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成就秘笈

(圖/新華社)

日前,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註冊總人數超過1萬人,顯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論壇期間,各方共形成了458項成果,數量遠超第二屆論壇。

習近平在論壇開幕式回顧共建「一帶一路」10年成績,並宣佈大陸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筆者以爲,共建「一帶一路」10年成就之道,至少涵蓋3方面的「秘笈」。

第一,不獨善其身。習近平演講中指出,中國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就此而言,共建「一帶一路」不是大陸的「獨角戲」,而是大陸提供給世界的公共產品。截至2023年6月底,大陸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吸引外資增加5%,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

應當說,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一種新型全球化的建設思路。20世紀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雖然的確促進了貿易、投資、人員的加速流動,但這種由少數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並未實現全球普惠性的發展,反而造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新型全球化必須超越此前少數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方能調動更多全球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全球生產力的再發展。

第二,務實高效。大陸外長王毅在記者會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不搞「清談館」,要做「行動派」,必將爲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爲重要方向,取得肉眼可見的成就。諸如中歐班列、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順利推進。

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對商業化、市場化基本原則的遵循。大陸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諸多項目,目的是「有飯大家吃」,因此要考慮社會經濟的綜合效益。所以,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是相當荒謬的,明顯違背了大陸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初衷。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鐵路聯通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額增長2.8%,表明大陸的投資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清晰正向效應。

第三,與時俱進。過去十年,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建設歷程,合作的廣度及深度不斷提升。今後,共建一帶一路在綠色、數位經濟等新興領域大有可爲空間。推動建設「數位絲綢之路」,既順應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潮流,亦有益於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推動更多國家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從而爲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不同文明的對話與理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民心相通日益深化。在如今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世界中,各國迫切需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促進發展,而共建一帶一路則將持續發揮示範效應。(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