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市值超蘋果,印度人民黨“慘勝”引發股債匯三殺丨一週熱點回顧

證監會: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6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ST、退市情況答記者問時指出, 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規設置了一定過渡期,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按照4月底新修訂的滬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今年的主要變化是,爲嚴懲造假行爲,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行政處罰但未達重大違法退市標準的,將被實施ST,目前已有7家。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資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關風險,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申請撤銷。

郭瑞明稱,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實施ST或*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與往年相比,滬深兩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同期新增此類公司117家、78家、81家,今年到目前爲止變化不大。

新“國九條”提出,要加大退市監管力度,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今年4月發佈實施的退市新規,完善了財務類、交易類、重大違法類和規範類強制退市標準。

截至6日收盤,滬深兩市已有33家公司觸及退市標準,有20多家風險警示股票多日低於1元,面臨交易類退市風險。

【點評】新“國九條”及配套制度發佈後,退市力度加碼。從已有面值退市公司來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經營風險或合規風險,或者多重風險交織,有的已經觸及了其他強制退市情形。分析認爲,退市新規不是無差別地打擊所有上市公司,而是針對那些存在嚴重違規行爲、經營不善、無法持續經營的公司進行退市處理。

同時,對退市公司違規行爲的立體化追責和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也要同步跟進,嚴防上市公司“一退了之”。證監會表示,今年已依法將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責任人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責任,後續司法機關將根據查辦進展依法公佈案情。支持因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爲產生損失的投資者,依法通過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國資央企金融業務監管進一步明晰

3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從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從嚴控制增量、做好風險防控等方面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進行了新部署。

會議明確,要從嚴控制增量,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

一直以來,國資委高度重視央企金融風險防範。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6月印發的《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國有企業應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退出5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性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

去年以來,爲落實央企嚴控非主業投資的要求,中國建築、中國船舶、大唐集團、國機集團等多家中央企業密集剝離轉讓非主業金融資產,也有不少央企明確了今年防範風險的思路和舉措,防止國有資本“脫實向虛”。

【點評】分析指出,國資委釋放最新信號,再次表明中央強調國有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分開監管的原則,以防止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的風險相互傳遞。肩負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任的國資央企,要突出產業導向、產業實效,把充分發揮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國資央企參與金融業務就必須聚焦主業、服務主業,而不能盲目發展,更不能從事高風險的金融業務。同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壓力,目的在於加強企業的資本運作和財務管理能力,進行資本運營優化。

新能源消納紅線放寬至90%

國家能源局4日發佈《關於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從加快推進新能源配套電網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和網源協調發展、充分發揮電網資源配置平臺作用等六個方面,提升電力系統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

通知明確,要科學確定各地新能源利用率目標。部分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適當放寬新能源利用率目標,原則上不低於90%,並根據消納形勢開展年度動態評估。

通知還提出,優化省間電力交易機制,根據合同約定,允許送電方在受端省份電價較低時段,通過採購受端省份新能源電量完成送電計劃。打破省間壁壘,不得限制跨省新能源交易。

受此政策刺激,當日電力板塊震盪拉昇。平高電氣(600312.SH)、明星電力(600101.SH)、澤宇智能(301179.SZ)等多股漲停收盤,九洲集團(300040.SZ)收盤漲超10%。

【點評】爲了解決棄風棄光問題,2018年,國家劃定了風光發電利用率95%的紅線。但隨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部分地區、部分時段消納壓力已有所顯現。若片面追求過大比例的消納,考慮當前系統存量調節能力已經基本挖潛,需要新增建設大量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經濟代價較大,反而會制約新能源發展。此次新政將部分地區新能源利用率目標放寬至90%,可爲新能源發展留有更多空間。

蘇州全面取消限購,買房即可落戶

6月2日,蘇州發佈16條樓市新政,涉及房貸利率、公積金、賣舊買新、房票、稅費、高品質住宅等一系列重磅措施。

《通知》宣佈全面取消限購,成爲繼杭州、西安之後,第三個全面取消限購的城市。同時規定,在蘇州市購買或擁有合法產權住房且實際居住的非蘇州戶籍人員,即可以申請辦理落戶。

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蘇州推出了個稅退稅優惠、契稅補貼。在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方面,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其中,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於20%調整爲不低於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於30%調整爲不低於25%。

對於蘇州市二孩及以上家庭,在辦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時,住房套數認定時可覈減1套住房。

【點評】業內人士認爲,蘇州全面取消限購,體現了當前各大城市逐步退出限購的政策導向,對於提振市場交易行情有積極作用。購房落戶也將提振蘇州樓市,加快蘇州的人口導入。隨着新政落地發酵,預計蘇州樓市將在6月出現翹尾行情。

