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賣車,中國4S店“跪着賺錢”, 海外4S店躺着數錢

一種生意,兩種活法。

“去年扣了我20多萬”。

經營多年汽車4S店生意的李明(化名)表示,他已經退網了某銷量靠前車企的一家4S店,原因是賺不到什麼錢,卻遭遇各種扣款。

“經銷商變成了車企的‘員工’”,他說,有時店內員工培訓沒有做到位,被車企發現後也會罰款扣錢。

他稱,經銷商生意難做,他所代理銷售的某車企品牌,去年很多店每家都虧了50-100萬。

李明的情況並非個例。

事實上,進入下半年以來,整個中國汽車經銷商行業都在經歷一場“渡劫”。

公開資料顯示,有豪華品牌的4S店每月虧損高達100萬-200萬元,慘烈狀況爲過去十多年來所罕見。

因經營豪華汽車而出名的經銷商集團“和諧汽車”,在8月底被曝要在今年8-12月全員降薪,其中董事長薪資打五折,高層、中層員工分別降薪35%、25%。

8月底,排名全國第二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因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低於1元,正式從A股摘牌退市。

廣匯退市時市值爲64.71億元,而其巔峰時期市值超過1000億元。

9月中旬,寶利德控股集團旗下紹興、長沙捷豹路虎4S店,嘉興奔馳店發生車主買車無法上牌事件。

根據車主說法,無法提車原因是新車合格證被寶利德拿到銀行抵押融資,但4S店卻在收到購車款後,未按照常規做法向銀行還款並贖回合格證,導致新車無法及時上牌。

根據官網資料,寶利德早在2020年,就在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5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41位。

就在今年5月底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大會上,寶利德還在“2024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7位。

這讓汽車經銷商成了一樁高危生意。

“估計(經銷商)都想逃離汽車行業”,李明說,他不想再折騰經銷商生意了。

但來自海外的汽車經銷商,卻有不同的想法。

去年上海車展,不少海外汽車經銷商前來參觀中國電動車。

這其中包括來自荷蘭的戈梅斯公司,該公司是一個家族企業,成立於1934年,是奔馳在荷蘭的授權經銷商。

根據今年北京車展組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車展媒體日第一天就迎來7401位海外經銷商前來洽談合作。

這顯示了中外經銷商之間的巨大差異。

對此,供職於某合資車企,且研究汽車流通十多年的資深人士安陽表示,中外經銷商發展狀況迥異的狀況不難解釋,“一方面中國經銷商從未真正經歷過逆週期,之前的發展太順了;另一方面,海外知名經銷商之所以經營穩健,是因爲它們早已經歷並完成了洗牌”。

中國經銷商,一直都在“拆東牆補西牆”

“這還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佈局汽車業的開端而已”。

2014年10月,在花費近4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私營汽車經銷商範圖爾集團(Van Tuyl Group)後,“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難掩激動。

他後來又提及,跟賣車的經銷商相比,“汽車並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

基於此,他賣光了手中持有的比亞迪股票。

但範圖爾集團的發展軌跡,的確經歷了一個持續洗牌過程。

該集團在上世紀50年代,還只是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家雪佛蘭汽車經銷商。

不過發展到被巴菲特收購時,已在全美擁有78家4S店,且每年銷售額高達80億美元。

這家公司的經營方式也頗爲獨特——每家4S店的總經理一般都持有當地分公司的部分股份。

巴菲特對此頗爲讚許。

他在收購該公司的聲明中說,範圖爾集團的老闆潛心經營數十年時間,打造出了一家由各地合夥人攜手經營的傑出經銷商集團。

現在該經銷商旗下的4S店數量達到了100家。

與該公司的發展歷程類似,美國其他經銷商之間也在持續兼併重組。

2014年年中,排名第9位的Lithia Motors公司,以約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DCH Automotive公司。

這是在巴菲特出手收購範圖爾集團之前,最大的行業併購案。

2021年,美國汽車經銷商集團Lithia收購了密歇根州的Suburban Collection,一舉成爲美國最大的新車零售商。

這些經銷商之間的併購案,實際上就是行業“洗牌”的過程。

比如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經一度擁有超過3萬家經銷商。

到了2023年,美國汽車經銷商數量則爲16835家,相對高峰期幾乎縮水一半。

洗牌實際上也是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的過程。

在美國汽車經銷商協會(National Automobile Dealer Association,NADA)的推動下,以各州的《汽車特許經營法》最具代表性。

該法律對新設經銷商的地點進行限制,規定新車在同一特許經銷體系中的相鄰距離至少爲10英里,等等。

另外,聯邦貿易委員會禁止車企向經銷商下達銷售定額。

至於車企對經銷商的脅迫行爲,更是不允許。

總體而言,經銷商與車企在法律上是平等主體,而且普遍盈利狀況不錯。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3年美國經銷商目毛利率平均在18%左右,與前幾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經銷商集團2023年的毛利平均爲7%,還不到美國的一半。

安陽對此的看法是,歐美以及日韓的經銷商,基本已經洗牌兩三輪了,實力較差的玩家已經被淘汰出局。

“留存下來的經銷商,因爲在以往的洗牌過程中積攢了足夠的經驗,都具備了足夠的風險意識”,他稱,這些經銷商在擴張和生存之間往往能做到平衡,確保足夠的現金流。“不會今年建一個奧迪4S店,明年再建一個寶馬店,後年再拿一塊地去做房地產,作一個‘汽車園’,等等”。

