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學生的破防瞬間:學費花了40萬,現在月薪 4 千

“留子回來找工作破防了。”

在收到第4封來自面試公司的感謝信後,小林忍不住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這樣一句話。她說,自己當初出國留學時有多風光,如今找工作就有多卑微。

“花費了40萬,考雅思、提績點,努力趕due(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作業或論文),結果回來還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要不算了,月薪4千也行。”小林在帖子中說道。她的“吐槽”也引發了諸多正在經歷秋招的海碩應屆生的共鳴。

小林的經歷,可謂整個留學行業的最真實縮影之一。

曾經,大家會稱海外留學歸來的學生爲“海歸”,回國找工作向來能夠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以及更優厚的薪資待遇。但最近幾年,不少“海歸”卻發現,“出走半生,歸來仍然無法上岸。”

不僅求職待遇直線下降,甚至因爲近年來的一些學歷爭議,部分“海歸”的學歷含金量也正在經歷更嚴格的審視。

我們跟幾位留學生以及部分留學機構聊了聊:花費幾十萬的海外高校碩士學位,還有“性價比”嗎?

小歐大學畢業後爲了準備出國深造,GAP(間隔)了一年,而後申請了英國某高校的傳媒相關專業研究生。

一年畢業後她回國找工作,卻發現“天都塌了”。“完全找不到除銷售外比較理想的工作,明明當初我本科畢業的時候很好就業的。”小歐說道。

小歐2022年從“985”大學畢業時,還可以報名選調公務員考試,也有一些事業單位的崗位可以選擇。但如今從英國的“世界百強名校”讀完研究生回來後,一切都變了。

首先是大多數文科應屆生會考慮的公務員考試。一般而言,來自國內“985”“211”高校或者部分海(境)外高校應屆生,會優先考慮緊缺選調生考試。但是從去年起,部分海外知名院校就讀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已不在一些省份地區的選調報考範圍內。

編制指望不上了,小歐只能將簡歷投向市場。今年9月到10月,她投了不下200份簡歷,做了幾十次行測,但是進面試的機會兩隻手都數得過來,最後折騰來拿到的offer,還“貨不對板”。

這讓小歐感到十分挫敗。“我的海碩是讀出了‘案底’嗎?”她心灰意冷在社交平臺發帖,沒想到引來了許多正在求職中的小夥伴的共鳴。

“同英區留子回來當老師,工資3K-4K,你看孩子笑得多開心。”

“我以前是美區留子,第一個月工資到手3600元,日子久了我也釋懷了。”

“985本科+海碩,8月開始投簡歷,目前一個面邀都沒有。”

“211本+海碩,投了200多家0面試”

這些被評論、點贊上百、上千的吐槽,不禁讓大家產生質疑:海碩的“性價比”正在消失嗎?

要談性價比,先看看去國外讀研究生,大概要花費多少錢?

華櫻出國具有多年留學諮詢服務的萬老師告訴我們, 目前出國(境)讀研,常規花費是30-50萬元/年,根據國家/地區不同,費用也不同。

不過,這只是拿到offer後的固定花費。爲了能夠申請成功,不少學生都需要提前爲了申請材料奮戰。比如大學成績單和語言成績,以及包括簡歷和個人陳述在內的文書,都要足夠出彩、生動,纔可能打動面試官,因此,豐富的實習經歷或者科研經歷,都是提前就要有所準備的。

有些准入標準較高的學校,還需要學生的準備標化考試成績,如GRE、GMAT等,以及小論文、研究設計之類的。

不管是準備還是參加考試,肯定都是會涉及到花費的。

另一筆花費,自然就是出國後的租房、吃穿、交通等花費,“這個雖然說豐儉由人,但是總的來說,要在發達國家待一兩年,生活花費也不低。”

電視劇《小敏家》劇照

但就是這樣一番“折騰”下來,部分留學生們在回國後面臨的第一困境,是被評價爲“水碩”。

電視劇《都挺好》劇照

所謂“水碩”,就是學歷含金量低、涉嫌注水的意思。

在現實中,一個在業內被流傳的評判水碩的標準是:專業是否文科,學歷年限是否低於2年,高校的准入標準以及QS排名。

萬老師認爲,這些判斷標準並不客觀。

首先,從近些年來的現實來看,無論是海外碩士還是國內學碩,文科碩士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上都比較侷限,但是,不能從就業難度這一點就判斷,文碩比理碩水。

