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 臺灣不能當局外人

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造成「三斷」傷害。圖/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迄今滿一週年,總感染人數及至1月27日已突破1億大關,並造成210萬人病故,商業發展研究院所長黃兆仁指出,雖然臺灣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樣非常大,但和國際間比較起來,完全是不一樣的影響,臺灣經濟有「護國神山股價的保護,臺灣民衆也能在防疫有成下,一直維持如常生活、上班上學,「實際上,臺灣失去了與國際社會疫情因應的溝通,十分可惜!」

商業發展研究院自去年3月以來,支援經濟部商業司的商業服務業紓困案,在去年第二季期間有許多服務業大型公司,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意遽減、營收重挫,身處「三斷」局面,黃兆仁指出,經過政府即時紓困,從去年6月以來,部份業者找出新模式,至於臺灣以外的各國情況至今仍深陷疫情,國際業者積極脫困,伴隨不斷變化發展的新型態產業,開創許多潛在商機

黃兆仁表示,臺灣民衆因爲保有自我生活作法,和國際間差異極大,失去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外國一直給訂單,護國神山股價一直走高,在臺灣,看不到因應疫情的新調整,「未來全球面對新板塊時,臺灣會是局外人!」

現代財經基金會27日舉辦「疫情下的全球產業變化與創新」論壇,邀請學者專家進行深入解讀,並提出建言,黃兆仁以「從商業服務業視野看 疫情下產業變化與創新」爲題,進行專題演講。

現代財經基金會指出,在新冠疫情衝擊的不安氛圍中,全球產業生態體系隨之翻轉,製造業從過去的全球分工長鏈」連結模式逐漸調整爲未來的區域中心「短鏈」供應型態;疫情更改變各國既有消費與服務型態,服務業從過去的實體交易模式,加速轉型爲未來的虛擬電商型態,透過5G、人工智慧,推動自動組裝、數位流程管理遠距醫療、智慧健康照護、視訊會議網路教學、數位娛樂平臺、線上消費交易取代實體接觸或零售,已蔚爲全球潮流,臺灣企業主要先了解,進而掌握全新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