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機構申請的2000億元額度SFISF本質是央行授信 是潛在的增量資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操作細節正式曝光。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確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
《通知》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委託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徵分檔設置。通過這項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向資本市場,用於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通知》披露,目前獲准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即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正式啓動操作,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記者從相關金融機構瞭解到,央行、證監會聯合通知中明確了互換便利的業務流程、工具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具體細節包括:互換期限爲1年,可根據需要申請展期;首期操作額度5000億元,採用招標方式確定每次操作費率;質押品範圍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公募REITs等,折算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徵分檔設置,且較市場水平更加優惠。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互換便利可大幅提升非銀機構融資能力,持續爲股市帶來增量資金。參與機構通過互換便利將流動性較差的債券、股票換成國債、央票,後者作爲高等級流動性資產,可顯著提高回購融資的可得性,獲取的資金將用於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記者還從業內瞭解到,部分國有大行表示願爲互換便利項下相關回購融資提供便利,放寬參與機構回購融資的授信額度要求。業內專家分析,機構申請的2000億元額度本質是央行授信,是潛在的增量資金,機構不是一次就用完,會持續爲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上述分析人士還稱,作爲一項制度安排,互換便利將更好發揮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一方面,工具設計有逆週期調節特性。在股市超跌、股價被低估的時候,金融機構買入意願較強,工具用量會比較大;而到股市好轉、股票流動性恢復的時候,換券融資的必要性下降,工具用量會自然減小。
另一方面,在面臨投資者贖回壓力時,金融機構可採取換券抵押而非賤賣股票的方式籌資,緩解“股市下跌—投資者贖回—賣出股票—股市進一步下跌”的負反饋,抑制羊羣效應等順週期行爲,發揮平滑市場、穩定預期的作用。
他還透露,互換便利是央行重要的工具創新,有利於統籌安排不同市場的流動性。過去央行主要承擔銀行的“最後貸款人”職責,在出現銀行擠兌時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隨着金融市場發展、居民資產配置多元化,必要時需要央行進一步向資本市場提供流動性。互換便利的推出是貨幣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的一次嘗試和探索,有利於改善非銀機構總體的流動性環境。
還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未來央行宜在實驗基礎上繼續完善工具,統籌不同市場的流動性分佈,共同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