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醫”馬文軒故地重返:願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張開翅膀”
(原標題:“洋中醫”馬文軒故地重返:願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張開翅膀”)
中新網西安12月15日電 題:“洋中醫”馬文軒故地重返:願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張開翅膀”
作者 楊英琦
“這是我2022年畢業後第一次回到陝西。我曾無數次在夢中回到這裡,以至於飛機落地時仍反覆自問,我是真的回來了嗎?”從哈薩克斯坦再回求學之地,曾就讀於陝西中醫藥大學的“洋中醫”馬文軒向記者感慨良久。
故地重遊,馬文軒的身份已從學生變成醫生。雖然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任職近兩年,但他對中醫藥文化的敬畏之心仍未改變,“學醫到從醫,這一路來我深深地明白中醫藥文化學無止境,在它面前,我永遠是一名學生。”
記者瞭解到,馬文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陪同哈薩克斯坦醫療代表團赴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調研。抵陝至今,他們已調研了該院國際醫療部、兒童康復科、中醫理療科等,並參觀了部分特色診療區域。雙方醫療專家代表還就孤獨症、腦癱等病症的具體治療藥物、療效及中西醫特色療法等深入探討交流。
“這次我們還去了陝西多家醫院參觀學習。兒童康復技術、鍼灸、中藥……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學習的經驗與技術,結合工作經歷,更感受到了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比如,不少患者如果在基礎治療手段中加上鍼灸,康復效果往往會更快、更好。”馬文軒熱切希望提高中醫藥文化在哈薩克斯坦醫療系統內的傳播度,讓更多患者受益。
最初工作時,馬文軒曾感到家鄉患者對中醫藥文化缺乏瞭解,就醫人數也並不多,“但近年來找我們的病人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親身體會過療效的病人互相推薦、介紹而來。”
隨着人們對中醫的信任度有了顯著提高,馬文軒已記不清自己爲多少家鄉人帶來中醫的“初體驗”。列缺穴、合谷穴、陽溪穴……當他熟稔地將細細的銀針扎進患者右手,又經醒針後輕快地拔出,看到患者興奮地表示備受困擾的僵硬與疼痛得到明顯緩解,是馬文軒最開心的時刻。
與馬文軒同行的阿扎爾·黑尼亞特表示,作爲一名兒科醫生,她對中西醫結合的康復方法在殘疾兒童康復中的運用及療效感到讚歎。阿扎爾·黑尼亞特稱,回國後她將在自己所在的醫院內組織開設中醫科,積極推廣應用中醫藥診療方式,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爲更多患兒提供更好更優的治療。
藉此契機,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的醫生代表還共同栽種下一棵象徵着友誼的銀杏樹。鐵鍬起落間,雙方種下了新的合作期許。
看到這棵樹苗被鄭重地栽下,馬文軒難掩激動。“我總覺得在中國,我身上的‘翅膀’完全張開,這裡讓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期待中醫藥文化也能在世界張開‘雙翅’,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價值與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