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藝術人物|前大英博物館館長費舍爾接受沙特新任命

回顧一週藝術人物,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被任命爲沙特世界文化博物館創始館長,這座於2026年開放的場館,將被打造爲最先進的博物館。

在上海,“忘形——楊正新‘得意’書法展”在靜安區圖書館開幕,展覽以28件作品呈現楊正新對巨筆書法的實踐性探索。在蘇州,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個展“清光不辨”在蘇州博物館舉辦,他試圖在當代水墨的表達中重新解讀印象蘇州。在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趙大鈞回顧展重新梳理其繪畫實踐;王廣義的展覽則聚焦1993年之後的創作草稿。

沙特|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

被任命爲沙特世界文化博物館創始館長,該館將於2026年開放

哈特維格·費舍爾

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Hartwig Fischer)近日被任命爲沙特世界文化博物館(World Cultures Museum in Saudi Arabi)的創始館長,該館預計將於2026年開放。

哈特維格·費舍爾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和文化遺產專家,他於1962年出生於德國漢堡,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瑞士巴塞爾藝術博物館。2001年至2006年間,他擔任19世紀和現代藝術策展人。2006 年,他成爲埃森福克旺博物館的館長,並主持了博物館的擴建工作。 2011年 12月,他被任命爲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館長。2026年,他接替了馬丁·羅斯,成爲大英博物館館長。但因2023年8月的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案辭職,費舍爾曾說“這一失敗的責任最終需要由館長來承擔”。他還表示,希望在博物館機構之外開展工作,在氣候變化、戰爭和暴力時期保護文化遺產。

2024年7月11日,沙特博物館委員會發布新聞稿任命費舍爾,他將“憑藉其在領導國際文化機構和博物館方面的全球專業知識,爲博物館帶來寶貴的見解,通過創新的項目、教育計劃和合作夥伴機遇,奠定基礎並領導博物館打造爲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交流中心。”聲明稱,新博物館目前正在建設中,將設計爲一座110米高的建築,該建築由西班牙建築師卡多·波菲爾(Ricardo Bofill)設計,位於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薩勒曼國王公園的皇家藝術中心內,這座沙特世界文化博物館將打造爲最先進的博物館。

對於費舍爾的任命和新博物館,旨在擴大其藝術和文化部門、同時改變該國對石油依賴的多項舉措的一部分。沙特文化舉措還包括全市範圍內的努爾利雅得藝術節和德拉伊耶雙年展(最近一次於2月開幕)。該城市還被選爲2030年世博會和2034年世界盃的舉辦地。

北京|藝術家趙大鈞

探索其繪畫實踐的基本線索

7月16日,“幾何:趙大鈞繪畫實踐的基本線索”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呈現,展覽通過34件作品分析其創作線索。

趙大鈞

趙大鈞(1937 - 2023)1954年考入東北美專附中是其藝術生涯之始,經過8年系統學習與訓練,1962年本科畢業留校,開啓他的美術探究與教學之路。這一時期他主要從事基礎教學,然而,政治運動不僅衝擊着正常的教學秩序,個人創作也多爲特定任務而限制了發揮。從僅存的教學示範水彩《幾何形體》(1962年)、布面油畫《靜物》(1975年),仍可窺他對造型與色彩的個性化偏好。

“幾何:趙大鈞繪畫實踐的基本線索”展覽現場

1977年恢復高考,趙大鈞專注於教育教學,編寫教材、教學大綱,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個性化表達,教學示範素描《力士》(1978年)和《魯迅》(約1978年)已經有鮮明的“幾何構成”表達;油畫《女人體》系列(1982-1995年)、《漢柏》系列(1991年)、《花》系列(1992-1996年)、《老美專》(1997年),逐漸擺脫古典束縛,顯露現代性審美趣味和結構化、抽象化、表現性的繪畫表達。在2000年完成大型全景畫《魯西南戰役》創作後,趙大鈞因身體原因不得不遠離油畫,轉而與大自然交朋友,到川西、滇北、藏東南遠行、跋涉、朝聖。

展覽嘗試勾勒出趙大鈞繪畫創作的基本線索,分析他在此地與超越此地的張力之間所做出的工作。幾幅塵封數十年從未在公開展覽中出現過的素描出現在此次展覽中,以這批素描以《力士》(1978)和《魯迅先生像》(1978)爲起點,展覽呈現趙大鈞繪畫實踐的路徑。

