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缺點?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指出:漢字存在三大缺陷
這是聯合國平行語料庫公佈的數據,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在表達同一件事時,中文用到的字數明顯更少。
【聯合國平行語料庫】
以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做的工作報告爲爲例,6種語言版本的文件長度分別是:中文32頁、英語36頁、法語41頁、西班牙語41頁、俄語46頁、阿拉伯語51頁。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中文的優勢都十分明顯。
然而諾貝獎得主、同時也是世界級哲學家、分析學家的羅素卻說:漢字存在着三個巨大的缺陷,並且也許永遠沒法改變。
【羅素一行人在京漢鐵路】
他說的缺陷是哪些,又爲何無法改變呢?
問題一——難寫難辨
作爲非母語者,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都像是畫出來的一樣,尤其是像“己”、“已”、“巳”這種形近字,完全無法分辨(當然,我們的小朋友也經常難以分辨)。
書寫更是難上加難,比如“頭髮”這個詞,英文只需要四個字母的“hair”,就能表示,中文的則是有三十多劃,加上漢字還有隸、楷、行、草等多種書寫規則,學習起來也比其他文字困難得多。
【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發”】
問題二——表達受限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具體含義的,但要表達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時,就需要在字的前後加上一些修飾詞,進行各種組合。
比如英語中的“愛”,不管是什麼“愛”,博愛、熱愛、情愛、母愛等等,通通用“love”,來表達。
【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愛”】
再看漢字,表達就更加複雜多變,比如“道”,它可以表達“道路”,也能表達“道理”、“道德”,還能表示中國的一種哲學思想——“道”。
【中國哲學思想“道”】
另外,漢字中還有“多音字”存在,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詞語、語境中不僅讀音不同,表達的意思可能也大相徑庭,這對使用者來說的更加複雜。
問題三——方言差異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的地區跨度都很大,語言體系也天差地別,比如廣東潮汕地區的語言和浙江溫州的語言,對於其他地區的人來說都彷彿是外語。
更別提一些少數民族還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
【彝文】
雖然漢字統一了,但每個地區因爲語言習慣的不同,導致對同一個字的發音也不相同,這就常常影響大家對漢字的理解。
比如“哪吒”這個詞,許多川渝地區的老一輩發音爲“拿抓”,和原本的讀音完全不同,所以哪怕說的是普通話,外地人也聽不懂。
【哪吒】
科技發展起來的後,爲了溝通更方便,許多輸入法都添加了“語音輸入”的功能,還貼心地設置了不同地區的方言,但是有些讀音仍舊無法進行正確轉換。
現在許多的智能家居,功能越來越豐富,按鍵也越來越複雜,反而讓許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無所適。
【老人的困境】
許多人覺得都是智能工具,只要嘴上喊一句就行了,但實際上他們不標準的普通話成功使喚智能家電的概率並不高。
當今的漢字
可能大家也發現了,前面使用的文字示例出現了繁體字,並且還有普通話不普及的現象。
這是因爲羅素訪問中國時,新中國尚且還未成立,漢字也基本都是繁體字,所以他評價的也是繁體字。
【羅素】
而且他的評價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現在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如今我們更多使用簡體字,比如前面提到的“頭髮”,現在簡化成了“頭髮”,書寫方便流暢,也更加容易辨認。
同時,因爲掃盲和義務教育的實施,日常使用的簡體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難度。
【掃盲運動】
普通話的全國推廣,讓許多人即便帶着一點口音,也能跨地區交流。
漢字的魅力
雖然外國人說寫漢字就像是在畫畫,但他們並不否認“方塊字”的美觀性。
並且漢字並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凝聚出的結晶,漢字體現的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含蓄美和意境美。
【方塊字的美】
正如文章開頭說到的,漢字的相對信息含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在同樣的字數了,漢字能表達出的意思遠比其他文字多得多。
大家也總說,成語也絕對是漢字中的一個偉大發明,一個簡單的四字詞語,就能囊括出一個具體的故事。在一段文字中使用一個成語,其效果等同於“在文本中插入了一個超鏈接”。
並且現在隨着中國的逐漸崛起,漢字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多的東西直接使用中文、拼音命名。外國學習中文的熱潮也一浪高過一浪。
【外國小朋友學習中文】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漢字固然也存在缺點,但我們也在漢字百年變化中看到其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