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為何升「準」不升「息」? 報告詳盡解析

中央銀行爲何選擇調升存款準備率?這與央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央行NCD沖銷市場多餘資金有何異同?記者許正宏/攝影

中央銀行爲何選擇調升存款準備率?這與央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央行 NCD 沖銷市場多餘資金有何異同?

央行報告指出,我國超額儲蓄高,央行未操作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央行持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平時透過發行央行定存單(NCD),收回市場過剩流動性。至於存款準備率亦爲具流動性管理功能的貨幣政策工具,調升存款準備率可立即、有效影響銀行可用資金數量,產生緊縮信用效果,有助金融穩定,以及抑制通膨預期,促進物價穩定。

但調升存款準備率的資金鎖住效果強,且鎖住期限長於發行央行定存單,因此,央行可因應情況的需要加以採行。例如,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間,爲抑制通膨預期,央行六度調升政策利率(價格工具),並二度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數量工具),透過降低市場流動性,以減輕通膨壓力。

市場有一說法,央行於2022年間兩度調升存款準備率具有三個不良的副作用:

第一、央行是考量收回資金之成本,以調升存款準備率取代發行長天期央行 NCD,將損害銀行利益

第二、調升存款準備率將壓低存款利率、拉昇放款利率,對存款人或借款人皆不利

第三、論者指稱調升存款準備率繫有礙金融發展的「金融壓抑」措施

實際上,這樣的論點是對銀行存放央行準備金甲戶(往來戶)、乙戶(計息戶)的功能有所誤解,且未能瞭解甲、乙戶均能使銀行產生收益;並悖離2022年間銀行存、放款利率同向上升的實際情況,更遑論近兩年來,我國銀行放款與投資維持5.3%~8.8%的穩定成長,並未發生金融中介功能不彰的「金融壓抑」情況。

爲避免大衆對存款準備率這項貨幣政策工具有所誤解,特加以澄清說明。

央行說明,調升存款準備率與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央行 NCD 的使用時機不同;調升存款準備率的政策效果強,央行僅視情況需要加以採行;而公開市場操作則作爲平時調節資金使用。

央行調升存款準備率與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央行 NCD 皆有收回資金的效果,但調升存款準備率的主動權較高;央行一旦主動採行調升存軟準備率,銀行必須立即就其存款規模提存應提準備,收回資金效果立現。

另外,公開市場操作則須銀行向央行申購或投標央行 NCD,倘若銀行無意願申購或投標,則無法順利收回資金。 影響銀行申購或投標央行 NCD 意願之原因,主要有銀行本身資金調度考量,其受大衆稅款繳庫、企業發放股利、春節假期資金需求增加、因應短期外匯資金移動不確定性,或外商受限於母國總行資金運用規範等因素影響。

調升存款準備率吸收資金的政策效果明確,而公開市場操作的政策效果則需視銀行意願而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