“幾何:趙大鈞繪畫實踐的基本線索”展覽現場

開幕式當天,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爲趙大鈞家屬於曉春女士頒發捐贈證書,感謝家屬爲清華藝博捐贈趙大鈞的《作品1716》《作品3828》兩件油畫作品。展覽持續至10月16日。(文/高丹)

北京|藝術家王廣義

1993年之後的創作草稿展

7月18日,“回到何地:1993年之後的王廣義創作草稿”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啓幕。王廣義是“85美術新潮”主要發動者之一,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識性人物。20世紀90年代,他將二三十年前常見的符號化的工農兵形象與商品經濟時代氾濫於日常生活的廣告圖像和流行元素相結合,創作了《大批判》系列作品。王廣義利用圖像元素在時間、形式和內涵上的差異,通過組合呈現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彼此消解各自的原初內涵,達成一種荒謬和虛無的效果。

王廣義

展覽通過呈現王廣義1993年首次參與一系列全球展覽後至今完成的全部創作草稿,揭示其“思想”流變的過程,審視藝術家如何依靠“思想性”想象地言說個體與世界的關聯。展出的250餘件手稿包含了《大批判》《重疊的現場》《衛生檢疫》《東風:金龍方案》等,還有更爲複雜、無法歸類的《無題》等系列。

展覽現場

藝術史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教授高名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岸瑛,獨立策展人蘇偉,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參展藝術家王廣義先後致辭。開幕式上,杜鵬飛爲王廣義頒發捐贈證書,感謝他爲清華藝博捐贈《唯物主義者》雕塑作品。展覽持續至10月16日。(文/高丹)

蘇州|藝術家王紹強

個展“清光不辨”在蘇州博物館舉辦

7月19日,“清光不辨——王紹強作品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王紹強,號後山,現爲廣東美術館館長,文博二級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工作生活於廣州。王紹強專注於東方哲學思想與自然觀的深入研究,關注中華傳統文脈的當代轉換,不斷在觀念與方法論層面尋找突破。基於對中西方藝術發展的理解,對當下藝術生態的觀察,致力於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將當代思維方式與創作視野介入傳統文化情境的重構中。對中國水墨、紙本材料的尊重與諳熟讓他將個體情懷投入藝術創作,從而形成獨到的視覺邏輯、當代視野及藝術緯度。

王紹強

策展人吳洪亮爲本次展覽確定的主題爲“清光不辨”,取自歐陽修《滄浪亭》中的一句詩:“清光不辨水與月,但見空碧涵漪漣。”這恰巧與朱光潛先生“清光不辨水與月,落筆更如錐畫沙”形成對話的意涵。徐嘉德先生曾書道,古人把觀察天地自然的過程,作爲主體觀念尋求客體再現的過程,也是基於人的性格心理與自然相和諧這一哲學基礎,含蓄深刻的意境。

上世紀90年代,王紹強曾在上海及江南一帶求學,遊歷四方,對蘇州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園林建造,直至今日依然記憶猶新,感受頗深。萬景天全的境界,在當代水墨的表達中重新解讀印象蘇州,在歷史文脈中探尋一個具有本土文化歷史感的當代水墨新景觀。

王紹強作品

蘇州傳統的古建風格與現代建築結構融洽共處,在此作品又與博物館形成了多重維度的山水空間,流動的水墨、點線之交、書寫表達等創作方式“雕琢”着蘇州草木山石視覺印象。在自然地貌、植被和水景的水墨實驗中進一步探索江南文人的智慧與審美理想,是一種融合了人文建築和自然生態“第二故鄉”心境的在地表達,將當代水墨的多樣性置於蘇州園林的人文環境中的一種心境的詮釋。展覽持續至10月24日。(宗和)

上海|藝術家楊正新

對巨筆書法的探索

近日,展覽“忘形——楊正新‘得意’書法展”在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開幕。展覽以28件作品呈現藝術家楊正新對巨筆書法的探索。

楊正新

楊正新,1942年出生於上海,1958年爲畫家江寒汀先生入室弟子,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大學本科中國畫系,同年入上海中國畫院擔任畫師。楊正新的書法和他的繪畫一樣,主張在鼓勵嶄新的藝術形式的同時必須遵循中國書畫特有的筆墨原則。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由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靜安區圖書館主辦、千彩書坊承辦,將展至9月1日。(文/陸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