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刷5集,《小巷人家》看得好舒服,滿心疲憊都被治癒
《小巷人家》如期開播。
才播出兩集,收視便破了2。
這部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的年代生活情感劇,10月28日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在一衆衛視和平臺中遙遙領先,再度印證了一部好劇的吸引力,芒果這次又挑對劇了!
作爲小說改編作品,劇集從故事到人物都做到了高還原,一如原作般滿篇的時代印痕、人間煙火,借一條小巷、三戶人家的命運軌跡變化,描繪出了鮮活而真實的人生。
細節方面的用心,處處可見。
首先,是年代細節的真實。
劇中的故事,開啓於上世紀70年代末。
爲了營造並體現年代感,《小巷人家》不僅用溫暖的暈黃色調來突顯老照片般的復古感,還運用了大量細節。以至於故事剛拉開帷幕,觀衆便已被裹進濃郁的時光韻味中。
比如人物的着裝打扮。
中山裝、尖領襯衫、雞心領或圓領毛衣,以及不同的格子風。而顏色,則跟着劇情在變化。
最初時,以藏青、深藍和灰色、紫紅等暗色爲主。劇中劉鈞飾演的張書記從工廠走過的那場戲,簡直像是老照片重現。
而隨着劇情逐步推進,劇中服裝的色彩越來越豐富,大紅、淺藍、橘色和黃色等接連出現,與劇中人們的生活改變緊緊相關。
除了光影運鏡和着裝之外,跟年代有關的還包括各類關鍵事件。
比如國企分房。
劇中的第一個小衝突,就是圍繞分房而展開。爲了分房將兒子扔在張書記家,又在廠子裡跟陸科長吵架的宋瑩,也是因此而成爲衆人口中的“刺頭”。
再就是全面恢復高考。
意料之外被安排去閱卷的莊超英,用扁擔挑着行李,懷着幾分忐忑前往閱卷點。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們就先自己做一遍,再結合答得出色的試卷來總結。閱卷結束返回家後,鄰居們又上門來圍着聽他講相關細節瑣事。
老吳跟張阿妹結婚時,湊齊了36條腿,“三轉一響”也買了一半;居民們種個菜、養個雞,也不再像原來那樣擔心被管,相關“副業”政策也在逐漸放開。
這麼多的細節和變化,還只是發生在幾集之中。按照故事時間線來說,後面除了以圖南角度切入的那個年代的高中生活,還會有改革開放、下海經商等代表着時代推進的關鍵節點等。
每一個環節變化,都因爲跟角色命運綁定,而讓人滿含期待。
其次,是場景細節的一比一還原。
在分到房子之前,黃玲一家住的是老舊的筒子樓,全家四口人擠在一間屋裡。東西擺得滿滿登登,轉個身都費勁。到了晚上,莊圖南睡在臨時撐開的小牀上,妹妹莊筱婷則要跟爸媽共用一張雙人牀。
日常洗漱,需要到公用的水槽處。
而宋瑩和丈夫林武峰上班時,就得把兒子寄放在職工宿舍,或只能讓他自己玩兒。
分房搬家後,居住面積雖然大了不少,但廚房在院裡,上廁所要跑到巷子口,連生活用水也得排隊接。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纔有了自來水入戶。
至於出行,則是二八大槓自行車和公交車,劇中還特別安排了“擠公交”一場戲。
“大”環境之外,劇中還有很多帶着滿滿年代情懷的道具。
用玻璃做櫃門的多用櫃,釘在牆上的格子“牆圍”,掛在牆上的鏡匾、停電時用的油燈,晾衣服的竹竿、買東西排隊時用的馬紮子和“板牀子”等。
再有就是外面套了竹編殼的暖水瓶,清掃灰塵的雞毛撣子,喝水的搪瓷茶缸,用來盛菜的搪瓷盆,“三轉一響”中的縫紉機、收錄機,以及家裡條件好纔能有的黑白電視機。
還有手電筒、雨衣雨靴,用來裝臉盆的網兜等等。
這些劇方用心蒐集、安排的各類道具,在進一步加強劇集年代感的同時,也增加了真實細膩的生活感。
最後,是更重要的人物細節的飽滿與鮮活,彷彿在面對熒幕與過去的父母、兄妹對話。
劇中出場人物不少,而蔣欣飾演的宋瑩和閆妮飾演的黃玲,就更是故事的“靈魂”所在。
兩個人性格截然不同,卻都被塑造得立體鮮明。
靠的,就是細節說話。
外人眼裡的宋瑩漂亮潑辣,是不好惹的“刺頭”。她將兒子扔在張書記家,在人前跟陸科長吵架,甚至被鄰居嘲諷“沒皮沒臉”。
但人前伶牙俐齒,能說出口的絕不憋在心裡,偶爾還爆個粗口,比如怒斥往自家院裡排水的鄰居是擅長拍馬屁的王八蛋的她,直腸快嘴的背後卻是一份摻雜着無奈的柔軟。
劇中有兩場“哭”戲,展現了她慈母的一面。
第一場是爲分房跟人吵架,離開人羣則忍不住落淚,而觀衆也隨之理解了她的心情。如果不是實在心疼兒子,誰又願意用吵架來解決問題?
