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貝殼董事長左暉去世,年僅50歲
文/ 江昱玢 楊松 編輯/ 陳曉平
5月20日下午,貝殼找房發佈消息稱,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於2021年5月20日去世;公司相關事宜的安排,會在兩週內適時公告。
“左先生是富有遠見的公司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中國房地產交易和服務行業的領軍人物。過去20年,他爲貝殼、鏈家和地產行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貝殼CEO彭永東評價說。
據內部人士稱,其罹患癌症,“肺癌,應該有段時間了”。目前,貝殼投資者關係網站已成黑白界面。
這位“中介一哥”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真正的大事業起步於2001年。
彼時,左暉已“北漂”近10年時間,數次租房體驗不佳,他看到了租房市場的混亂。2001年11月,左暉創辦了鏈家·寶業,在北京朝陽區甜水園開設了首家鏈家門店。
作爲闖入房產經紀行業的“高知”創業者,左暉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2002年10月,首推二手商品房轉按揭業務;2003年7月,推出“二手房交易資金託管業務”,創新了二手房交易規則。
從業20年,左暉一直心心念念於地產經紀業的信譽以及社會尊重。
早年,鏈家的每次年會,他常會問員工,如果以身體部位做比喻,經紀行業地位屬於身體哪一個部分?過去很多年,多數員工都回答——“腳踝”。直到2011年起,有員工說行業地位已經到“腰部”了。
據說,這一回答讓左暉覺得欣慰,“至少是一個別在褲帶上的行業了”。
計算機系科班出身的左暉,敏感於技術和數據,鏈家不只是快速開店,早在2008年即啓動了“樓盤字典”數據庫項目,致力於將線下的房產信息搬到線上。
2010年起的多年,他每年投資5000萬元以上,用於完善鏈家的IT系統,並從IBM等機構招徠了彭永東等技術人才,爲貝殼找房埋下了伏筆。2016年3月,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拜訪了左暉並最終投資,後者的線上產品也進駐微信。
2018年,貝殼找房成立,兩年後即實現上市。2020年,貝殼總營收達到705億元,同比增長53.2%。今年1-3月,單季度營收達207億元,淨利潤爲10.59億元。
截止發稿,貝殼市值約600億美元,合人民幣約3800億。左暉本人也身價倍增,3天前,他剛以2220.3億元列中國富豪第8位,超越許家印、王健林等人,晉升爲中國地產新首富。
左暉對未來本是信心滿滿,4月,他接受央視採訪,曾雄心勃勃表示:“我們對整個產業的改造纔剛剛開始”。
一個月後,年僅50歲的左暉驟然離世。改造事業失去了一位領導者,貝殼逐夢道路失去了一位引路人。消息一傳出,貝殼股價盤前暴跌超過10%。
貝殼IPO時,左暉這樣總結20年房產生涯心得:“爲了未來長期的成功去做正確的事情。”
他表示,在發展和投資長期優勢方面,團隊投入了更多的努力,“即使這些投資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到回報,但事實是,時間越長,難度越大,我們就越興奮。”
在對外公告中,彭永東稱,將繼續堅定執行公司的戰略和增長計劃。
4月23日,貝殼成立三週年之際,左暉寫下《相信價值觀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一文。
《21CBR》附錄於此,以爲最後的悼念:
2001年我們開始做鏈家,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年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身立命”。從2004年開始,我們主要的任務是要“贏”,要超越競爭對手。
夥伴們無比團結、無比拼搏,一次次的分區、裂變,在2007年我們做到了北京市場第一,並在這之後開啓了一系列對於物、人、服務的標準化、線上化的改造,以及品質重塑。於是我們在2010年啓動了線上化、2011年推出了真房源、2012年發佈了服務承諾。
我們這個組織的特點是會不斷地自我反省,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城市乃至這個行業,有鏈家和沒有鏈家到底有什麼不同?
我們會看到的是,行業依舊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消費者的居住服務體驗並不美好。如果行業整體不去發生一些改變的話,那麼沒有哪個品牌可以獨善其身。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這羣人的使命發生了變化,從“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逐步到“怎麼樣讓行業變得更好”,我們更希望能夠徹底改變消費者對行業的看法。
作爲服務者,如果自身得不到尊重的話,也很難去尊重消費者。但要讓服務者得到尊重,首先是服務者能夠爲消費者創造足夠多的價值,換言之就是你需要值得被尊重。
而這需要爲好店長、好經紀人提供更多的科技、產品、服務、工具、數據,來幫助他們完成價值創造的過程;需要我們和品牌在一起,幫助門店和經紀人爲消費者提供有品質、有效率、平等的服務,能夠有合理的不錯的收入,能夠一定程度上平衡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家庭,從而讓消費者的體驗是愉悅的。
這件事,對我們這羣人有特別大的驅動力,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正是這種使命感最終催生了“貝殼”的出現。所以,我們將貝殼的使命確定爲“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因爲這是行業裡最大的痛點!
4月23日是貝殼三週歲的生日,全國約4萬名的貝殼幹部、員工會召開價值觀研討會。
關於研討會,我只關心幾件事:(1)大家是討論我們哪些方面做得好的時間多?還是討論我們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的時間多?(2)是討論自身利益得失的時間多?還是討論爲客戶創造價值的時間多?(3)是討論“該不該做”的時間多?還是討論“怎麼做到”的時間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大家問問自己:你還記得你當初許下的夢想嗎?你每天在做的事是在無限接近它嗎?是離你的夢想是越來越遠了還是越來越了?
我們一起努力!
老左
202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