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國民黨的“俘虜兵”,曾讓中國的半導體登頂亞洲之巔
電子管成爲王諍的“心病”:
1944年,美軍因爲要派飛機從成都起飛直接轟炸日本本土,途中必須要經過華北地區,所以華北地區的氣象狀況直接決定了轟炸的成功與否。
而當時只有我黨的敵後力量能提供相關援助,所以美軍就派了一支觀察組到延安商談兩軍合作的事宜。
美軍代表團在延安
王諍將軍因爲是我軍電子領域的專家,被任命爲我方全權談判代表,最後讓美軍簽下了一份“喪權不辱國”的協議,幫助我軍培養了一批氣象方面的優秀人才。
王諍在談判桌上不吃虧,談判桌下也要爲我軍謀發展。他通過朋友關係,從美軍觀察組手上借到了美軍最新的通訊裝備---超短波無線電話機,當時毛主席用後都點贊:
“這個東西好啊,可以不用電線,美國人能造這東西,我看我們也能造,現在交給你們一個新任務,製造我們自己的無線電話機!”
王諍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可是這一答應就是四五年的時間,直到解放戰爭時才造出我軍第一部超短波無線電話機。
爲什麼有了模型還會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呢?原來是最核心的零件--電子管沒有着落,電子管的重要性,就好比現在手機的芯片,王諍就算再牛,也不能憑空創造出電子管。
於是,電子管就成了王諍的一塊心病。
王諍將軍照片
電子管也成爲周總理的“心病”:
解放後,王諍又從國外的報紙上得知美國和蘇聯都研製出了電子計算機。
於是王諍又去找到周總理,訴說計算機的種種好處,不得不說,王諍將軍有銷售冠軍的潛質,針對不同顧客有不同的話術。
如果直接介紹計算機對科研計算的幫助,周總理可能感觸不深。但周總理對密碼學有很深的研究,革命時期曾親自編纂過一套密碼體制--豪密。
王諍向周總理介紹,要是我們有計算機的話,就能直接破解周總理的豪密。
周總理這麼多年來對他這套密碼一直十分自信,因爲國民黨在敗退臺灣前多次試圖破譯,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電子管的收音機
如今王諍居然“叫囂”計算機能破譯豪密!這下就把周總理的關注給提起來了,王諍再進一步宣傳:
“電子計算機運算能力逆天,根本不管你什麼密碼學、邏輯學、編碼語言、加密習慣等等,就靠超高的運算能力,把每種加密方式都試一遍,大力出奇跡,就能破解任何密碼。”
事後,周總理也找其他專家求證,得到的答覆是:“王諍沒有虛假宣傳,一切屬實!”
這下子可就輪到周總理激動了:“電子計算機對提高我國破譯水平和加密水平都有很大幫助,必須趕緊上馬!”
於是1952年,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成立,華羅庚擔任組長。但在最開始時,咱們的電子計算機小組,長期那是隻有計算,沒有電子。
因爲咱們當時既沒有能力造,又沒地方買。這下週總理着急了,趕緊把王諍和相關的研發團隊找來談話。
隨後參會人員的發言總結下來就一箇中心思想:“現在造計算機,可能條件不太成熟!”
周總理聽後,斬釘截鐵地說到:“依靠一個部門力量做不出來的計算機,在黨中央,在國務院的領導下,集中全國力量,難道還做不出來嗎?”
然後周總理又朝着王諍問到:“計算機可是你推薦的?你說,造不造得出來!”
王諍猛吸一口煙後,答到:“造,是能造得出來.......”
周總理說到:“那就趕快開始吧,全國還有好多科研項目等着呢!”
王諍掏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張長長的清單,說道:“有了這些東西,我肯定能把計算機給造出來!”
當週總理看到清單上各種型號的電子管後,陷入了沉默,坐了下來和王諍一起抽上了煙。要知道,周總理只有在壓力特別大時纔會抽菸,比如除掉最危險的叛徒--顧順章、重慶談判時等等......
這次不能跟着蘇聯專家學:
不過1956年,事情迎來了轉機,蘇聯通過大型援華工程--“156工程”,幫助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而其中就包括援建中國的電子管廠!
北京電子管廠建成後,年產各類電子管達1200餘萬隻,算得上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
有了最關鍵的電子管,我國自主研發的計算機也步入正軌,1958年6月1日,中國第一臺“M103”計算機誕生。
M103計算機
1959年,這臺計算機成功計算出了當年五一勞動節當天的天氣情況(第一個任務是計算天氣情況主要是因爲氣象歸王諍管),這也標誌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制造成功!
王諍沒有辜負周總理的厚望,這讓周總理十分欣慰,同時蘇聯專家也豎起了大拇指:“中國的電子技術將站上亞洲之巔!”
但是,此時王諍卻十分清醒:“我們不能完全相信蘇聯專家!”王諍這樣說不是怕蘇聯專家有壞心眼,而是認爲蘇聯專家可能走錯了科技發展道路!
原來上世紀50年代,電子技術分爲兩大門派:以蘇聯爲首的華約一方押寶在電子管的小型化上,而以歐美爲首的北約一方下注給了晶體管,也就是今天常說的半導體。
當時美歐對中國採取封鎖政策,而蘇聯對中國又是全方位援助,所以中國在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都在向老大哥學習。
宣傳海報
蘇聯專家拍着胸脯對我國的科研人員說道:“晶體管就是垃圾,未來屬於電子管!”這種思想隨着蘇聯對中國科技方面的援建深入到我國科研工作者的思想當中。
但是王諍通過親身去蘇聯考察和查閱歐美資料後,判斷:晶體管纔是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方向!
