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燒錢製造 熬得過輝達明年入侵?

英特爾在處理器和晶圓代工市場,想要同時取得領先,但輝達即將加入PC處理器戰局,能否維持處理器市佔率,對英特爾至爲關鍵。(圖/財訊提供)

對英特爾來說,如果有一顆萬靈丹能解決所有問題,那它的名字應該就叫「18A」。這顆靈藥能否有效,就看英特爾明年在輝達加入PC處理器戰局後,能不能繼續勝出,2025年將是英特爾發展的分水嶺。

18A是英特爾2025年將量產新制程的名字,也是英特爾推動四年五個技術節點,在製造技術上追趕臺積電計劃中的最後一個技術節點。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表示,臺積電的N3P技術足以和英特爾的18A技術匹敵。現在,英特爾正集中全力,希望製造技術的突破,能同時解決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和晶圓代工市場的困境。

處理器、代工困境來自制造

但是,從8月1日英特爾第二季法說會的結果看來,英特爾正面臨最重要的金雞母——處理器部門獲利不如預期,以及晶圓代工部門投入新制程、成本上升導致虧損的雙重挑戰。

今年,AI晶片大紅,競爭者如輝達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近3倍,但英特爾第二季法說內容顯示,英特爾第2季營收按公認會計准則較去年同期下滑一%,淨損16億美元,去年同期英特爾淨利則爲15億美元。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在法說會中坦言,「雖然產品和流程不斷改善,但第1季獲利令人失望。」觀察這一季,英特爾最重要的金雞母,負責處理器事業的客製化運算部門(CCG),營收僅74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增加9九%,卻較上一季下降1%。但反觀競爭者超微,終端事業部門第2季營收,不但較上一季增加9%,更較去年同期大增49%。

《財訊》雙週刊指出,英特爾的資料中心與AI事業羣(DCAI)和網路及邊緣事業羣(NEX)表現也不理想,前者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3%,後者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1%。在獲利方面,雖然英特爾三大事業部門這一季獲利29.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但晶圓代工部門的虧損就達到28.3億美元,讓英特爾帳上出現3千5百萬美元的營業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