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預測:未來10年,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大的是這“6個國家”
科技是這個時代國家重要的軟實力,因爲科技涵蓋的領域包含方方面面,不但在民生經濟等方面會帶來翻天覆地的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且科技被應用在軍事領域,往往會對戰爭格局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核武器的開發和製造。核威脅對於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造成何等重要的影響,想必不需要再複述了。
也正是大國之間基於對對方武器庫的敬畏,各國纔有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基礎。儘管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因爲軍備競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經濟,但那些年開發出了科技,也讓全世界受益許久。
我們今天發射到天上的衛星,和這麼多年來的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都是在那些年兩國之間軍備競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對於現代國家來說,誰掌握了未來科技,誰就能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掌握主動權。
以色列人的《耶路撒冷消息》上,就預測了未來10年內科技實力會領先全球的6個國家。
美國
把美國放在第一個,想必沒有人會否認。至少到現在爲止,美國依舊是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強國,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儘管這些年,國人熱衷於看美國笑話,美國內部社會割裂越發嚴重,兩黨之間的鬥爭更是讓隔着一個太平洋的網友們笑了許久,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依舊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獨自佔據接近1/4的全球GDP。
除此之外,美國的文化輸出依舊強勁,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依舊十分強大。當然,最重要的是,依靠石油美元體系,美元的價值依舊堅挺。
美國有着大量世界排行前列的高等學府,資產階級吸納大量社會上的資金,對自己的子女實行精英教育,更是從全世界吸納高科技人才,爲美國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在這個互聯網經濟的時代,美國掌握着無數互聯網巨頭,硅谷依舊在爲美國的科研事業發光發熱,在創業投資上也有相當完善的天使投資體系。
有太多技術被卡在美國手中,而我們發展雖快,想要趕超,依舊需要時間。
像是谷歌和微軟之類的互聯網大公司,其決策往往能對全球用戶造成影響,而蘋果公司至今依舊以一家產品對抗衆多安卓機市場。
當然說到科技創新能力對於國力的影響,這些民用爲主的企業,所能起到的作用還是比較有限的。
在更多未來的科技領域,美國也依舊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等。對於這些高新科技領域的研發支出,美國每年都會大筆撥款,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遠遠高於許多國家。
在半導體行業上,美國更是始終佔據着領先地位,從全世界招納科技人才,在相關領域保持了多年深耕的態度。半導體領域的許多專利都被美國掌控,依靠這些專利,美國想要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變得很容易。
至於芯片領域,就更不必多說了,美國之前對中國公司搞制裁,就是看到了中國在這方面追上美國的腳步,所以才下死手,最近又有傳聞美國將會把荷蘭的光刻機巨頭ASML挖到本國,如果成真,那美國的芯片行業如虎添翼。
基於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以色列將美國放在了第1位。
中國
上個世紀,我們國家一半的時間用來擺脫戰亂和帝國主義的壓迫,推翻舊社會的統治階級,而另一半時間,除了必要的軍工領域發展以外,我們大多用來擺脫貧困了。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相比於西方國家多年的資本積累,我們國家的底子的確是比較薄。儘管佔據了後發優勢,但想要追上前人的腳步,還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領域,中國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在不斷的追趕美國的腳步,讓美國也相當緊張。
在軍事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對軍事科技領域有一定關注的朋友們,尤其是軍事愛好者,最近幾年每次有相關的消息都像是過年一樣。
甚至對於我國的軍事科技還產生了一個梗,由於許多先進的軍事技術還需要保密,所以在報道的時候往往會標上“過於先進,不便展示”,所以每當有在公衆面前展示的軍用設備,網友們就會調侃“過於落後,可以展示”。
當然,這只是網友的調侃,並不是說這些裝備和技術真的落後。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來說,即使是可以展示的部分,也已經是非常先進的軍工設備了。
像是空軍、海軍等等,在建國以前我軍根本沒有成組織成建制的兵種,如今都已經有了現代化的體系,在裝備上更是不斷迭代創新。
而被視爲未來戰爭重要技術的無人機產業,我國更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追捧。僅僅作爲民用無人機的大疆,就有許多國家會採購用於軍事裝備。
當然,無人機的使用場景遠遠不止於軍事作戰,在許多科幻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對於無人機大範圍民用的設想,那也許會再次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國的高鐵技術也非常成熟,僅國內的高鐵里程就已經超過3.6萬公里,還常常承包第三世界國家的高鐵建設,接到過價值幾十億的沙特阿拉伯的建設單子。
當然,我國在民用上的科技也相當成熟,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移動支付,以及逐漸搭建完善的物流體系。
日本
日本作爲我國在東亞的鄰居,近些年,好像被許多人漸漸排除出了大國的行列。
