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輕人宣佈“正式被確診爲淡人”!你是“濃人”還是“淡人”?

今天,五四青年節

當代青年精神狀態還好麼?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

年輕的大學生們給出了

五花八門的答案:

“積極”“陽光”“美好”“普遍發瘋”“癲”……

五四青年節之際

在場欄目來到上海各大高校

隨機採訪了校園裡的青年學子們

看看大學生們如何理解“青年”二字?

作爲“青年”的一份子

他們在煩惱些什麼?

又快樂些什麼?

對自己的未來有怎樣的預想?

進取的人生,“濃人”“淡人”總相宜

這個春天,關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討論從一部電影延伸到了更廣闊的場域。導演宮崎駿青年時代後的大部分人生,都在用行動回答這個問題:一次次宣告停筆,又一次次拿起畫筆,持續創作。銀幕前的年輕觀衆在經受靈魂拷問時,也要知道,你們的價值觀、理想追求和行動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命運。

“五四”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爲、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年輕人裡曾流行“濃人”“淡人”的調侃。一些年輕人宣佈“正式被確診爲淡人”,他們情緒淡淡的,沒什麼大波動;愛好淡淡的,問就是都可以;說話淡淡的,好的收到可以……相對於那些富有生命力、習慣站在舞臺中央、用盡全力去生活的“濃人”,“淡人”的哲學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濃人”還是“淡人”,是不同的人生選擇,卻也並不絕對。看似對工作“淡淡”的人,可能也在爲了自己的目標“淡卷”;以高濃度熱情工作生活的人,也會需要精神減負。“濃淡”流動的背後,本質還是對自我實現的追求,最終還是指向進取、奮鬥。

又一個“五四”青年節,我們想表達的是,青年展現進取和奮鬥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內核卻又殊途同歸。無論是向外求,還是向內求,青年都要回答時代之問,都要紮根中國大地、紮根現實世界。

百年前的革命者以《中國青年》爲陣地,熱情呼喚青年“到民間去”,深入結交、團結、教育和研究工人、農民,瞭解工廠、農村。只有瞭解了真實的中國,才能深入理解社會現實,纔可以真正改造社會和推動革命事業的發展。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總書記曾說,“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新時代的青年,應該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

這也給當代青年指出了奮鬥的路徑——青年應該將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確立積極且可達成的人生目標,不斷自我成長,實現人生理想。而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奮鬥,以勤勞的雙手播種希望,用誠實的勞動耕耘未來,以不懈努力和堅定信念,才能創造屬於自己、也屬於全民的美好生活。

在李大釗眼中,青年的文明,是進取的文明,是創造的文明。“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如今的青年,不缺乏李大釗所說的堅韌、進取、創新、敏銳等特質,要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放手幹、大膽幹,也需要我們積極地引導青年、悅納青年、激勵青年,包容各種“濃度”的青年,讓他們既可以在奔忙、受挫、學習中繼續向前,也可以擼貓、放空、享受生活;讓他們擁有且能順利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賽道,真正做到各盡其才、各顯其能。

惲代英曾說“青年最要緊的精神,是要與命運奮鬥”,換言之,努力奮鬥的人,將會永葆青春。歷史不會停筆,每天都是新時代的第一天。對青年來說,更應將眼光放長遠而非陷於一時得失,不坐井觀天,亦不妄自菲薄,在實踐中獲得成長,以行動書寫答卷。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張瑋 薄昕 馮文欣 鮑琳奕 周磊 劉雪妍

微信編輯:安通

校對:曉川

◢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