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指導世界史不死背 看艾美獎影集也能懂明治維新
吳宜蓉《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脈絡化補充了108課綱世界史。(平安文化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108課綱下,歷史課時間少,即便強記背誦也未必能得高分,作爲教學第一線的國中歷史教師,也是《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等叢書作家的吳宜蓉說,過去的課綱是單一視角,如今的學子與其說是「讀」歷史,不如說必須培養對資料辨識的能力。
以近日橫掃18座艾美獎的影集《幕府將軍》爲例,吳宜蓉指出若以培養歷史能力的角度來看,從片中可看出幕末時代的氣氛,日本在西方的挑戰後產生了哪些變局和應對,且與當時的中國大陸相較,「中國人的階級是士、農、工、商,是由知識份子脣槍舌戰中掌握政治走向,但日本是由持劍的武士,一言不合就暗殺的武力控制天下」。
帶讀者看日本的超級進化—明治維新,吳宜蓉指出日本成爲今日以「和牛」、「工業大國」爲人熟知,但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其實完全不同,她指出舊時代的日本,只有少數貴族纔有所謂的姓氏,因此一個地方可能有幾百個「太郎」,然而在推動現代戶籍制度後,平民也都有了姓,不過因爲平民的姓是由居住地、職業找靈感自由發揮,所以像《鬼滅之刃》中一堆奇特的姓氏如「竈門」、「我妻」、「不死川」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吳宜蓉也指出,別以爲現在滿街的日式燒肉、和牛吃到飽就以爲日本一直是無肉不歡,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受到佛教影響,尤其追求內在清淨的貴族,食物以豆類、蔬菜爲主,如經典的懷石料理。明治維新後有感於西方人長得人高馬大,纔開始鼓吹吃肉、喝牛奶,「1872年報紙上刊載明治天皇首度吃牛肉的報導,直到今天日本中小學的營養午餐幾乎天天都會提供牛奶」。
吳宜蓉藉着輕鬆說故事,希望學子們能在國中,首次開始接觸分科歷史與測驗的階段,建立起對歷史脈絡的認知,「歷史能力已等於閱讀能力,考試需要的是邏輯推廣概念」,她指出一切的歷史發展都是人發生的事,也都有跡可尋,不妨把自己代入時代中,一如讀法國大革命,從年輕人的無助感爲出發點,便更容易不憑背誦,也能掌握教科書外的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