其次就是年限。很多人認爲1年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比如說去美國的學生是讀2年,一定比去英國讀1年的含金量更高。但其實,現在美國的一些商科碩士也是1年學制了,學位的含金量卻沒有降低。一年制碩士更多針對不想走學術路線,爲就業打基礎的學生設置的培養目標,和國內大部分想考研的學生想法是契合的。

此外,如果准入標準太低,也會讓人質疑學位的含金量。“而真相是,只有申請過海外碩士的學生,才知道目前海碩的入學標準遠沒有想象中寬鬆。隨着競爭加大,從原來的拼成績(大學均分、標化成績等)逐漸轉變爲拼綜合,要求申請人不光要有良好的學術成績,還要有亮眼的科研實習經歷等等” 。從一年制碩士另外一個層面來說,也需要學生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及抗壓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課業。

新年熬夜趕due的留學生

再說到大家最喜歡拿來評判,也被認爲是客觀的標準——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萬老師表示:“其實這個排名只是一種參考,去往不同的國家留學,要參考的排名也不盡相同。比如你去英國讀研,可以看QS排名;但如果是去美國讀研,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News&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更具有參考價值。”AWRU軟科排名、THE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也是參考標準之一。

所以,碩士學位本身沒有絕對的“水”,“水”的只會是人——出國一趟,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另外,許多留學生所提及的信息壁壘、畢業季與招聘季重合等情況,也並非是海碩找不到工作的直觀原因。“海碩畢業,那麼在信息蒐集方面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再加上目前網絡的發達程度,很難有招聘信息的壁壘。”

再者,從宏觀視角來看,在求職市場上,文憑要求整體水漲船高,已經是一個整體現實。

不過,從我們的實際採訪來看,同樣是留學生,在求職時,境遇並不完全相同。

已經拿到OFFER的留學生小馬錶示,自己並沒有因海外學歷而被國企拒絕過。而且,就他的感受來看,且不說外企,現在大部分國企對於海碩學歷的認可度其實並不低。

對於社交媒體平臺上關於留學生求職難的討論,小馬認爲,大家在社交平臺看到的,並非一個行業、一個羣體的全貌。“有人在社交平臺吐槽留學生不好找工作,願意去看、願意去留言的,大概率可能也是同樣還在爲工作發愁的人,於是,情緒就被放大了。但現實肯定不是人人都找不到工作,有些(找到了工作的)人只是沒有去公開表達而已。”

萬老師則表示,部分留學生選擇留學時的盲目,或許也是導致如今求職困難的原因之一。

比如,大部分國內的高中畢業生,在高考出分後纔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路徑。“且不說填志願的幾天時間根本想不清楚,分數在很多時候也限制了選擇,或者說在985、211學校和自己喜歡的專業之間,優先考慮前者。”這就導致孩子的整個本科,可能讀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是不好就業的專業。

而等到申請海外碩士的時候,才發現很難跨專業。“就比如說海外計算機專業,對申請的學生有計算機代碼,數學和統計相關的課程要求,讀了文科類、商科類的學生很難跨到計算機專業。”

最終的結果就是,拿到的學位專業與就業崗位很難匹配。然而,95%以上出國(境)讀研究生的人,本身就是爲了就業。

“就業不是從畢業纔開始思考的。”萬老師說,大學本科的學術週期很長,註定了一個人的學術背景,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要走的路。所以,他強烈建議:不管是否要留學,家長一定要更早地引導和啓發孩子,去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

當然,如果以就業爲導向出國(境)讀研究生,除了提早規劃職業道路,還要了解目前比較好就業的專業,以家長們比較熟悉的工科和商科舉例:

第一梯隊:計算機類專業;

第二梯隊:數統類的專業;

第三梯隊:理工科,如機械、材料,電子工程等。上述專業的特點在於專業壁壘較厚,崗位的工作者不容易被替代。

而商科作爲特別的一個檔位,選擇的人很多,但就目前就業情況來說,確實無法滿足如此多商科畢業生的就業。如果讀商科,建議首選會計,其次是金融經濟類專業。

最後,我們回到一個在社交平臺被討論最多的問題:留學還有意義嗎?

從算賬的角度,讀最低40萬/年的海外研究生,回來做4000/月的工作,僅看回報比,那必定是賠的。

但也有留學生對此提出反問:很多人在國內讀到了碩博,也覺得找工作難,那是否也意味着讀書這件事失去意義了呢。

“如果讀書還有意義,那麼留學就有它的意義。出國留學帶來的,是眼界的開拓,社交圈層的延展,獨立性的增長,以及更多元的思考問題的角度。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通過教育,才能讓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這既是留學的意義,也是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