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和五星,這片好撕裂

當紅女演員因拒絕金主潛規則,被導演現場刪戲。

失去一番咖位不說,公司還要求她託新人上位。

好好的大女主片,硬是變成了雙女主。

電影發佈會現場,這位女演員當衆宣佈退圈。

這一選擇背後藏着她一生最大的秘密。

女演員退圈情節,來自趙麗穎、辛芷蕾主演的電影《喬妍的心事》。

影片噱頭很足,涉及東亞親緣關係、女性主義、身份認同。

但沒想到上映後最先爆的是場外熱搜。

有人頂着楊冪的頭像在售票軟件雲包場,引起網友誤解。

楊冪隨後發博澄清,順便真的包了場。

兩邊粉絲對此行爲觀點不一,又引發新一輪的爭議。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包場熱搜,畫風卻完全不同。

如今《花少6》一期N個“花學”場面,被觀衆挨個兒審判。

可見《花少5》“北斗七行”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花少成員爲辛芷蕾包場《喬妍的心事》,堪稱“北斗七行”最強售後。

總之,電影場外熱度絕對是拉滿了。

那麼拋開場外,電影本身質量到底咋樣?

客觀一點來說,缺點多過優點。

最大的問題在於劇本和導演。

開聊之前,咱們先簡單瞭解下故事背景。

趙麗穎飾演的喬妍(以下簡稱“小喬”)是紅遍國內,紅到緬甸的女演員。

辛芷蕾飾演的姐姐(以下簡稱“大喬”)卻是個在緬甸挖玉的落魄婦女。

姐妹倆一個光鮮亮麗,住別墅開豪車。

另一個丈夫失蹤,負債累累還身懷六甲。

可實際上,風光妹妹是個黑戶。

悽慘姐姐纔是有身份證的合法公民。

兩姐妹出生在雲南瑞麗,與緬甸只有一河之隔。

當年父親爲了保住校長的職位,把作爲二胎的小喬,寄養在了緬甸。

大喬能光明正大的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小喬只能在地裡砍甘蔗。

直到大喬和男友私奔,留下身份證讓小喬替考,姐妹倆的人生才終於逆轉。

小喬憑着自己的努力,成了當紅女演員。

外表光鮮亮麗,實則只是經紀人賺錢的工具。

在小喬打算脫離掌控之際,她突然收到勒索短信。

對方聲稱知道喬妍的秘密,張口就要一千萬。

而發短信的人,正是大喬失蹤的丈夫於亮。

另一邊,大喬因爲於亮欠債跑路,在緬甸舉步維艱,去北京投靠小喬。

大喬的出現,讓小喬充滿了危機感。

她認定姐姐突然出現一定有別的目的。

於是她在送給大喬的手機上裝了定位。

還經常通過家裡的監控監視大喬的動向。

大喬確實如她所料,她真正的目的是失蹤的丈夫。

小喬打算把於亮送回緬甸,於亮卻和小喬找的綁匪達成了交易。

他以身入局勒索大喬,讓她去找妹妹要錢。

兩姐妹從見面開始就互相防備,彼此猜忌。

這一千萬勒索金終於讓她們積壓的情緒爆發。

大喬認爲小喬擁有的一切,都是當初自己退讓的結果。

小喬認爲這一切都是大喬的選擇,她纔是被迫接受的那一個。

她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眼看就要擺脫經紀人的掌控,追求自由的生活。

可大喬的出現,卻打亂了她的所有計劃。

對她來說,姐姐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威脅。

可姐姐也是唯一讓小喬感受過家庭溫暖的人。

她一邊防備,一邊又無法割捨……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重點就是片名《喬妍的心事》。

可導演的意圖卻很複雜,非要在故事裡既要又要還要。

有女性議題,也有東亞親緣關係。

有身份認同,還有女演員的職業困境。

由於元素過多,導致每部分都是淺嘗輒止。

將女性主義作爲重點呈現,卻表現得既陳舊又刻板。

片中女性苦難與反抗的節點,始終伴隨着“孩子”的身影。

孩子在電影中,可以是引發抗爭的原因;

可以是強調主題的論據;

也可以是推動情節的工具。

小喬的母親,因爲不想打掉孩子,選擇反抗丈夫。

卻被強行帶到小診所打胎,不幸去世。

這也是父女矛盾無解的重要原因。

其實原著小說中,小喬的母親並沒有死,也同意打胎的提議。

孩子命硬沒死成,而父親卻因爲二胎失去了學校的工作。

或許是爲了避免觸及敏感話題,所以劇本改編時選擇了讓母親去世。

但請問導演,難道除了女性爲生孩子而死之外,就找不到更合理的矛盾點嗎?

