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論暑期檔的垮掉
【藝評】
原標題:論暑期檔的垮掉
劉穎餘
成龍+陳思誠+徐崢+烏爾善,4大悍將合砍10億元。
這是有關今年暑期檔的一個冷笑話,有種讓人想笑又笑不出來的荒誕感。四位業界翹楚,皆有大片角逐暑期檔,但結果卻如網友所言,“上映前有多炸裂,上映後就有多老實”。
陳思誠精心打造的《解密》,徐崢傾情奉獻的《逆行人生》目前票房都是剛剛過3億元。烏爾善執導的新電影《異人之下》直到上映院線後第 6 天才破億。由成龍領銜主演的耗資高達3.6億元的奇幻動作鉅製《傳說》,最終累計票房僅爲7990萬元,鉅額虧損已成定局。
同樣令人唏噓的還有,影帝朱一龍領銜的《負負得正》,上映5天只有6200多萬元,預測最終票房很難突破1億元。
按理,今年暑期檔宣傳力度不小:電影局首次下場推介電影片單,舉辦 “電影的夏天”暑期檔電影發佈會。作爲暑期檔主角的電影製片方們共同做大暑期檔蛋糕。再加上電影公司以AI加持電影,用技術撬動視聽影像突破的努力,這個暑期檔看起來很美。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今年的暑期檔已經突破了100億元,但要想在接下來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趕上去年暑期檔206.19億元的總票房,幾無任何可能。
今年暑期檔爲什麼這麼不能打?
有一種說法是跟巴黎奧運會撞車了。
奧運會的確會搶走暑期檔電影的一些風頭,但電影票房接近腰斬這麼重的鍋,奧運會可背不動。事實上,巴黎奧運會甚至對暑期檔票房還有所貢獻。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奧運會影院直播總票房達到244.2萬元。
而從歷史經驗看,奧運年並不必然對暑期檔票房造成衝擊。有數據爲證:2012年(倫敦奧運會)暑期檔票房40.9億元,比2011年有所增長(37.42億元);2016年(里約奧運會)124.1億元,和2015年124.5億元基本持平;2021年(東京奧運會)73.81億元,比2020年的36.16億元有較大增長。
看來,暑期檔票房垮塌,根本原因還得從電影自身去找。
最重要的,恐怕還是今年的暑期檔,能打的頭部電影太少,只靠《抓娃娃》(目前票房超30億元)和《默殺》(13億元)兩部電影苦苦支撐。
再看看2023年暑期檔票房前3名:《孤注一擲》35.26億元,《消失的她》35.23億元,《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24.81億元。三部電影加起來就接近百億元,第四名《八角籠中》也有22.04億元,第五名《長安三萬裡》17.99億元。頭部電影不僅數量多,且題材多元,最終大勝而歸,當在情理之中。
現在回過頭來看,2023年暑期檔能夠創造神話,或許要歸因於3年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消費。今年消費者錢袋收緊,再加上娛樂選擇更加多元,自然對電影的要求更高,看看網友的評論,就一目瞭然:“電影質量太差了,觀衆進電影院不是做慈善”“劇情老套,製作粗糙,一點觀影的興趣都沒有”“國產電影就那幾張臉,已經看煩了”……
當電影在變,環境在變,消費者在變,著名導演們卻開始有點飄了,放棄自己擅長的賽道,執着於個人表達,透着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倔強。電影和觀衆雙方,都更自我,那就沒有磨合,只有摩擦了。
今年暑期檔票房坍塌,讓人扼腕,但對行業來說,沒準也是好事。既然粉絲電影的時代已經結束,理性的觀衆已經迴歸,那麼就不妨讓電影回到創作的原點——只有高質量的電影作品,纔有資格讓觀衆付出昂貴的票價和時間成本,這應該成爲業內常識。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