他稱,這些經銷商的擴張都是有節奏的,早就爲下一輪行業危機未雨綢繆,儲備了足夠的現金資源。

“不幸的是,中國經銷商手裡基本沒有這筆錢。”他說,經銷商手裡根本沒有現金儲備,一直都是在“拆東牆補西牆”。

“從來沒有中國經銷商的手裡,存一兩千萬做一些相對保守穩健的投資,以備不時之需”。

他稱,即便有經銷商手裡賺到了2000萬,也會繼續再去開一個新店,持續擴張規模。

以前“跪着能掙錢”,現在賺不到錢矛盾激化

“經銷商在車企面前屬於‘弱勢羣體’”。

曾經開了多家4S店的李明認爲,目前車企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很難做到對等,“不把經銷商當人”。

他表示,他自己開設的4S店,會被廠家強制要求週末加班,甚至是農曆大年初一還要加班。

另外,各種扣款更是讓他苦不堪言。

“車企考慮的並不是怎麼讓經銷商賺錢”,他表示,而是隻想着考覈,制定了各種死標準,“比如要求凡是進門的客戶必須給一瓶礦泉水,一般情況下這沒問題,但有時客戶一下子來了七八個,我們的員工沒做到(每人一瓶水),就會被考覈扣錢”。

在他看來,有些考覈更是莫名其妙。

“客戶進門,要求我們必須說歡迎詞,並制定了所謂的標準,即‘您好,歡迎光臨XX汽車’”,他稱,一旦員工口誤說成了“歡迎光臨XX4S店,就又要扣錢”。

“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我一年被扣錢20多萬。”他說,前幾年開4S店,有賠有賺,但最近幾年基本全都虧了進去。

對於經銷商來說,糟糕的還有“分網”銷售。

所謂分網,就是車企推出一款新車,卻不投放在既有4S店渠道內,而是重新招商,建設渠道網絡。

這讓之前已經完成建店的經銷商,只能賣廠家的某一款車。

“這款車不斷改款,價格從未變過,無論材料漲跌,都是賣6-8萬左右”,他稱,廠家好不容易出了一款新車,卻要單獨開網,不給老經銷商賣。

他介紹,對於車企來說,單獨建網的好處在於可以多收經銷商的“保證金”,同時方便壓庫存。

他透露,某車企的某款新車分網銷售後,招商了1200家,最終一地雞毛。

“每家店需要交納20萬-50萬不等的保證金”,他表示,分網就是在坑經銷商。

因爲經銷商要重新建店的話,支付的成本不低於500-600萬,甚至更多。

這筆費用包括建店保證金(50萬)、房租(100-150萬)、裝修(150萬-200萬)、首批提車(200萬)、標識標牌(15-30萬)、試駕車(50萬)、工具配件(50萬),等等。

但建店只是一個開始,是否賺錢還要看新車產品力,風險反而變大。

於是他決定退網一個4S店。

對此,安陽認爲,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無論是汽車行業年景好,還是不好,這些弊病都存在”。

“區別在於,以前經銷商屬於‘跪着也能賺錢’,現在賺不到錢,所以雙方矛盾激化了”。

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經銷商在過去這一二十年中發展太順了,沒有真正經歷過行業危機,也就談不上危機意識,而是盲目地去擴大規模。

“很多經銷商不斷地在借錢開店”,他稱,這些經銷商的“資產”看上去都很大,也許幾千萬,甚至上億,但負債率往往也很高。

在以前車市上行期,這種情況沒啥問題。

“如果你拿到了一個好品牌,那麼建店成本一年就能回本了”,他說,即便是不好的品牌,差不多兩三年也能盈利,靠售後掙錢。

但最近兩三年以來,經銷商盈利不足的弊病開始集中暴露,導致融資成本畸高。

“如果你的店經營的多爲油車品牌,那麼銀行甚至不願意給你放款,因爲爆雷風險太大了”。

經銷商需要經歷洗牌才能長記性

“經銷商這種模式永遠不會消失”。

安陽說,只有整個行業經歷幾輪洗牌之後,經銷商才能更好地思考生存和發展之間的關係,當然也包括形成風險思維。

有了這種思維,才能對自身的發展節奏做一個管控。

他提及,不僅僅是經銷商,車企其實也類似。

銷量好的時候,一些車企盲目擴大規模,到了市場下行週期又快速裁員,等等。

具體到當前,他認爲經銷商能做的選擇並不多。

另外,歐美經銷商能夠表現得“穩健”,是因爲手中有更多的資源儲備。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海外經銷商的老闆之所以是當地鉅富,也在於其並不是只做汽車經銷商這一樁生意,而是多業態經營。

比如馬來西亞的森那美,其不但是全球第二大寶馬經銷商集團,還有房地產發展和管理、重型機械代理和分銷、工程能源、橡膠種植等多種產業。

而且其多國經營模式,也能在其中國業務受到影響時,分散風險。

安陽表示,現代汽車也類似,“其在中國的業務的確不太行,但在中國以外發展得還不錯,等合適的時候再殺回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他稱,這跟海外經銷商的生存法則類似。“即便現在遇到困境,也能有更多手段穿越週期”。

這也跟知名奔馳經銷商集團“利星行”的發展路徑類似。

作爲奔馳早年拓展中國市場的馬前卒,利星行不但通過代理奔馳賺到了錢,同時還有機械、地產、物流等業務。

這些業務都能幫助利星行在需要的時候,分散風險。

安陽表示,中國的汽車經銷商中發展比較穩健的是中升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中升集團以1798.57億元營業總收入、660517臺總銷量,蟬聯“2023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榜首。

“但不是誰都能做到中升”,他稱,中升並沒有去搞那麼多汽車園區,同時在品牌結構等方面頗有心得,“這就能持續獲得金融機構支持”。

本文源自:創業邦

作者: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