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殘酷現實!20年後,50後60後都“走了”,可能就沒人過春節了
眼下,一個殘酷現實趨勢越來越明顯了:再過20年,50後60後都“走了”,可能就沒人過春節了.
就拿這幾年的情況來說吧,每年春節,煙花爆竹不放了,龍燈不舞了,大戲不唱了;
團圓飯都下館子,外嫁的女兒也很少回家,年輕人也乾脆抱着個手機在家躺平,春節走親訪友的越來越少了…
如今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每到春節,也只有50後、60後還在勉強支撐着“過年”,尋找他們童年的記憶。
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以後可能真的就沒有春節了。
.01
徹底告別了飢餓,沒有了以往的期盼
記得小的時候,大人們最愁的事情就是沒啥東西吃。每到過年,好不容易開一次葷,孩子們纔敢放開肚皮,吃一頓好的。
但即使如此,像瓜子,花生,堅果,糖果之類的年貨,普通老百姓家庭也是極少見的。
而如今呢?
父母的煩惱不再是擔心孩子吃不飽,而是愁孩子這不吃那不吃,總想着法讓孩子多吃一點。
以往過年才能吃到的東西,擱在今天,孩子的身上在平時就吃膩了,壓根就沒有那種對過年的期盼。
.02
集市不再繁華,年貨買賣冷冷清清
以前每到年關,集市一開,整個市場就堵得水泄不通,雖喧鬧無比,但也能從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有剃頭的,炸油餅的,擠在百貨公司的櫃檯前買帽子買雙襪子的……好不熱鬧。
如今呢?城市商超沒啥人,甚至連農村集市也很冷清。
難道大家都不辦年貨嗎?並不是!一方面,如今,互聯網發達,但凡大家能想到的商品,都能直接躺在被窩裡面網購,買東西更方便了。
另一方面,這些年賺錢越來越難,每個家庭都得應對房貸,車貸,小孩上學,物價上漲,即使要置辦年貨,很多人都是簡簡單單買一點,根本不敢大手大腳的花錢。
說白了生活壓力太大,掙錢一年比一年難,大家都沒有小時候那種過年心情,沒有過年的心情,哪還談得上什麼過年氣氛?
而且,現在一些地方不允許擺攤,沒有小販,沒有買賣聲、吆喝聲,小孩都懶得上街。
另外,對於很多出外打工的人來說,每年春節返鄉,回家路上花的錢比回家花的錢還多,爲了節省,很多人連春節都不回去了,沒人,集市又這麼熱鬧的起來?
.03
親情越來越稀缺和疏離
記得小的時候除了判一年三節能夠吃到好東西,咱們也盼着過年的時候能去到外婆家做客,與同齡兄弟姐妹一起玩,還能領個幾塊錢壓歲錢,幸福感滿滿。
而現在呢?親情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過年也不怎麼見面,過年紅包雖然越來越大,但只是金錢的數額,再也沒有過去的那種親情關係了。
當然,現在社會,很多家庭之所以親情疏離,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用網友的話來說:小忙不需要幫,大忙幫不上,親情越來越淡。家裡人兄弟姊妹都不走動了,親戚更是不值一提了
.04
父母之鄉將變得遙遠而陌生
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村的孩子都走出家鄉,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變得城市化了。
每年也就過年的時候回一趟農村,在他們看來,出了農村,原來那地方就是父母的家了。
從此,鄉音聽不懂,鄉俗更是弄不清。
即使過年偶回農村,也不再願意俯下身子去親近腳下的土地。
故鄉的年味,牽不動遊子思歸的心了。上班,擁堵……都能成爲春節忘歸的美麗藉口。
結語:
以上三點,殘酷而現實,似乎不可逆轉。
等這批過年“中堅力量”的老人離我們而去,春節還有嗎?春節怎麼過?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