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層幹部生命的姿態——追記爲救落水羣衆犧牲的江西樂平市衆埠鎮副鎮長朱如新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4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一位基層幹部生命的姿態——追記爲救落水羣衆犧牲的江西樂平市衆埠鎮副鎮長朱如新》的報道。

當人們找到他時,已過去17小時。

看到他生命最後時刻的姿態,在場所有人都流下了熱淚。

那是向前遊動的姿態,他在犧牲前被洪流一次次衝倒,又一次次遊向受困羣衆。

50歲的朱如新生前是江西樂平市衆埠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今年4月3日,他在防汛巡查時爲救落水羣衆,跳入洶涌的洪水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日前,朱如新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爲烈士。

沒有人生而偉大,只是有人甘願做出偉大的犧牲。透過親朋和同事的回憶,可以感受到朱如新爲他所熱愛的人們所交付的全部。

“一次次被衝倒,又一次次遊向被困羣衆”

時隔近一個月,方家村幾乎已恢復到洪水前的模樣。

春耕時節,滿目青翠。只有不遠處的田野中,一道長約三十米的車轍印以及鄉路旁低頭可見的祭祀花束提醒着人們,這裡就是朱如新烈士的犧牲之地。

4月初,雷電、強降雨、狂風接踵而至,方家村的道路、橋樑被上漲的河水淹沒。

作爲鎮裡駐村幹部,朱如新和其他村幹部一起進村入戶,挨家挨戶查看羣衆受災情況。

4月3日上午10時許,一輛載有4人的麪包車不顧勸阻,強行通過危險路段時被突發的洪水衝下路基。

“快救人吶!有人落水了!”聽到有人呼喊,朱如新和村支書方光明連忙趕來。

眼見洪水就要沒過車頂,朱如新來不及多想,將手機遞給方光明,讓他趕快求援。

話音未落,朱如新便躍入水中,向落水車輛游去。“水太急了,他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成功。”在方光明哭着撥打電話求援時,體力不支的朱如新被洪水淹沒。

聞訊趕來的幹部、羣衆立刻展開搜救。駕駛員獲救,剩餘3名乘客已經遇難,朱如新卻不見蹤跡。

前來增援的上千名搜救人員以落水車輛爲中心,將水面搜尋範圍擴大到河流下游5公里。

人們都在期盼,從小在鄱陽湖長大、水性極好的朱如新能平安歸來。

次日凌晨3時許,洪水逐漸退去,搜救人員在距落水車輛約20米處找到了他的遺體。

“溺水者的手通常都是胡亂揮動,他卻始終保持向前遊動的姿態,似乎在意識失去之前還想着救人。”參與救援的樂平藍天救援隊隊員何安生回想起找到朱如新時的情景,強忍着淚水。

“沒有梯子,朱鎮長就讓我踩着他的肩膀上”

爲救羣衆,朱如新不止一次以身犯險。

2022年6月,樂平發生超歷史記錄的汛情。處於多條河流交匯處的衆埠鎮險情不斷,多個村莊被淹。

朱如新來到被洪水圍困的村莊,和救援人員一起尋找、轉移被困羣衆。

循着求救的聲音,他們發現85歲的葉水英被困在二樓,此時水已有3米多高。

“當時情況緊急,沒有梯子,朱鎮長就讓我踩着他的肩膀上去救。”參與救助的村民王金衆說。

朱如新就這樣一次次用肩膀扛起救援人員,救下多名受困羣衆。

洪災,讓樂平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爲提高抵禦洪災的能力,江西在今年啓動建設樂平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工作迫在眉睫。

但一些羣衆不理解、不熟悉相關政策,存在牴觸情緒。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老百姓‘親’,你衝他發火,他都不發火。”方家村村民方長根起初也一度反對搬遷。

搬遷劃不划得來?建新房鋼筋、水泥、砂石多少錢,工錢夠不夠?朱如新算得比村民還細。

算到最後,村民心裡敞亮了,紛紛簽字表示支持工程項目建設。

方長根提起往事,有些酸楚。

他在朱如新犧牲前就爲其寫下了“人民公僕”四個字,但還沒來得及送到老朱手上,便傳來噩耗。

朱如新犧牲次日恰逢清明節,當天下午,數百名羣衆冒雨自發來到他犧牲的地方獻花紀念。

淳樸的百姓以自己的方式,把朱如新記在了心裡。

“直到擡手敲門時,纔想起老朱不在了”

“咚咚咚……”

