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黃金積存業務火了 年輕人趕新潮“花式攢金”

圖蟲創意/供圖 翟超/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黃鈺霖

“我的本金不到1400塊,今天一看已經掙了100塊。”曲女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享了自己購置積存金(即黃金積存業務)的投資經驗。

近期黃金價格走高,帶火了銀行貴金屬積存業務。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不少銀行網點開始推廣貴金屬相關的理財產品,其中,積存金因具有操作簡易、變現靈活特點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據介紹,積存金是商業銀行推出的一款黃金產品,類似於黃金的零存整取賬戶。

“冷門”業務受熱捧

“有蠻多的客戶之前不知道這項業務。”一位國有大行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着金價上漲,來線下網點諮詢貴金屬理財的客戶有所增多。除了金條、轉運珠等實物貴金屬產品,工作人員會主動推薦個人黃金積存業務。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持續上漲。3月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主力合約盤中一度突破2200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國內的金價同樣走高,3月11日上海金交所的黃金價格連續8日上漲,至507.54元/克,昨日黃金價格微跌至505.4元/克。

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客戶可採取主動買入或定投(即定期積存)的方式從銀行買入黃金,存入積存金賬戶。買入後,用戶可使用持有黃金進行實物兌換、贖回、轉讓、質押貸款的操作,也可以看到所持有黃金的實時價值。

記者查閱銀行手機APP的黃金積存業務發現,各家銀行的手續費和起點金額有所差異,但多數銀行的定投克重(或金額)起點爲1克積存金(或等值人民幣)。此外,有多家銀行此前發力營銷該項業務,諸如推出“99克金條持有6個月,到期可增加1克”等“增重”活動。

隨着該項業務熱度攀升,有銀行着手調整購買的起點金額。近日,建行宣佈,自3月7日起,該行個人黃金積存業務起點金額將從500元上調至600元。這意味着,個人客戶的最小投資金額提高。去年12月,農業銀行也曾將存金通2號產品的定投購買起點從450元調至500元。

央行發佈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爲1克。因此,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金價持續上漲,將有更多銀行調整該業務的起點金額。

年輕人“花式攢金”

“今天(3月12日)金價跌了一點,可以入手積存金嗎?”95後小孟在微信羣聊裡發問。這是一個將近200人的微信羣,許多年輕人在羣裡談論最新的黃金價格和投資方式。當黃金價格出現波動,大家就會在羣中互相討論和提醒是否該“出手”。

“我是2023年8月開始買工行‘如意金’的,當時買了1克,後面又繼續買,總共3克。”曲女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她是出於投資的想法才選擇該產品,“黃金比較保值,而且起存金額1克起,很適合沒有太多閒置資金的年輕人。”

曲女士表示,她購買的3克黃金本金爲1396元,按她“曬”出的3月8日黃金市場價格499.41元/克計算,她當時所持黃金市價爲1498.23元,投資收益率達7.32%。

記者採訪發現,除了在羣聊中互相提醒,不少年輕人還選擇用工資定投的方式購買積存金。“我設置了每月發薪日定投1克黃金,手續費是0.5%,積累到20克就能去線下提小金條,很有成就感。”小孟說。

除了積少成多的成就感,還有不少年輕人購買積存金、提取金條是爲了“打金”,即將購置的金條帶去金飾店,由金飾師傅將其製作成手鐲、戒指等各種飾品。

記者瞭解到,消費者自備金條打金,一般僅需支付工費。“20克的手鐲工費一般爲150元到200元。”一家金飾店老闆告訴記者,金價飆升後,每天都有年輕人拿金條過來回收套現或製作金飾。

“如果去品牌金店買手鐲,加了工費後通常超620元/克。我們店裡的金鐲加上工費大概是520元/克,一個20克的金手鐲就能節省至少2000元。”上述金飾店老闆說。

警惕黃金價格波動風險

對於積存金的火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貴金屬積存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門檻較低,還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同時,買賣操作也比較靈活,所以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提示了風險。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黃金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波動較大,投資者要有規避風險意識,應走出“黃金是一成不變的保值產品”的誤區。

“雖然黃金價格處於歷史較高水平,但影響黃金價格走勢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我們都會提示客戶理性投資,把握積存的節奏,並且防範潛在波動風險。”一位城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