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怎麼“做大”

12月19日,由重慶兩江新區教育局、重慶市教育學會義務教育發展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重慶市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暨“紅巖思政·行走兩江”課程建設戲劇思政育人路徑推廣會,在兩江新區金州小學舉行,專家學者們圍繞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的路徑和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當“小蘿蔔頭”穿越到2021年,與活潑的夏小天相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如何尋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活動在金州小學學生演繹的“紅巖思政”劇《小小少年》、德育劇《尋找“贊”》中拉開序幕。

研討會分爲開幕式、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觀摩交流等環節。

在經驗交流環節,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校長丁成浩分享了學校7年戲劇思政課程的實踐經驗。

“從辦校之初,我們就開始了‘戲劇+思政’的探索和實踐。”丁成浩說,以《小小少年》中的小演員彭晨爲例,她最初佩戴紅領巾是出於遵守老師和學校的規定,而在參加戲劇表演後,她雖然偶爾還會忘記戴紅領巾,但絕對不會再亂扔亂放,因爲她通過角色明白了紅領巾的特殊意義。

這讓老師們意識到,對比課堂上“空對空”的講授,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可以更好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養成道德行爲。

爲此,該校構建了“三課一節”戲劇育德路徑,通過開設戲劇普惠課、社團課、“戲劇+學科”融合課,舉行戲劇節,讓學生在體驗、參與、實踐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德育主任李曉薇分享了學校“紅巖思政·追夢百年”大思政課主題課程內容。

她介紹,該校主題課程分爲“尋根潤心:歷史中走來”“鑄魂啓智:在實踐中豐厚”“固本修遠:在發展中創新”三個部分。比如,學生們會用眼睛“發現”紅巖精神,用耳朵傾聽英雄心聲,用心靈感受信仰力量;還會在“X導師”的帶領下走進紅巖主題體驗教室,在“聽、說、看、做、玩”中進行沉浸式體驗。

沙坪壩區樹人博文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婷婷分享了“開動小先鋒大篷車 行走紅巖大課堂”項目,以流動課堂的形式將思政課程送到學生身邊。

重慶市字水中學校學生髮展中心主任羅欣則分享了“三位一體”深入推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具體實踐路徑。

在專題講座環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黨委書記、館長厲華帶來題爲《“紅巖思政”區域課程資源開發路徑》的講座,爲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紅色課程資源的思路。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長楊昌義以《提升思政引領力:基於“大思政課”建設的五重課堂教學邏輯》爲題,從新時代的基本認知、新時代的教育自覺等7個方面,深入剖析了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