數天前,張佔科像往常一樣敲響了老搭檔的辦公室,想和他商量衛星圖斑整改工作。

見沒有迴應,他愣了愣神,頓時眼眶溼潤,“老朱已經不在了”。

張佔科是衆埠鎮二級主任科員,負責鎮村規劃工作,朱如新既是他的分管領導,也是工作上的好搭檔。

“我們幾乎形影不離。”朱如新犧牲後,那些兩人一起工作的片段如蒙太奇般在張佔科面前一一閃現:

去年4月的一個暴雨天,一起到兩縣交界處的河東村委會處理山林糾紛,及時避免了一起羣體性事件的發生;有村民以守護“風水”爲由,到採石場阻擾礦山修復,兩人便挨家挨戶做通村民工作。

同事們都說,老朱在,心就安。

朱如新在基層一干就是27年,經驗豐富、辦法多,無論是村民還是同事都很欽佩他。

對衆埠鎮副鎮長張小康來說,朱如新還是一位好師傅。

張小康是名“90後”,參加工作的第一站在禮林鎮。朱如新時任禮林鎮黨委委員,一老一少不僅是上下級,還是師徒。

有一回,張小康發現自己的辦公桌旁多了水果、牛奶等許多“禮物”,第一反應是“有羣衆來送禮辦事”,一時不知如何處理。

他連忙和師傅彙報:“不得了,好像有人來賄賂我。”

朱如新聽罷,笑着說:“大膽吃,那是我買給你的。”

原來,朱如新發現張小康時常深夜加班,便買來東西給他補充營養。

跟着這樣的師傅做事,張小康覺得再累再苦,也心甘情願。

有時,朱如新也像一位“嘮叨”的長輩,時常講起年輕時的故事。

說得多了,張小康已能背下來。

多年前,朱如新到一家小煤窯檢查安全生產工作,被惡勢力人員拿刀威脅。

“怕嗎?”張小康問他。

“怕肯定怕,但不能慫。”朱如新解釋說,“這是面子問題也是原則問題,如果服軟,‘口子’開了,以後的工作就難做了。我們雖然妨礙了他們的利益,但是保護了老百姓的利益,想通了這點,你做工作就有底氣了。”

在後來的工作中,張小康一直牢記朱如新的教誨。

“師傅不會講大道理,但每每想起他的話,我就感覺很有幹勁。”張小康說。

“初相識,相中的就是他的善良”

“我特別後悔和你相識,如果沒有相識,你就不會跟我結婚,你就不會調到樂平工作。我生氣時想過千萬個我們分開的理由,就是沒想過你用這麼一個‘輝煌’的理由不再出現……”

這是葉愛英在丈夫朱如新犧牲後寫下的一段話,訴說着無人可解的思念。

夫妻倆是大學同學,兩人初相識,她便看上了這個“傻小子”。

那時,同學們結伴騎自行車外出遊玩,十多公里的山路,去時下坡路多,男生都願意載女生一程,返程時女生們則被冷落一旁。

就在這時,朱如新主動提出載上葉愛英。

“我們連對方名字都還不知道,他就願意載,我覺得這個男孩子熱心腸、有擔當。”葉愛英說。

在妻子的印象中,丈夫平常在生活中是有點小磨蹭的人,“但是在跳入洪水的那一刻,他肯定沒有絲毫猶豫”。

朱如新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他的電話號碼,很多羣衆都知道。羣衆打電話不分時間點,有的晚上十一二點打,有的在凌晨四五點打,有時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半夜響起的鈴聲,還時不時驚擾着葉愛英,讓她也難安眠。

有一次,一戶村民打來電話抱怨,自家廚房被另一戶的樹擋了光線。雙方各不相讓,朱如新爲此跑了很多趟去做兩家的思想工作,糾紛最終得以解決。

“當時我很不理解,爲了這麼件小事也值得這麼跑?”葉愛英事後想想,當初相中老朱,不正是看上了他的“熱心腸、有擔當”嘛。

這些天,葉愛英常常靜靜地坐在家裡翻看家庭合影。其中一張照片,朱如新一手提着妻子的包,一手拿着妻子和女兒的外套,看着母女倆在前面合影,幸福的笑容在他臉上盪漾開來。

今年初,不擅長用言語向妻子表達愛意的朱如新,買來玫瑰種子在家種下。

葉愛英見狀,忍不住打趣:“你認不得玫瑰,必是被騙了。”

經過一個春天的細心呵護,玫瑰種子如今已生根發芽,似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