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積極做好求新應變的準備
北京時間6日,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宣佈勝選將重返白宮。這次美國大選,對共和黨來說是大豐收,共和黨同時控制了參議院,在衆議院也有望獲得控制權。受大選結果影響,美國股市大漲,國債收益率和美元雙雙走高。
當前各方都在積極謀劃如何迎應特朗普重返世界舞臺。相比於2016年他首次當選,這次特朗普給美國乃至全球帶來的不再是茫然的不確定性,而是有跡可循。
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其大選註腳,也將是他未來四年執政的施政基色。對外,他將繼續以關稅爲武器,修復所謂的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墨加自貿協議這一FTA將在調整中變成美國強化雙邊貿易的藍本,無關稅、無壁壘、無補貼的自貿協議將可能成爲國際產業生態鏈重構的基調;同時,在參與國際公共服務上,對等、有償將註定是其進行國際合作博弈的底色,美國維持國際秩序的有償服務時代可能會開啓;另外,清理甚至驅逐非法移民,繼續修繕邊境牆,關閉移民的非法通道及豐富合法移民渠道,將更加凸顯其強硬風格。
對內,減稅降費、簡政放權等將成爲他的國內施政主線,這將促使國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競爭駛入新生態。他在競選中承諾將目前21%的企業所得稅降至15%;同時,承諾讓馬斯克負責一個新設的政府效率委員會,推動有限政府和小政府架構,已逝里根總統的那句“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恐怕將在政府效率委員會中得到身體力行。
顯然,特朗普當選給世界帶來的並非不確定性,而是高風險偏好的博弈。不論是對外還是對內,其進行的是一種生態秩序的重構、重塑,帶來的衝擊是確定的,也是可量化的。這是一種以戰治亂、向死而生的複雜博弈,衝擊會非常具有視覺效果,但其風險其實是可控的。
以關稅爲例,關稅在特朗普及其團隊的詞典裡就是一種手段,其特徵主要是通過關稅施壓來尋求所謂的對等、自由和公平貿易,關稅是促成合作談判的威懾手段。
必須明確,特朗普的對內對外政策,將會加速推進國際產業生態鏈的重組、重塑和重構,使基於FTA的雙邊貿易主導各國對美經貿,配置以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和精兵簡政等對內政策,各國必須高度重視其這種內外政策組合,將會極大增強美國經濟和企業的競爭力,加速美國在科技方面的爆發力,推動高端製造業迴流。
如何迎應這種可預期的變化?是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此需基於合作博弈的基調,選擇成本更低、收益更大的策略和方案,來追求我們自身成本收益的最小最大化原則。
當前中國的求新應變之策,是必須堅守開放信念,不爲任何噪聲干擾,爲外資外企大開方便之門,完善透明化擔保和防護性保障等制度體系,爲外資外企等提供低成本跨境交易機會,以及在制度上給予外資外企可感可得的產權和交易安全等,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深度鏈接,擡高脫鉤斷鏈成本。
唯有放開才能真正融入,才能各取所需。這就要求加快推進國內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真正用14億人口的市場容量,吸引內外資企業進行合作博弈。
當然,鑑於當前中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當務之急是如何採取措施激活14億人的購買力。最近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全部國有資本所有者權益合計有184萬億元,這是一筆巨大財富,使用方法得當,將可撬動起足以讓各國垂涎三尺的市場需求,即若可以拿出這184萬億元的一部分,用於充實社保、醫保等公共服務缺口,爲人們提供切實有效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安全防護保障,那麼居民部門的預防性儲蓄就會迅速變成現實購買能力。
一旦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得以撬動,這將是國家的一筆巨大經濟戰略資源,不僅可作爲吸引外資外企的矛,還可成爲應對國際經濟博弈的盾,同時可變成孕育中國科創的市場容量。可見,國有資產以消費資源的形式存在,將比以生產性資產形式存在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和戰略影響力,而且基於社保福利等的跨期消費函數特徵,這甚至可以只是一種記賬方式和記賬科目的變化。
故應對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求新應變之態勢,中國需堅守開放信念,搭建讓各方都可感可得的透明化擔保和防護性保障體系,用豐盈的社保福利體系守護人們的安全感,激活人們的購買力和龐大中國市場,同時以市場化、法治化的結構性改革,修復邊際遞減的投資收益率曲線。唯如此,方能在一個全新的國際政治週期裡,以我爲主,贏得攻守兼備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