於亮失蹤後,大喬本來只想在緬甸等他回來。

可債主卻拿她肚子裡的孩子威脅她。

大喬這纔去了北京投靠小喬。

她剛一進小喬家裡,就表示母女倆的未來要靠小喬。

而小喬從第一場戲就要脫離經紀人的掌控。

最後卻爲了要回姐姐的孩子,簽下續約合同。

小時候的小喬緊緊抓住不屬於自己的身份證。

長大後的她拼命逃離緬甸,成爲演員。

如今的她脫離原生家庭,用物質爲自己建立了一個相對安全的世界。

沒想到,最後這個獨立清醒的女性,還是沒能逃脫導演強行塞過來的“孩子”。

無論是小喬母親爲孩子而死,還是小喬爲孩子放棄自由。

這些爲孩子獻祭的情節,都再次驗證影片表達的只是導演所認爲的女性主義。

除了孩子之外,導演還想利用“弒父”,來表現女性對父權的反抗。

這是被實驗過無數次的經典命題。

但影片在具體呈現上,卻極其簡單粗暴。

小喬爲了幫大喬私奔,給自己爹吃了沒煮熟的雲南菌子。

導致喬爸頭暈眼花追女兒的過程中,跌到河裡淹死。

大喬小喬親眼見證了父親的死亡過程。

導演就是以這種荒謬的方式,光速達成了“弒父”命題。

可“弒父”中的“父”並非是真的父親。

它代指剝削身體或精神的一種權力。

“弒父”也不一定是真的殺人。

或許將鏡頭聚焦在女兒反叛意識的覺醒過程上,達成精神弒父,效果會比直接讓喬爸嘎掉好得多。

影片中大部分想要表現女性主題的內容,都如同“弒父”的設計一樣刻意、呆板、過猶不及。

比喬爸之死更好笑的是小喬暴打經紀人。

經紀人拿大喬的孩子威脅小喬續簽了合同。

卻在小喬臨走時突然起了色心要強姦她。

小喬終於開始反抗,把喝多的經紀人一頓暴打。

經紀人醉得莫名其妙。

導演的強姦戲份也安排得突如其來。

回顧全片,推動小喬母女三人反抗的契機,竟然是打胎、私奔和強姦。

此外,電影中女性所有的苦難都來源於男性。

導演刻意抹掉了原著中母親對女兒的恨。

也忽略了環境對女性造成的壓力。

似乎將仇恨傾瀉在異性身上,就完成了女性主義。

只能說導演對女性困境的認知非常有限。

除了刪除母親的戲份之外,《喬妍的心事》在改編原著時省略了很多鋪墊戲份。

導致人物心理狀態的轉變,有非常強的斷裂感。

東亞親緣關係的呈現效果大打折扣。

原著中,小喬父母都在世。

喬媽上環後意外懷孕,但因爲有風溼性心臟病,沒有醫院敢給她動手術。

一直拖到七八個月,夫妻倆才偷偷打針流產。

結果孩子沒死成,被姥姥偷偷抱走。

喬爸因爲二胎失去了工作。

喬媽不僅要扛起養家的重擔,每日還要受婆婆磋磨辱罵。

他們四處送禮,上訪,企圖證明自己阻止過孩子存活,超生不是自願行爲。

喬家父母對這件事極度瘋魔,耗盡半生。

他們對小喬的恨意自然也不像電影中一樣淺淺帶過。

對小喬來說,父母的行爲意味着對她生命的抹殺。

他們努力“伸冤”,目的卻是爲了給女兒判“死刑”。

在這種畸形的成長環境中,唯一期盼小喬降生的大喬,成了小喬的光。

但大喬是合法的存在,這個家爛成什麼樣也沒人怨恨她。

所以小喬又極其渴望能取代姐姐。

她夢想得到姐姐的書桌,姐姐的牀,姐姐的男友以及姐姐的身份證。

小喬爲之努力,且成功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所以當姐姐出現在北京後,她的危機感是合理的。

她對姐姐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感也是合理的。

電影改編後刪除了關於敏感題材的內容。

同時,姐妹兩個愛恨源頭的鋪墊也一併刪減。

反倒在描述小喬的恐懼心理上,花了很大筆墨。

又通過姐妹兩個對彼此的語言傷害,來凸顯兩人的羈絆感。

透過電影確實能看出小喬的不安,姐妹倆的恨意。

但觀衆始終不知道這種不安和恨意是從何而來,又爲啥能發展到這個地步。

起碼按照電影對往事的呈現,姐妹倆的行爲,動機不足。

《喬妍的心事》有不少缺點,可也並非一無是處。

呈現姐妹羈絆時,有些細節也是能戳到觀衆的。

比如大喬明白自己的出現,會引起小喬不安。

所以在小喬邀請她睡主臥時,大喬只是躺了一下,最終還是拒絕了她。

她已經入侵了妹妹的領地,可並不想奪走妹妹的東西。

大喬嘴上說着小喬如今的成就,都因爲自己的退讓。

她心裡清楚,小喬爲了現在的生活付出了多少。

所以在於亮慫恿大喬鳩佔鵲巢時,她竭力反對。

而小喬嘴上罵於亮和大喬是吸血的螞蝗,卻仍舊惦念姐姐曾給予的溫暖。

因此她想方設法要幫姐姐擺脫於亮。

原著的部分內容,有種《七月與安生》的既視感。

甚至包含妹妹和姐姐心上人一夜情的橋段。

還出現了一個玩弄小喬感情的渣男富二代。

電影在處理這點時,終於與時俱進了一回,刪除了這些狗血的戲份。

總之,導演在表現女性主義方面,手法生疏刻板。

某些細節處理上,倒還能找出些亮點。

客觀來說,《喬妍的心事》勉強能到及格線。

今天就說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