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一代上中學 學位短缺或將持續10年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2024年5月27日,被認爲是教育高地的北京市海淀區公佈了“2024年公辦初中登記入學、公辦寄宿學校(班)派位計劃”。
該計劃指出,從2024年起,海淀區義務教育入學壓力將從小學學段轉移到中學學段,這一高峰預計將持續十年。
不僅僅是在北京市海淀區,自2009年開始,中國逐漸進入到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並在2016年達到高峰,教育資源的壓力逐漸轉移到初中。
北京一些優質初中也釋放了大量學位名額,有助於促進教育公平。
化解學位供需矛盾
“爲解決學位問題,海淀區教委通過優化區內資源配置,調整區域派位範圍,以及借用外區資源拓展辦學空間等措施,化解學位供需矛盾。請家長們關注相關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填報計算機派位入學志願。”海淀區教委對外表示。
據瞭解,2009年起,中國逐漸進入到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河南省進入這一高峰,人口總量突破1億人,成爲全國第一個人口過億省份。全世界也只有10個國家比河南省人口多。
人口出生高峰給城市的教育體系帶來壓力。2023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鄭州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300萬人。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規模的增加,也帶來了中小學生數量的增加。據鄭州市教育局統計,全市各級各類中初等教育學校在校生由2016年的165.34萬人增長到2023年的227萬人,增長62萬人。
在北京,今年入學初中的孩子多數出生在2012年。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常住出生人口爲18.5萬人,比上年增加2萬人,增幅爲12.1%,出生率爲9.05‰,比2011年上升0.76個千分點,出生率自2000年以來首次“破九”。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爲13540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萬人,出生率爲12.10‰。此後幾年,中國年均出生1620萬人。
爲了緩解小升初的壓力,記者注意到,2024年海淀區的優質學校增加了數百個入學名額。
據悉,被稱爲“海淀六小強”之一的十一學校,登記入學招生人數翻倍,十一北校區更是拿出幾乎全部300個名額用於全海淀區招生,海淀學生均有平等的入學資格。一時間,十一學校在“海淀六小強”中,成爲最大力度支持教育公平的中學。
資源爭奪與教育公平
隨着嬰兒潮一代進入初中,優質學位將面臨更大的競爭。
爲了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許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參加課外班教育,許多中學通過考試來選拔學生。
進入優質學校並不容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石長期研究分配正義,其中教育公平是分配正義的內容之一。她近期出版了新書《分配正義研究》,並對小升初擇校問題進行了剖析。
李石舉例說明,在20世紀初,“奧數”在中國出人意料地成爲許多初中挑選小學生的標準。一時間,有擇校需求的小學生們都開始學“奧數”。“奧數”從一項極少數數學天才的競技項目一躍成爲所有中國小學生的必修科目。無論孩子是否有數學天賦或興趣,家長們都迫不及待地將孩子送進“奧數”補習班。
然而,各種考試形式所規定的擇校規則卻凸顯了“應試教育”的弊端。一方面增大了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李石表示:“大多數家長的目的並不是希望孩子獲得奧賽獎牌,而是希望孩子在初中階段能進入重點中學。”
許多孩子並非數學天才,難度遠遠大於基礎教育中的數學學習的“奧數”讓小學生們苦不堪言,而收費不菲的補習班也加重了許多家庭的經濟負擔。直到政府部門下令禁止將“奧數”作爲擇校標準,這種全民學“奧數”的荒誕現象才告終結。
在“奧數”之後,近幾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初中開始以“劍橋英語”作爲標準挑選學生,於是“劍橋英語”的學習和報考人數呈現爆炸式增長。從2016年不到2萬人報考,到2019年15萬人報考,三年時間報考人數增長了650%。
除了“考試擇校”之外,“證書擇校”和“特長擇校”也讓小學生和家長們苦不堪言。爲了獲得各種比賽的獎項或特長證書,學生和家長都承擔了過多的負擔。
李石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如果將“考試”引入小學的擇校政策,將帶來諸多荒謬的後果。上海的一些小學、幼兒園,爲了挑選學生而引入考試政策。在一些考試中,學齡前兒童須用全英文回答老師的提問,或回答一些小學高年級纔會學到的知識。這些現象完全違背了人類學習和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逼迫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接受應試教育,這是對孩子的殘害。
李石還指出:“學校的‘考試擇校’政策不應與校外輔導機構合謀。爲了提高‘擇校’所要求的相關考試成績,許多孩子不得不上校外輔導班。這給公立教育系統和私立教育的合謀提供了空間。在一些私立的教育培訓機構中出現了所謂的‘佔坑班’,即只要交錢進入私立培訓機構的‘佔坑班’,就有機會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這其實是相關學校的變相收費。”
李石總結,通過與校外私立機構合作,學校間接地向擇校生收取費用。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爲了“擇校”,不僅付出了額外的精力和時間,而且還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加重了家庭負擔。
李石認爲,教育公平是分配正義的內容之一。
(編輯:郝成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