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防曬,打敗防曬
硬防曬熱度超過防曬霜
在內容平臺上,防曬衣的討論度已經超過防曬霜。
果集·千瓜的報告顯示,今年4月小紅書平臺“防曬衣”的搜索指數爲344.34萬,高於防曬霜的252.09萬。此外,防曬帽、防曬口罩、面罩、防曬褲等硬防曬產品均出現在防曬品類搜索榜上。
過去防曬市場裡,以防曬霜爲代表的的“軟防曬”是主流,但現在以防曬衣爲代表的“硬防曬”正在快速崛起。日常生活中的變化也可以與此印證,比如在上海,今年路上穿防曬衣、帶防曬帽的人,明顯多了起來,甚至出現一些硬核路人,“防曬袍”從頭罩到腳。
近兩年戶外運動越來越流行,每隔幾小時就要補塗的防曬霜,已經無法滿足戶外場景防曬力度和便利度的要求,於是硬防曬市場以此爲契機迎來爆發。
目前,受品牌營銷、達人推薦等因素的影響,硬防曬已經從戶外運動場景,擴展到通勤、外出遊玩等日常場景。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我國防曬服飾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459億元,增至2021年的611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958億元。硬防曬,正在形成千億規模的市場。
防曬霜用十幾年完成防曬心智教育,硬防曬用2-3年就強勢攻入了市場
爲何鍾愛硬防曬?
幾年前,青島阿姨在海邊戴“臉基尼”,被網友當樂子看。但今年夏天,防曬衣、防曬帽、防曬面罩、防曬褲,已經成爲很多都市麗人的防曬標配。
質疑青島阿姨,理解青島阿姨,成爲青島阿姨。
在防曬霜佔據主流的時代,消費者最頭疼的是,如何選出有效的防曬霜。爲了公正、客觀地對比各款防曬霜的效果,有博主發明了一種防曬霜測評方式——用黑色膠帶將後背分成九宮格,不同格子裡塗抹不同品牌的防曬產品,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對比皮膚狀態,從而鑑別不同防曬霜的效果。
很多博主採取過這種測評方式,大家猛然發現,曬過大太陽後,受太陽影響的反而是黑膠帶遮擋的皮膚。
大家悟了,“硬防曬比想象中更牛!”
硬防曬的優勢很明顯,防曬效果好、無需花時間塗抹和卸妝、不影響妝面、一次購買可以長期使用……尤其在戶外運動場景,這些優勢更加被放大。根據藝恩出品的《2023防曬衣社媒分析報告》顯示,最關心防曬的五大圈層分別是:騎行圈、徒步/登山/溯溪圈、露營圈、跑步/馬拉松圈、健身塑型圈。這些圈層的場景特徵,和硬防曬的優勢高度匹配。
在過去硬防曬有個通病,在顏值上略有欠缺,全副武裝也容易引人側目。但這兩年防曬衣的顏值越做越高,同時很多人的心態變了,“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中國人的“硬防曬”羞恥心理,正在卸下。
在小紅書上,硬防曬甚至成爲一種時尚,防曬服從單純的功能性服飾,變成了穿搭單品。很多人會購入多件不同款式、不同顏色的防曬衣,用於日常防曬和凹造型。防曬衣時尚,正在變成一種穿衣潮流。
圖源:小紅書截圖
今年春夏,天貓平臺硬防曬裝備新品規模,是2022年的兩倍;618期間,服飾類防曬新品成交同比增長180%,單一消費者的防曬服飾購入件數,是過去的2-3倍;防曬衣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性、老人、兒童的防曬衣銷量都在上漲。
硬防曬火了,各個品牌坐不住了。防曬衣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混戰。
大牌激戰
小牌喝湯
隨着硬防曬這個熱門市場的快速成形,衆多企業和品牌殺入這個賽道。而在硬防曬市場中,防曬衣是核心賽道。
防曬衣最早的競爭主場地,基本都在戶外運動品牌之間,比如北面、哥倫比亞、探路者等等,針對的主要是戶外玩家;這幾年,國內涌現出蕉下、ohsunny等新銳品牌;運動和快時尚品牌也紛紛加入,李寧、安踏、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優衣庫、森馬、太平鳥等快時尚品牌,也都推出了防曬衣系列;就連賣羽絨服的波司登、內衣賽道的蕉內,也都下場試水防曬服。
圖源:波司登天貓旗艦店截圖
防曬衣玩家越來越多,行業也越來越卷。
防曬衣最先捲起來的,是UPF。理論上,防曬產品的UPF(紫外線阻擋係數)越高,產品的紫外線防曬能力就越強。UPF 50+是防曬衣的“標配”,但已經有品牌把UPF捲到了100+甚至200+,價格也水漲船高。那麼UPF 50和UPF 200,真的存在幾倍差距嗎?
