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數字化支撐新質生產力

原標題:以信息化數字化支撐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相較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依託基礎科學、前沿技術等,實現了生產力在質態和創造新價值上的轉變與躍升,從而能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作爲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上海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就必須將更多目光轉向新時代生產力的變化,強化信息化的支撐和引領,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讓信息化數字化更好賦能現代化。近年,上海積極發揮創新策源優勢,加快“數字之都”建設,爲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了產業基礎、提供了創新土壤。

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體系。上海始終堅持推動高水平科技供給,不斷夯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術基礎。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推進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打造市級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在區塊鏈基礎設施方面,建設“浦江數鏈”,打造行業標杆示範場景;在數據要素方面,建設臨港國際數據港,支持培育在線新經濟特色板塊;在AI大模型方面,通過應用場景開放、大模型語料數據聯盟組建等,推動模型應用創新;在Web3.0方面,圍繞數據資產確權、供應鏈管理等場景,支持企業打造分佈式應用。

上海具有活力四射的現代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是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上海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與世界級產業集羣。2023年,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9%,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1.6萬億元。人工智能、智能製造、跨境電商、全球鏈接、綠色能源……上海市“2+(3+6)+(4+5)”的產業體系蓬勃發展,爲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動能。

上海具有得天獨厚的改革創新土壤。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上海在創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新質生產力是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爲支撐的生產力形態,需要變革轉型創新持續推進。上海圍繞建設“數字之都”的目標,積極駛入數字化改革“高速路”,激活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拓展其應用廣度和深度,讓經濟發展更“有數”。智能化技改、數字化賦能、網絡化協同……上海積極擁抱智能化改革創新浪潮,釋放新質生產力無限活力。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可行路徑。上海要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就應當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做表率、當龍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讓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高效配置與優化組合。以信息化數字化支撐和引領新質生產力,有三大主攻方向與戰略重點:

其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賦能新質生產力。近年來,上海持續強化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統籌推進網絡、算力、感知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佈局,不斷夯實城市發展的數字底座。未來,要進一步聚焦建設支撐新質生產力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構建泛在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雲網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數智融合的數據基礎設施、開放賦能的創新基礎設施、便捷智敏的終端基礎設施,爲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夯實基礎。

其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激發新質生產力。上海已步入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第一方陣,在創新要素集聚、科學研究引領和產業變革驅動等方面均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今後,要對標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壯大科技創新企業,推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全面提升城市創新整體效能,持續增強高水平科技供給能力。

其三,深化數據跨境流通探索,提升新質生產力。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發展,跨境數據流通在全球經濟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上海作爲國際貿易中心,應加快完善數據跨境流通機制,確保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降低數據流動風險;推動數據流通與跨境貿易深度融合,打造以數字貿易爲特徵的產業生態圈,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中獲得更大主動權。

(沈佩翔 杜玉華,作者單位分別爲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