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月球變成太空工業中心,爲何2025年很關鍵

1月3日消息,2025年將成爲人類與月球關係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我們正致力於爲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奠定基礎,將這一天然衛星逐步發展爲一個工業中心,爲前往火星及更深遠的太空鋪平道路。

發展月球經濟可以歸納爲三大核心要素:具備前往月球的能力、擁有爲返程提供燃料的手段,以及在月球表面建立成功且盈利的商業運營。預計到2025年,這三方面的關鍵技術將開始顯現出切實成果。

在過去十年中,SpaceX和藍色起源等私人太空探索領域的巨頭爲實現登月目標展開了激烈競爭。其中,SpaceX的“星艦”(Starship)無疑成爲這場競賽的核心焦點。“星艦”高度約121米,直徑9米,均接近其前身獵鷹9號火箭的三倍,其規模之大令人矚目。

更爲關鍵的是,“星艦”的設計理念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太空旅行的認知。不同於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傳統火箭,“星艦”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甚至能夠在軌道上進行加油操作。其強大的推力使其能夠在單次任務中向月球運送約100噸有效載荷,這一數字幾乎等同於此前所有月球任務的有效載荷總和。

傳統火箭運力相對有限,通常只能將總起飛重量的0.1%送達月球。而“星艦”憑藉其在軌加油能力,將這一比例提升至約2%。舉例來說,傳統火箭相當於用一輛18輪卡車運輸一個手提箱,那麼“星艦”則大幅降低了每噸有效載荷運抵月球的成本,使得月球任務變得更加經濟可行。

與此同時,藍色起源的“藍色月亮”(Blue Moon)着陸器也備受矚目。儘管其體積較小,單次任務的有效載荷容量僅爲3噸,但“藍色月亮”專注於運送重型設備和基礎設施,爲月球從荒涼前哨站向工業基地轉型提供支持。這兩種飛行器正在共同爲月球經濟的起步奠定基礎。

2025年,SpaceX計劃全面展示“星艦”的完整功能,包括其在軌加油和重複使用能力。這些技術將極大地降低月球運輸成本,使月球探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觸手可及。這是SpaceX自2023年啓動的一系列軌道飛行測試的延續,這些測試在2024年持續進行,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高潮。

與此同時,藍色起源的“藍色月亮”着陸器計劃於2025年初進行首次飛行。這一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月球長期探測和工業活動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2025年底,登月競賽將迎來一座重要里程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計劃發射。這一任務將搭載一組宇航員執行繞月飛行,成爲自阿波羅任務以來,人類首次超越近地軌道的深空探險。此次任務不僅是NASA“獵戶座”(Orion)飛船與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的首次關鍵載人飛行測試,也是爲2026年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人類重返月球表面)鋪路的重要前奏。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關鍵設施是“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一個環繞月球軌道運行的空間站,將作爲月球表面任務的重要後勤樞紐。2025年,NASA將在月球門戶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計劃發射並組裝首批關鍵模塊,包括提供動力、推進功能以及宇航員生活空間的設施。月球門戶對於實現長期月球探測的願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抵達月球只是這一宏偉藍圖的第一步。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月球經濟,關鍵在於解決如何將人員和物資從月球表面安全送回地球的問題。其中,返程燃料是最大的限制因素。初創公司Starpath正致力於在月球上建立首個“加油站”,一個能夠在月球表面實現端到端燃料生產的系統,可將月球表面的冰冷風化層轉化爲液態火箭燃料。

這一創新系統由三部分組成:一支自動採礦探測車隊負責收集含冰風化層;加工廠通過加熱提取冰水,將水分解爲氫和氧,並將氧氣液化儲存;一個龐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則爲整個生產過程提供持續的能源支持。2025年,這項技術將迎來大規模驗證,推動地球與月球之間的低成本常規交通成爲現實,甚至進一步推動更深遠的太空探索。

隨着這些前沿技術的成熟與應用,月球將不再僅僅是一顆遙遠荒涼的衛星,而是成爲人類邁向未來太空時代的重要門戶。(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