王諍準確地判斷:
但是,當時新中國的“一五計劃”因爲其中參考了很多蘇聯專家的建議,所以對於電子產業,電子管的投資遠遠超過了晶體管。
王諍心裡知道:“全方位下注電子管不是過獨木橋,而是奈何橋!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把中國的科技發展道路給扳正了!”
王諍第一步做的就是在自己管理的領域推行晶體管,王諍命令時任通信兵部通信處處長的李兆吉,要求團以下單位用晶體管電臺代替電子管電臺。
李兆吉一開始十分不理解王諍的決定,認爲:“晶體管又貴問題又多……”
於是,王諍給這位昔日的學生又上了一課,內容幾乎就是預言了晶體管代替電子管的發展趨勢:
“野戰通訊裝備的未來必然是小型化、省電化、牢固化、積木化、標準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半導體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中芯國際上海晶體廠
除了在軍事通信方面實施半導體化,王諍還積極給周總理講解半導體的重要性,於是1956年,周總理在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提出了四個重點發展項目:“大力發展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指揮自動化!”
王諍除了帶領中國科技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還挽救了差點被蘇聯專家帶偏的清華大學!
1952年,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清華大學應該專注發展土木工程專業,而其他的醫科、航空、鋼鐵等院系可以放到其他院校。
當時清華大學的老師都知道這是一個不靠譜的建議,於是將“官司”打到了王諍這裡。
王諍將軍毫不含糊,不僅上述專業不能裁撤,還要給清華增加“無線電系”。蘇聯專家得知後,向王諍表示反對,蘇聯專家認爲無線電是軍校專屬學科,應由軍校壟斷。
於是,王諍決定,不僅要給清華增設無線電專業,全國其他的理工科爲主的大學也要增設無線電、計算機、半導體等高科技專業!
正是王諍將軍的堅持,纔有瞭如今在電子存儲領域叱吒風雲的清華紫光,如今我們用的平價的內存和硬盤,全靠清華紫光。
在清華紫光產出國產的內存和硬盤之前,三星等國際巨頭的安保水平可謂令人堪憂,工廠動不動停電、火災、水淹......而最後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漲價!
而清華紫光橫空出世後,三星工廠的安保水平火速提升,再也沒發生類似事故。
王諍將軍照片
而在1953年,北京大學按照王諍的指示,新增設了半導體專業,而在這一年,有一個叫王陽元的小夥子考了進來,六十多年後的今年,這位小夥子已經成爲了“中芯國際”掌門人。
如果不是王諍在面對蘇聯專家時的堅持,在1952年給各大高校增設半導體專業,可能如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還缺領軍之人。
王諍將軍的先見之明,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越發地顯得高明。
吾輩仍需努力:
今天,每當我們看到美國對華爲芯片封鎖、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等新聞,我們不禁感嘆半導體技術技不如人!
但是中國的半導體技術並不是一直落後,當年在王諍的大力推動,周總理的積極支持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曾在亞洲一騎絕塵。
1965年,中國科學院研製出65型接觸式光刻機,並利用光刻技術製造出了國產的集成電路芯片。
光刻機研製現場
1969年,上海無線電十三廠生產出了TQ-6型計算機,每秒運算能力達100萬次,配備磁盤操作系統等,相比國際尖端技術並不落後!
1974年,由王諍組織,中國開始攻克“計算機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成功開發了漢字數據庫系統、微型機漢字操作系統、漢字工具軟件等等......
而現在我們常用的windows系統要在11年後才誕生。
而王諍將軍雖然在當年已經身居高位,但是也常常親自給通訊兵幹部上課,在上課之餘也和學生聊聊閒篇:“你們要努力啊!我一個國民黨俘虜兵都做到了中將,只要你們努力,前程一定比我好!”
大家一聽到這裡,紛紛來了興趣,問道:“當初是誰俘虜的您?”
王諍也不急,點了一根菸,然後鄭重地說道:“那可是我軍的軍神,粟裕大將親自抓的我!”
不過,天不假年,王諍將軍於1978年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少了這位一直敦促着中國半導體事業發展的“國師”,中國半導體的發展開始放緩......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開始掉隊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國外進口的半導體成本遠遠低於我們自己生產,所以半導體這個“燒錢”東西,在國內的發展開始放緩。
1980年時,上海的電子工業擁有良好產業基礎,國產的離子注入機還曾出口日本,可如今咱們在這方已經落後於日本了。
不過王諍中將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遺澤尚在。王諍將軍在50年代心心念唸的北京電子管廠,在上世紀90年代雖然多次面臨倒閉危機,但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不過生產的產品從電子管變成了液晶屏幕,這個廠也改名爲“京東方”!
北京電子管廠
王諍將軍在生前或許不能想到,當年電子管廠會成爲今天中國的最大的屏幕面板製造商,甚至有望成爲世界之最!
王諍將軍在生前費盡心力地爲新中國謀劃,如今爲我們留下了清華紫光(內存硬盤)、京東方(屏幕面板)、CPU(中芯國際)的好牌,而今天中國能不能打贏“產業抗戰2025”這一仗,全看吾輩努力!
後記:
最後,用毛主席的發言來總結: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