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銀行應積極探索、審慎使用大模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12月6日,上海市臨港新片區主辦的“2024年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隆重舉行。當日下午,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2024南財數字金融領航者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出席並發表主題爲《關於人工智能新時代背景下金融業數字化》的演講。

高峰指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一場由大模型技術引起的變革,不僅改變了銀行業的傳統服務模式,還重塑了客戶體驗、優化了業務流程。與此同時,高峰也提到大模型應當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審慎使用、積極探索,最終賦能銀行業數字化轉型。

非決策類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

“這幾年,我國銀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取得了顯著進展。”

對於當下大模型在銀行業的多場景應用,高峰指出,2023年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開始在客服、運營、風控、風險評估等方面嘗試大模型技術應用,特別是今年,大模型應用不僅在技術層面取得了突破,相關行業標準也在不斷完善。

高峰認爲,大模型開啓了人工智能的新紀元,其標誌是從判斷式AI到生成式AI的轉變。“以往的人工智能都是基於小模型、單任務的判斷型AI,大模型是基於多數據、多任務的生成式AI。”高峰指出,大模型具有規模的可擴展性、任務的多樣性、能力的可塑性等三大特徵,爲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從目前大模型實施的技術路線來看,高峰提到,整體來看國際頭部大模型在架構、能力、參數、標註等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但隨着國產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立足自身大模型的產品架構基礎與生態體系建設。“考慮到金融業處於信創和數據保護的較高要求,金融領域國產大模型體系的建設要更加審慎。”高峰表示。

具體而言,高峰認爲,大型銀行可以引入業界領先的基礎大模型,來自建企業大模型,但考慮到建設週期較長,可以採用微調的方式形成專業領域的任務大模型,從而實現快速賦能。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在考慮投入產出比的情況下,可以引入各類大模型進行私有化部署,以適用於業務發展。

高峰提到,從調研實踐來看,目前大模型在代碼生成、AI辦公、運營管理等銀行業內部場景下落地應用,通過輔助員工達到流程優化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準確地說,大模型還是聚焦於非決策類應用場景,以業務助手的角色賦能全流程的各個環節,在覈心業務場景下還是難以落地。”高峰表示。

銀行應審慎使用,積極探索

當下大模型依然難以深入到銀行的核心業務場景。

在高峰看來,人工智能屬於新質生產力,生成式AI又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發展方向,但依然需要關注多方挑戰。

高峰指出,雖然大模型確實能夠帶來新的體驗,但也帶來了不可解釋、不可審議、不可追溯等風險,這需要銀行業應用時格外注意。同時,由於中小銀行在使用大模型時還存在短板,希望大行和科技廠商加強對中小銀行的輸出,讓中小銀行加強第三方合作,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從提高精準性能的角度,高峰提到,銀行在使用大模型的時候不能忽略與小模型的協同,以及與知識譜圖的使用相吻合。

他特別提到,大模型和數據治理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的。一方面,大模型應用過程中的數據、語料是一大瓶頸,如果使用更好的語料資源,可以大幅提高模型精準度。另一方面,過去銀行數據治理是以人工實施爲主的,涉及大量重複性勞動,如果引入大模型可以提高數據治理的效率。

在大模型的創新應用方向上,高峰觀察到,當前金融業正在積極推動由大模型驅動AI Agent(智能體)的應用拓展,通過深入挖掘行業數據、精準適配業務流程,展示出強大的滲透力與深遠的影響力。“相信未來金融智能體可以在金融領域感知環境、進行決策並自動執行,深度結合專業知識與業務場景來實現賦能。”他表示。

大模型落地的四點建議

在演講的最後,高峰對大模型在銀行業的應用提出四點建議,推動大模型在合規、安全前提下,實現業務創新、賦能數字化轉型。

在業務場景方面,高峰建議應用大模型賦能降低成本。應當結合大模型的技術成熟度,優先落地面向企業內部容錯率較高的場景。中小銀行可以探索在知識助理、文檔助手、編碼助手以及智能客服、智慧辦公和智慧運營等方面的“單場景”應用。

在算法模型方面,高峰建議形成多模型的服務體系。構建“商用+開源”、“大模型+小模型”以及“通用+專用”等協作機制。經過綜合測評並優化,從而提高模型應用水平。

在數據治理方面,高峰建議夯實數據資產。加強非結構化數據的治理,建立企業級用戶,加強多部門協同,構建完善的信息資產,以更好地支撐知識檢索和提升大模型的生成質量。

在風險防控方面,高峰建議壓實模型安全風險防控的責任。應當制定企業級的人工智能相關管理辦法,保證AI應用在各領域的要求,有效防範各類風險。重點是圍繞隱私安全、可解釋性、公平、價值觀等具體要求,落實各方的責任。

最後,高峰總結道,大模型經過這兩年的實踐,由開始的觀望到如今多場景的嘗試,出現了大量的涌現。大行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自建大模型,中小行則借力大行經驗和第三方技術,開始倒逼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基礎設施。“相信在金融業和科技界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會共享這個時代賦予AI發展的紅利,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高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