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翻轉經濟結構 賴清德:臺灣面對新機會要迎頭趕上

賴清德(資料照片)

國內外疫情延燒,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疫情影響消費行爲,翻轉整體經濟結構,不僅有助於ICT產業發展,數位經濟人口也會因此增加。地緣政治變化,讓世界各國保守主義興起,造成產業鏈重組更大、更快,全世界會需要一條值得信賴的產業鏈,臺灣在面對新機會時,一定要迎頭趕上。

賴清德今天上午出席「大肚山產業跨域創新高峰論壇」指出,去年蔡英文總統曾出席論壇,肯定大肚山腳下是臺灣機械的黃金廊帶,去年臺灣機械業產值達1.3兆元,成長27%,是臺灣第3個兆元產業,代表產業界的努力不辜負社會的期待。

因爲疫情、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化及氣候變遷等影響,他說,未來不管是產業或國家,誰能在未來世界裡成功控制住疫情,誰就能掌握新的秩序;誰能夠邁向永續之路,在國際競爭上就能佔有一席之地。目前Omicron在臺灣產生的病例數,每天都有數千人之多,政府已調整爲「新臺灣防疫模式」,希望能兼顧防疫與經濟發展。

賴清德指出,疫情不僅衝擊人的生命與健康,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影響消費行爲,翻轉整體經濟結構,因此,數位經濟自然更加蓬勃發展。不僅是有助於ICT產業發展,數位經濟人口也會因此增加。

另外,因地緣政治變化,包括中美貿易衝突或烏俄戰爭,讓世界各國保守主義興起,造成產業鏈重組更大、更快,因此,全世界會需要一條值得信賴的產業鏈,他說,臺灣在面對新機會時,一定要迎頭趕上。

賴清德列舉政府做出的許多努力,包括臺美TIFA復談、洽籤雙邊貿易協定,以及已經正式遞件申請加入CPTPP。「當臺灣每個產業兢兢業業、努力生產製造時,我們一定要加入區域經濟,避免關稅問題讓產業競爭力事倍功半」。

行政院院會上週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將2050碳中和目標明確入法,在2024年將課徵碳費。上個月國發會也公佈「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了12項策略及4大轉型,希望在科技及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上,讓臺灣能夠順利邁向永續發展。

賴清德指出,臺灣是一個小國家,只有2300萬人口,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不管是半導體、精密機械或智慧製造產業,都是大家辛苦努力的成果。雖然面臨種種挑戰,政府及民間齊心協力一起團結面對,一定能將挑戰變爲機會。

他勉勵產業界,時代如果沒有變化,臺灣就少有機會,我們要用正面、積極的角度來看國際上變化。他期盼政府、產業及NGO共同合作,相信定能走出更燦爛的臺灣、更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