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收入16元,270萬騎手送閃送上市

成立十年的閃送,終於走到上市的關鍵時刻。

美東時間9月13日,BingEx Limited(閃送必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閃送)正式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在此前的7月4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關於閃送境外發行上市的備案通知書。

閃送成立於2014年,爲了避開和國內外快遞巨頭競爭,選擇了爲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一對一專送服務”,專門解決“送鑰匙”“送文件”等對時效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需求,屬於這一細分領域的開創者。

在創立之初,閃送發展迅速,也得到了諸多投資機構的青睞,包括經緯創投、天圖投資、順爲資本等。這一次,隨着招股書的提交,閃送的財務數據也得以公開。

閃送的商業模式較爲簡單,收入均來源於向客戶提供按需專用快遞服務的收費,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獎勵是它收入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由於賺的是“辛苦錢”,閃送的毛利率一直不算高,大約在10%左右。它在2021年、2022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3年才實現1.1億元的盈利。

閃送曾經是明星創業項目,但十年過去,它所處的即時配送行業如今已經是競爭紅海,既有背靠外賣平臺的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還有電商系的達達,以及快遞系的順豐同城,缺少巨頭背景和穩定流量入口的閃送要怎樣保持訂單量的增長和持續的盈利,未來面臨挑戰。

融了11輪的閃送,終於要上市了

沉寂已久的獨角獸閃送,有了新動向。

閃送成立於創投熱潮中的2014年,創始人薛鵬屬於物流行業老將。根據公開信息,他2005年畢業於華北理工大學的計算科學專業,從英國倫敦大學碩士畢業後,在2008年創立快遞物流整合服務平臺易郵遞。閃送的聯合創始人於紅建,曾任易郵遞項目總監,是和薛鵬共事多年的老搭檔。IPO前,薛鵬持有公司22.7%的股權以及74.6%的投票權。

閃送將自己定義爲同城即時速遞行業的開拓者,首創了“一對一急送”的服務標準和服務時效。特點是從發件人手中取件到送物品到收件人手中,全程都只由一名閃送員負責,並且一名閃送員一次只能夠接一單。

起初,閃送主打的場景可以理解爲“江湖救急”,比如忘記帶鑰匙、需要緊急寄送商業文件等等,由於更快、更安全,用戶需要支付的費用也比普通快遞要高。

隨後,除了個人用戶的“一對一急送”,閃送逐漸擴展了業務範圍。如爲本地餐廳、花店、麪包店的客戶提供加急配送服務;爲房地產中介、律所等客戶遞送法律文件;向消費者配送貴重電子產品等。

創業初期,閃送趕上了創投市場活躍的好時機,融資拿到手軟。天眼查顯示,成立10年來,閃送共計融資11輪。創業第一年就完成了天使輪、A輪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中國、鼎暉投資。在2017年,它甚至一年融資4次。到了2018年,資本寒冬到來,閃送融資速度也放緩。它的最後一輪融資停留在2021年3月完成的D++輪融資,融資額爲1.25億美元。

正因爲背後站着一衆投資機構,閃送的上市日程一直被外界所關注。

早在2020年,閃送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會上市。沒想到的是,被同行們搶了先,達達集團以及順豐同城分別在2020年中旬和2021年12月登陸資本市場,而閃送一直拖到了現在才走到遞交招股書這一步。

根據招股書的信息,閃送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爲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22.85億元。

有媒體報道,閃送在成立2年之際,也就是2016年就實現盈利,並保持年300%的高速增長,這對於物流行業的初創公司來說非常少見。但招股書顯示,閃送2021年、2022年都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分別爲2.91億元和1.8億元,直到2023年才扭虧爲盈,淨利潤1.1億元。2024年上半年保持繼續盈利,淨利潤1.24億元。

不過,閃送解釋稱,2023年的盈利主要由於政府補貼增加,使得其他收入從2022年的920萬元增加至7432萬元,與經營狀況有關的營業利潤僅有0.11億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閃送擁有約270萬註冊騎手,註冊用戶約8890萬;服務範圍覆蓋中國295個城市,每位活躍騎手的每日訂單數量爲9.3個,平均送貨時長爲27分鐘。

賺錢難的“苦生意”

招股書顯示,閃送的所有收入都來自於向客戶提供按需專用快遞服務的收費。也就是說,賺的是辛苦錢,全靠一單單累計。

近三年,閃送的訂單量呈上升趨勢。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閃送分別完成了1.59億份、2.13億份、2.71億份和1.38億份訂單。

同期,對應的收入分別爲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22.85億元。

我們簡單算一筆賬,用收入除以訂單數量可以得出,其同期每單平均收入分別爲19.1元、18.8元、16.7元、16.6元。

所以,儘管訂單數量在上升,但每單能帶來的收入呈下降趨勢。這對於閃送來說,不是個好消息。每單平均收入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用戶的支付意願在降低,或是面對激烈的競爭時,閃送要通過降價來維持訂單增速。

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用戶未來是否願意繼續支付較高的快遞費用,是閃送將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此外,閃送的經營業績會受季度性波動影響。例如,農曆新年期間客戶和騎手的活躍度較低,導致第一季度的訂單量通常低於第四季度。

