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vs重返亞洲 東協成爲中美大國競爭新賽場

東南亞國協現在正處於中美博弈的夾縫中面臨擠壓與競爭,拜登接力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中國則着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圖爲東協秘書處大樓。(圖/美聯社)

東南亞國協現在正處於中美博弈的夾縫中面臨擠壓與競爭,拜登接力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中國則着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東協現在的地位很尷尬,地理上毗鄰中國,受惠於中國經濟崛起,也感受到其影響力;國際關係卻又想親近美國,尤其在南海問題上。在東協各國利益不相同的況下,只能各自就現實利益選擇站在哪一方。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東協(ASEAN)由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10個國家組成。成立於1967年,起初是爲了對抗冷戰背景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但後來吸收了共產黨執政的越南,也與中國建立中國-東協「10+1」自由貿易區。

最近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峰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宣佈建立「中國東協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美國總統拜登也宣佈提供超過1億美元資金,以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今年整個夏天,中美兩個大國都在東南亞頻頻進行外交活動。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表示,東協的噩夢是變得「無關緊要」,即失去在地區和平與安全行動中的中心地位。這種擔心一度在川普時代成爲現實,他連續數年缺席或取消美國與東協峰會。但拜登上臺後更側重加強與盟友關係,爲了與中國競爭,東南亞10國的戰略地位立刻凸顯。

中美在東南亞爭奪的到底是什麼?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認爲是經濟上的「市場空間」。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指出,美國在西半球成爲霸權國,因此曾全力阻止德國及蘇聯支配歐洲,阻止日本支配亞洲,而崛起的中國勢必尋求亞洲霸權,美國將一如既往地竭力阻止中國,結果是中美間激烈而危險的競爭。而東南亞,正是這一競爭的關鍵戰場之一。

不過陳功提醒,東協處於世界地緣破碎帶上,態度和立場不一致,並非一個成熟的共同體。因此無論是美國或是中國,只能將東協視爲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因素,因爲它確實存在,但不能視其爲一個強有力的地緣政治因素。

對於中美的競爭,東協國家也有認識。印尼大學教授、前印尼商務部長馮慧蘭(Mari Elka Pangestu)將其形容爲「兩個大象打架,我們不想被踩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中美間的摩擦將繼續,新加坡無法選邊站隊。不過,有如馮慧蘭所擔心的,這種中立可能由不得自己。在兩隻大象跳舞的情況下,東協各國對中美兩個大國的態度分歧愈發凸顯。

其他國家如柬埔寨、老撾、汶萊則表現得更爲「親中」。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訪柬時,表達了對中國在柬境內軍事存在的嚴重關切;2020年2月中國新冠疫情最爲嚴重的時候,洪森選擇訪問中國,以展示對中國的大力支持,獲得習近平極力讚賞。另外,連接中國西南部城市昆明與老撾首都萬象(永珍)的中老鐵路通車,這是中國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下與東南亞聯繫的標誌性專案,老撾也因此成爲東協獲得最多中國貸款的國家之一。

相較之下,越南則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除了島礁主權與鑽井平臺爭議外,越南還發生反華示威和暴力抗議,造成4名中國在越公民死亡、300多人受傷。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素來被視爲對中國友好,但在中國-東協峰會上卻譴責中國海警向菲律賓物資補給船發射水炮事件,還呼籲中國尊重2016年的海牙仲裁法庭對南海島礁的裁決。中國一直拒絕承認這一裁決。

陳功表示,東協各國心態各異其實是一種「現實主義立場」,東協對中美兩大國的分歧肯定存在,「中國強,則傾向中國;美國強,則傾向美國」。他們是國際關係的跟隨者,而不是戰略的制定者和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