但是縱觀整個世界,日本依舊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龐大經濟體,他們過去打下的底子,無論是在科研方面還是在工業方面,依舊有着相當雄厚的資本可以揮霍。
最典型的比如汽車行業,儘管日本的汽車行業已經日漸衰落,但日本國內本田、豐田之類的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也有着很高的研發水平。
相比於傳統汽車的製造行業,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典型的未來科技,現如今,“低碳環保”、“新能源”之類的關鍵詞,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是全新的熱潮。
環境問題已經近在眼前,用新的能源代替舊有的燃料,不僅可以保護全人類共同生活的生態環境,也可以將石油從燃料這種低效率的耗材中解放出來,讓工業的血液可以被更高效的利用。
除了汽車領域之外,日本在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之類的產業上,也有不容忽視的實力。
並且,靠着與日本國內高度發達的文化產業綁定,許多日本的電子產品都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青睞。比如現在世界上流行的遊戲主機,大部分都是日本品牌生產的。
除此之外,在機器人技術、半導體、光學和生物技術之類的領域,日本也有不小的建樹。
當然作爲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在軍事上是不敢耀武揚威的,但日本雖然不被允許有軍隊,卻也以自衛隊的名義裝備了不少先進的武器設備。
德國
世界上的這些排名前列的國家,在世界人民眼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比如說起嚴謹和高度工業化的工業水平,許多人腦子裡第1個出現的就是德國。
當然,這些年,大家也漸漸發現,互聯網上流傳的那些代表德國人嚴謹認真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編造的,德國人也不都像刻板印象中那樣嚴肅。
但德國之所以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印象,也正是由於其國內發達的工業製造水平。比如前面提到的汽車製造業,德國就是汽車製造業的老牌強國。
儘管日本的汽車製造業正在走向衰落,但德國的汽車製造業卻是歷久彌堅,中國大衆所熟知的,比如寶馬、奧迪、奔馳之類的著名品牌,全部都出自德國。
在汽車產業的開發,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上,德國也頗具競爭力。
德國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經費在科學研究上,德國科學家也獲得過許多諾貝爾獎。在航空航天、納米、新能源之類典型的未來科技上,德國的科研人員都取得過重大突破。
德國在軍工上的技術也同樣令人矚目,比如坦克技術,就一直是德國研發的強項。歐洲的風暴防空系統也是由德國研發的,很多時候,德國的軍工研發水平都走在歐洲前列。
而且德國與日本雖然同爲二戰戰敗國,但德國在美蘇冷戰期間,受兩大國影響,基本保持了自己的軍隊。
韓國
提起韓國,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到處“偷”別人文化的“文化小偷”。
這些年由於韓國國內的亂象,尤其是前後數任領導人之間的恩怨情仇,以及韓國國內各種羣魔亂舞的教派,許多國家對韓國都抱有看小丑的態度。
但如果放在全世界範圍內,韓國依舊屬於經濟、政治、文化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發達國家。當然,去年韓國申請世博會失敗,或許也可以證明其影響力在不斷下降。
不過說起韓國的科技實力,也確實不容小覷。在半導體、顯示器、家電等領域,韓國依舊處於領先地位,其移動通信領域的專利技術也不少。
最典型的莫過於三星了,對智能手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想必都清楚,雖然三星的手機如今不是很好賣,但三星的屏幕卻一定很好賣。
在家電領域,韓國也有許多在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其他比如電子、汽車、造船之類的領域,也都還有不小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韓國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無人駕駛之類的方面投入也不小,據說也有突破性的進展。
韓國在科研方面投入不低,據說其研發支出要佔到國內GDP的4.5%,其科研人員數量和專利數量,也在世界前列水平。
當然,韓國翻車的室溫超導,也讓世界人民對於韓國的科研能力真實性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瑞典
瑞典作爲最後一個國家,可能許多人都想不到。畢竟,大家的目光永遠集中在那些大國身上,分給其他國家的關注就少了很多。
而且,近些年,世界上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世界太過喧囂,像瑞典這樣低調而安靜的國家,可能早就被許多人拋到了腦後。
但瑞典地處歐洲,國家雖然小,但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科技水平都很發達。
瑞典是歐洲典型的中立國家,國民人口不到1,000萬,對於世界上軍事政治之類的大事,往往插不上口,不過隨着瑞典加入北約,想把自己孤身世外有點天方夜譚了。
但是人口少,自身經濟條件又好,就更容易爲國內人口提供較高的福利水平。同時大力發展科技,就可以使用技術彌補國家人口不足導致的問題。
例如醫療、環保、新能源之類的領域,瑞典都有不少的成果,可以看得出,瑞典國內的科技發展更多的是爲居民福利做貢獻,而不會像大國那樣聚焦于軍工、基建等。
而且像瑞典這樣的小國,他們更加關心的是環保之類的問題。瑞典的科技發展,往往把目光聚焦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近些年都在大力發展綠色科技。
瑞典這樣一個千萬人口的小國,有足足32位諾獎得主,所擁有的專利數量更是直逼韓國,科研經費佔GDP的比例也很高,國內更是有許多世界一流的教育機構和科研團隊。
總結
儘管每個上榜的國家都有自己的理由,但說到底,這個榜單也是由以色列專家排出的,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個小國,他們排出的名單並不能代表權威。
當然,以色列自身的科研能力也不容小覷,比如他們國內擁有12位諾獎得主,在醫療器械和武器裝備研發製造上也頗有建樹。
在未來科技方面,以色列在航空航天方面也勇於嘗試,甚至嘗試過登月。不過以色列的探月計劃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