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政策應可問責 臺灣ACIP不透明
北榮昨邀請陽交大公衛所政策法律組副教授雷文玫分享英、美疫苗政策。英國疫苗排序主要以年齡區分,美國除機構住民、醫護優先,也將必要工作者列第2順位,如警政、食品工作者等,原因是當地曾有食品工廠羣聚,當中有許多少數族裔,其重症、死亡率都較高。
臺灣醫護、邊境人員都列優先,不過第2類「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卻有爭議。這些都在65歲以上長者之前,需更多說理和透明度。
雷文玫說,信任不是盲目的,需尋找值得信任的證據,英、美ACIP花了很多努力,如公佈委員會章程、組成名單、利益迴避規範,也在會前把議程掛網,會後公開會議記錄。開會時民衆可旁聽,會中除流病、生統等專家,還有消費者代表,且委員任期固定,出缺時任何人都可爭取。
臺灣雖規定ACIP會議須錄音、公開詳細紀錄,但紀錄卻很簡略。雷文玫說,以近期會議來看,會議紀錄只把決議寫出,當中提及的疫苗工作小組是誰、根據什麼證據調整排序是看不到的。
相較之下,英國會議紀錄很豐富,包含死亡率、住院人口、風險因子、健康不平等、疫苗試驗、治療方案等皆公開。她認爲疫苗政策需具「可問責性」,其靈魂在於細緻的說理和相對應的證據,如此才能提高決策的正當性及民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