以UPF 50和100爲例:UPF值爲50,代表有1/50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也就是能夠阻擋98%的紫外線;UPF值爲100,則意味着能夠阻擋99%的紫外線。二者防曬效果相近,如果只是日常穿着,UPF 50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這不代表UPF 100、UPF200的防曬衣沒有市場。現在存在一部分消費者,在防曬上追求“極致”,甚至在防曬衣、防曬帽、防曬面罩裡還要塗一層防曬霜,主張全方位的嚴密防護。
除了卷UPF,各品牌還卷科技、卷顏值、卷附加功能。不僅要有好的防曬效果,還要涼感、透氣散熱、吸溼速幹、防風防雨……一些品牌甚至打出了黑科技賣點,比如聲稱在面料中注入玻尿酸等等。
防曬衣的顏值,也是各品牌比拼的重點,過去防曬衣有“防曬效果好但外觀欠缺”的特點,現在防曬衣的版型五花八門,落肩款、斗篷款、收腰款、山系風……防曬衣從功能性服飾變成了時尚單品。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各品牌缺少差異化優勢,很多是在靠概念營銷維護用戶心智。隨着硬防曬的普及,很多消費者開始尋找同等功效或類似功效的產品,於是很多價格敏感型用戶,投入了白牌和代工廠的懷抱。
在拼多多搜索“防曬衣”,大量30-40元的產品銷量上萬,甚至銷量破十萬。
小紅書上,很多自來水用戶推薦起品牌平替,“50元XX牌平替,素人真實測評”,“XX牌平替防曬衣,質量巨好”,隨手一搜就能找到大量類似的帖子。
在1688上可以發現,很多工廠也做起了零售生意,一件也能代發。有些商家自稱“XX牌代工廠”,在小紅書上靠着低價和所謂的“同款”,甚至做成了網紅廠。
目前的硬防曬市場,處於草莽競爭時代。大牌激戰,但存在同質化,要投入大量成本在營銷上;小牌和工廠低價競爭,魚龍混雜,所謂的“代工廠”真假難辨,用戶體驗不足。
品牌到底要如何做?是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品牌要講新故事
現在頭部硬防曬品牌,尤其是新銳品牌,有個共有的特徵——強依賴於營銷。
不可否認的是,營銷可以幫助品牌快速培養用戶心智、打開市場。以蕉下爲例,作爲國貨防曬品牌,蕉下在2019年營收爲3.85億元,到了2021年就已經飆升到24.07億元,足足翻了6倍多。
蕉下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它的營銷能力。2013年,蕉下憑藉雙層小黑傘打入硬防曬賽道,帶着雙層傘面+L.R.C塗層,闖入消費者視野。2017年,蕉下推出膠囊小黑傘,這款產品切中了女性防曬傘收納痛點,助推蕉下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品牌”。
蕉下小黑傘的價格,是普通防曬傘的幾倍,但仍然獲得大量用戶青睞。除了差異化的打造,還離不對用戶的心智教育,這樣的心智教育,很大程度是靠營銷完成的。
蕉下在招股書中提到,合作的KOL近600名,這方面的投入讓蕉下在線上迅速打開市場,並佔領品類高地。
在蕉下之後涌現出的新銳品牌,很多在走蕉下走過的路。
這種發展策略能夠幫助品牌快速打開市場、提升品牌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隨着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越來越理性化、市場上的選擇越來越多,品牌必須要給消費者講出“新故事”,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擺脫同質化。這個故事到底要怎麼講,還需要品牌進一步探索。目前,蕉下給出的新故事是“輕量化戶外”,這個故事能不能搞定市場,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目前看來,整個硬防曬市場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整個行業,正在等待一次思路重整。
最後要明確一點,硬防曬和軟防曬並不完全是競爭關係,二者也可以是互補關係,比如現在已經有軟硬結合的防曬理念。同時,軟硬兩方對用戶的心智教育,可以共同擴大防曬市場的規模。從數據上看,中國的防曬用戶滲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硬防曬在未來可以成長爲一個多大的市場,還需要時間去驗證。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
參考資料:
① 千瓜,《爆發式增長,小紅書防曬營銷「高溫預警」!》
② 藝恩,《2023當季熱點-今夏的防曬時尚 防曬衣社媒分析》
③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擴張的防曬服市場,進擊的蕉下》
編輯:關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