印度人民黨“慘勝”,引發股債匯三殺

當地時間5日,印度大選結果揭曉。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繼續保持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第一大黨地位,但其獲得的240席不僅少於前兩屆大選,而且沒有達到272席的半數。

根據印度憲法,一個政黨若未能拿到半數席位則無法單獨組閣。依據今年選情,印度人民黨必須依靠其聯盟中至少3個政黨共同組閣。這是莫迪任期內印度人民黨首次面臨無法單獨組閣的局面。

由於印度人民黨優勢不及預期,當地時間4日,印度資本市場遭遇股債匯三殺。當日收盤,印度主要股指孟買Sensex指數下跌5.74%,盤中一度跌超8%。印度盧比對美元盤中大跌0.5%,創2023年9月6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印度10年國債收益率上漲10個基點至7.04%。

【點評】在莫迪的領導下,近年來印度成爲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印度股市表現也非常亮眼。基於這些成就,此前市場一致預期,印度人民黨將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優勢,然而最終結果出人意料。分析認爲,以往支持莫迪的印度北方選民,在經濟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太多實際收益,是印度人民黨選舉不如預期的核心原因。市場則擔心, 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後,可能引發印度的政治動盪,讓印度經濟改革面臨更多阻礙。

歐洲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

當地時間6日,歐洲中央銀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歐元區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將分別下調至4.25%、4.5%和3.75%。這是歐洲央行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降息。

歐洲央行公報說,自2023年9月歐洲央行理事會會議以來,歐元區通脹率已下降超過2.5個百分點,通脹預期明顯改善。今年下半年,將減持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下持有的債券,減持幅度爲平均每月75億歐元。

歐洲央行還上調了2024年和2025年的通脹預測,預計2024年通脹率爲2.5%,2025年爲2.2%,2026年爲1.9%。歐洲央行還將2024年GDP增長率從3月的0.6%調升至0.9%,但將2025年經濟增速從1.5%調降至1.4%。

自2022年7月開啓加息進程以來,歐洲央行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自2023年10月以來,一直維持利率不變。

【點評】由於行長拉加德等高官已經就降息做過多次鋪墊,因此歐央行舉措在市場意料之內。比起利率決議本身,市場更關注後續降息路徑。數據顯示,目前歐洲經濟增長、通脹和薪資增長仍強於預期,分析師認爲,在首次降息後,歐洲央行將維持謹慎,7月預計不會再度行動,年內降息2~3次。

在歐州央行之前,已有瑞士、瑞典、加拿大多家央行宣佈降息,美聯儲何時“接棒”降息也成爲市場關注焦點。有分析指出,此次歐洲央行降息對於美聯儲降息決定也將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英偉達市值超過蘋果

當地時間5日,英偉達股價再創新高。截至收盤,英偉達股價大漲5.16%,報收於1224美元/股,市值達到3.012萬億美元,超越蘋果,成爲僅次於微軟的美股第二大上市公司。不過次日英偉達股價收跌1%,市值被蘋果反超。

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漲幅達約150%,過去五年累計漲幅超3200%。去年5月30日,英偉達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今年3月1日,英偉達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

7日休市後,英偉達“1拆10”的拆股計劃生效,這一舉措有望吸引更多散戶投資。

【點評】英偉達市值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而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只用了3個月。這一加速度完全歸功於AI的火熱。英偉達佔據全球超過80%的AI芯片市場,手握AI芯片領域的頂尖技術,短期內全球AI芯片龍頭廠商的地位難以被撼動。分析認爲,英偉達市值超過蘋果,標誌着硅谷的轉變,未來市值超過微軟可能已成定局。

SpaceX星艦第四次試飛成功

當地時間6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以及飛船集成系統6日實施第四次試射,並第一次實現海面軟着陸。

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儘管“星艦”丟失了很多瓷片,並且襟翼受損,但仍然成功在海面實現軟着陸。

此次試射的一個關鍵目標是“星艦”在高溫下受控再入地球大氣層時能夠“倖存”下來,以便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收集到更多寶貴數據。測試重點是展示火箭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和第二級飛船返回和重複使用的能力。

“星艦”是可回收、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其設計目標是將人和貨物送至地球軌道、月球和火星等,可將超過100噸載荷送入地球軌道。

“星艦”2023年4月首次試射時,火箭在第一、二級分離前爆炸。2023年11月第二次試射時,火箭第一、二級成功分離,但飛船在到達目標高度前爆炸。今年3月第三次試射時,發生火箭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意外解體和“星艦”飛船失聯事故。

【點評】“星艦”作爲有史以來最大最強的火箭系統,承載着馬斯克以及很多人的星際夢想。雖然總體進度不達預期,但經過4次試飛和不斷改進,“星艦”正在一步步解鎖新成就。人類就是在不斷試錯中進步,我們期待着人類去火星不再是“天方夜譚”的那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