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 桃園兒美館八德館開展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於30日推出「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於30日推出「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呈現了與青埔展區不同的性格與風貌,「移居城市」迴應了桃園作爲多元的住民城市,試圖探索多元族羣在桃園的移居路徑,並以「共藝(議)共制」爲方法,透過藝術計劃連結社羣,媒合社區、學校、民間組織,邀請學童共同參與藝術計劃。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表示,「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邀請4位藝術家發展長時間和參與性的藝術計劃,部分創作計劃從開館展覽的前導計劃「外掛學校」便開始啓動。如Alie Tamapima金陳怡蒨的〈一半一半〉, 迴應自身布農族與漢族後代的身分經驗,與原鄉的花蓮卓溪鄉「太平國小」以及在都會的桃園中壢區「中原國小」合作,以藝術陪伴與工作坊形式和孩子們共同觀察環境與創作,將共創作品轉化爲織品裝置展出。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也說,盧建銘的共築作品〈在羽翼下〉與基隆市八斗高中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專班師生、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共同工作,將原本從部落傳統鄰里工班組織sakafiyaw以及在都會地區學來的快速建築工法,拆解成多個共築步驟,落實在「外掛學校」與「移居城市」中,進一步與小草書屋大溪分部合作,以一系列的工作坊讓孩童學習容易入手的構築技巧,形成共築裡重要的團隊合作及分工組織的精神與方法。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提到,王秀茹的作品〈小世界〉迴應了桃園大溪與八德一帶交織豐富的原住民族羣移居路徑的都會紋理,藝術家與桃園僑愛國小、復興鄉的義盛國小合作,以長達半年的藝術陪伴的形式,帶着孩子們以畫筆認識自然與環境文化,透過共制地圖打開對環境的觀察與想像。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說,簡子倫着迷於植物,認爲它具有跨越世代與族羣的文化溝通功能,試圖從「植物」切入移居/共融的概念,藝術計劃〈這是我的家〉與東南亞藝文書店SEAi望見書間合作,以「香愁工作坊」串聯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等地的新住民姊妹們,透過分享植物的故事,共植香料菜圃、收集歌謠,轉化工作坊素材爲聲音與香料裝置,讓觀展的大小朋友,以聲音和氣味來感知熟悉或陌生的聲調與香氣,進而引發對環境的好奇與探索。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也說,除了精彩的藝術計劃展出之外,在展覽期間也有豐富的工作坊、手作與走讀活動,邀請藝術家及望見書間SEAMi東南亞藝文教育創新暨研究協會共同規劃,歡迎大小朋友與親子家庭以手動經驗認識多元環境,藉由藝術的介面探索環境,開創想像,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