶,接下來經濟情勢若更加惡化,我們引以爲傲的外匯存底真的足夠因應嗎?特別是當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即將破7,未來連動效應可能讓臺幣貶幅加劇,我們央行真的作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