第二場是林棟哲跟莊家兄妹和樂融融同框,看到這一幕的宋瑩瞬間落淚,感慨兒子終於有了知交好友,不再像原來那樣孤單無伴。
宋瑩的柔軟,還體現在她待人至真至誠。
兩家都搬到新院後,宋瑩率先向黃玲釋放善意,還主動提出讓老公林武峰幫黃玲買菜。因爲感激莊圖南對兒子的照顧,她便暗中貼補吃的給正長身體的圖南,還在莊超英的面前替黃玲打抱不平。
老吳結婚時,跟着賀喜人羣一起進屋的宋瑩,先是幫吳姍姍梳頭髮扎辮子,之後還給她別上髮卡,偷偷送她擦臉油。
之後也是她主動拿出家裡的碎布,請黃玲給發育中的姍姍做胸衣。一句“我去送,我怕她張阿妹啊”,真是潑得人心裡又暖又爽。
宋瑩的情緒是外放的,而黃玲則是收斂的,她習慣了將一些情感藏在心底。
婆婆過生日,忙碌籌備了一桌飯菜、做了壽糕的她,卻被以沒位置了爲由安排到廚房時,她沒說什麼;被領導強行跟其他人換班時,她的態度是“還是得頂班,隨他安排吧”。
連不滿,也是溫吞柔和的。
但在認識了宋瑩之後,潛移默化被影響的黃玲開始逐漸改變。有了那句“你們一家都是王八蛋”,之後的幾場跟莊超英的爭端戲便順理成章。
她用帶孩子回孃家來表達對婆婆安排兩個外甥過來住的不滿,又在“國債券”一事時借張阿妹對吳珊珊的態度,發泄了一下心裡的怨氣。
學會該爭時爭的黃玲,換來了莊超英的態度變化。暑假前,黃玲表示不想讓兩個外甥來時,他沒有像前次那樣與她爭吵,而是用沉默來認可。
宋瑩和黃玲之外,劇中的其他角色也都各有辨識、記憶度。
比如林武峰的寬厚溫暖和“有謀”,莊超英的清高自持和固執傳統,以及頑皮活潑自來熟,把當副食店售貨員作爲理想的林棟哲等等。
每一個,都有着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感染力。
也因此,他們將來的命運軌跡變化,便自然而然牽動着觀衆的心。
宋瑩和黃玲是否會始終這樣相互助力?被調侃“不在家最好”的莊超英,能否轉變成真正體諒理解妻子的好丈夫?長大成年後的圖南等幾個孩子,又會在工作、感情上遇到怎樣的磨鍊考驗……
人物有筋骨血肉,故事發展牽動人心,是一部劇集的根本。而《小巷人家》在具備這些的同時,還有一點與同題材作品明顯不同,那就是沒有刻意去放大時代的悲憫和生活的艱辛。
這部劇的基調和畫風,就像是它溫暖而從容的光影運鏡,既有着柴米油鹽的真實煙火,又輕鬆溫馨而治癒。
借用觀衆的話,那就是“大寫的舒服”!
也就難怪劇集開播後收視不斷攀升,被許多網友看好是又一部爆款年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