再來看成本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閃送的收入成本(與收入相關的成本)分別爲28.51億元、37.44億元、41.34億元、20.27億元。

其中,給騎手的薪酬和獎勵佔了大頭。同期,閃送付給騎手的薪酬與獎勵分別爲27.51億元、36.14億元、39.75億元、19.51億元,分別佔收入的90.5%、90.3%、87.8%、85.4%。

這部分成本難以壓縮。

閃送在招股書中稱,騎手和閃送之間不是僱傭關係,採用的是衆包形式。有從業者介紹,衆包騎手的履約成本比僱傭專職騎手低,但他們往往忠誠度也不高,經常會同時接多個平臺的單,人員流動性大。爲了保證有足夠的運力,閃送需要開出有競爭力的薪酬,否則騎手就會轉投他處。艾瑞諮詢數據顯示,閃送騎手每筆訂單的收入高於中國按需配送服務市場中其他騎手的平均收入。

收入成本佔比高,也導致閃送近幾年的毛利率都徘徊在10%左右。2021年、2022年、2023年與2024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別爲6.2%、6.5%、8.7%和11.3%,毛利分別爲1.89億元、2.59億元、3.95億元和2.57億元。

毛利率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近3年來,閃送的收入增幅高於收入成本的增幅,背後或許是隨着訂單數據的不斷增加,閃送的算法分發效率逐漸提升。

但對比同樣是提供即時運輸服務、同樣依靠大數據和算法提升效率的滴滴,閃送的毛利率仍較低。2024年Q1、2024年Q2,滴滴毛利率分別爲17.1%、18.6%。

毛利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項業務的變現空間有多大。總的來說,閃送提供的獨立按需專職快遞服務不是一門輕鬆的生意,毛利率不高的同時,每單平均收入也在下降。

上市,挑戰剛剛開始

閃送將自己所處的市場定義爲“獨立按需專線快遞市場”,加了“獨立”和“專線”兩個定語。

“專線”是指閃送會將每個包裹派送到專門的配送員手中,由其負責從頭到尾的履行流程,不再合併訂單,相較傳統同城快遞時效性與安全性更高。

“獨立”則表示閃送是根據市場需求分配資源的獨立服務提供商,而非依賴於關聯電子商務平臺需求的“專屬專線快遞服務提供商”。

加上了這兩個定語,閃送在“獨立按需專線快遞市場”這一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爲33.9%,排名第一。

但是,在整個按需配送市場,閃送的市場份額並不出衆。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9年至2023年,中國按需配送市場的總市場規模從1641億元增長至338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9.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以19.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8096億元。

閃送所屬的獨立按需專線快遞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156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53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7.8%,超過中國整體按需配送市場的增長。

雖然增長較快,但也可以看到,獨立按需專線在整體按需配送市場的佔比較低,2023年佔比僅有4.6%。

從時效性方面來看,閃送所開展的業務屬於物流行業中的即時配送大類。而這一行業,聚集着諸多競爭對手。

按照需求場景,同城即時配送可以簡單分爲四類,分別是以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爲代表的餐飲外賣,以達達爲代表的電商新零售(生鮮宅配、商超),以閃送、UU跑腿爲代表的跑腿代辦,以及順豐同城等同城物流。

2022年Mob研究院的一份研報顯示,即時配送服務中,外賣配送業務爲最主要的場景,呈現出美團配送和蜂鳥即配雙龍頭競爭態勢。閃送主打的“一對一”配送,所佔的市場規模較小。

中金公司2020年發佈的《即時配送:數字經濟賦能的藍海市場》也顯示,2019年,即時配送的應用場景中,餐飲外賣訂單量佔比 70%、生鮮宅配佔比12%、 商超便利佔比10%、鮮花蛋糕佔比5%、C2C配送(“一對一”配送)佔比3%。

有業內人士介紹,餐飲這類高頻剛需能帶來穩健的現金流,其他品類需求往往低頻,較難形成規模效應。因爲用戶往往是用來處理緊急情況,需求分散,很難形成穩定的客單量。

相比較而言,順豐同城和一些連鎖餐飲品牌存在合作,達達擁有京東到家的客單量,美團紮根於本地生活,閃送則沒有強大的巨頭背景和流量入口。

此外,達達集團、順豐同城雖然先閃送公司一步上市,但股價、業績表現仍不盡如人意。

2020年6月,達達集團在美敲鐘上市,成爲“即時零售第一股”,截至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9月13日,達達集團美股股價1.07美元,較16美元的發行價跌去93%,市值僅2.83億美元。

2021年12月,順豐同城“獨立化、公司化運作”僅三年,便順利赴港IPO,成爲港股即時配送第一股。但其也曾連虧數年,直到2023年才實現盈利。不過,其2023年與2024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率均不到1%。目前,其股價也已從發行價16.42港元跌至11.3港元,跌幅超30%。

同行上市後的表現不佳,不可避免地會給“後來者”閃送的上市之路帶來陰霾,而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或許就是閃送擺脫陰霾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