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諺語中的那些地質學小知識

諺語中的

那些地質學小知識

說到和地質學有關的諺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滄海桑田”、“涇渭分明”之類的成語。這些成語裡藏着一些地質學的小知識。最近,小編在準備雅思的過程中,卻發現在英語裡,也有不少和地質學有關的小諺語,那大家不妨來猜猜看這些諺語都是什麼意思呢。小編會把諺語的引申義放到最後,看看你能不能猜對這些奇怪的英文諺語呢?

Bite on granite

美國半穹頂山(由花崗岩組成)

(圖源維基百科)

Bite on granite,乍一看,“咬了一口花崗岩”,誰這麼蠢會去咬花崗岩呢?這不是要崩掉大牙了嗎?大家都知道,花崗岩是一種非常硬的岩石,甚至有人覺得是最硬的一種岩石。那究竟爲什麼說花崗岩是一種很硬的岩石,這個人又爲什麼咬花崗岩呢?在這裡,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摩氏硬度計。

摩氏硬度計是一種用來判斷礦物相對硬度的判定標準,是由德國礦物學家弗里德里希·莫爾(Frederich Mohs)在1822年提出的。他將礦物劃分了10個硬度等級,1級表示最軟,10級表示最硬。

1級:滑石(Talc);

2級:石膏(Gypsum);

3級:方解石(Calcite);

4級:螢石(Fluorite);

5級:磷灰石(Apatite);

6級:正長石(Orthoclase);

7級:石英(Quartz);

8級:黃玉(Topaz);

9級:剛玉(Corundum);

10級:金剛石(Diamond)

摩氏硬度計

(gemselect.com mohs-hardness-scale)

而花崗岩的主要礦物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基本上由石英和長石組成,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黑雲母、角閃石和輝石等等。所以,總體來看,花崗岩的硬度應該在6-7左右,這硬度和金剛石、剛玉這些一聽就很硬的礦物自然是比不了的。但是,奈何在自然界,並沒有單純由金剛石組成的岩石。所以,放眼地球上現有的岩石,花崗岩自然是一種非常硬的岩石了。

當然,說花崗岩硬也不單純因爲它的礦物硬度大,更是因爲它們礦物長得好。花崗岩是一種深成岩,顧名思義也就是通常在地殼深處形成。那在這種環境下,岩漿經歷了高溫高壓作用,導致花崗岩中的顆粒相對比較大,結晶程度也比較高。花崗岩的英文名就暗戳戳地說明了這一點,Granite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拉丁語“granum”,這個詞的意思是小顆粒或者穀粒的意思。這就說明,在花崗岩中石英或長石大多數都表現出一顆一顆非常好的形態。這也讓花崗岩的硬度變得很高。

花崗岩的特寫鏡頭,主要組成礦物爲石英、長石和雲母

(photos-public-domain.com)

花崗岩礦物照片

(圖中是花崗岩的主要組成礦物:石英和格子雙晶的微斜長石,是花崗岩在正交偏光下的顯微鏡照片)

(https://www.sciencephoto.com)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花崗岩中的長石、石英都是非常耐風化的礦物。這也讓花崗岩具有了良好的耐磨性和機械強度,成爲了一種優秀的建築材料。

那說了這麼多,大家猜一猜這個人爲什麼要“bite on granite”,去咬花崗岩呢?那面對這麼硬的岩石,他自然是咬不動的。所以,這個諺語的意思就是“做無用功”、“做毫無意義的事情”。所以,如果下次你再見到誰做無用功的時候,就可以勸他“哎呀,不要再咬花崗岩了”。

當然,除此之外,大家還很喜歡用花崗岩來形容人,“a man of granite”,有人可能會說:花崗岩裡蹦出來的人,這不是孫悟空嗎?其實,這裡還是在用花崗岩的硬度,來形容一個人鐵石心腸,是不是十分形象?

Pressure makes diamonds

鑽石

(pinterest.com)

鑽石

(bijoux-et-mineraux.com)

提到鑽石,恐怕大家都會想起那句經典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正是因爲鑽石這種珍貴且穩定的特性,才讓它成爲愛情的象徵。但是,正如這句諺語所說pressure makes diamonds,壓力造就鑽石。這其實非常好地點明瞭鑽石的形成過程。目前來看,大多數自然成因的鑽石,也就是金剛石,都出現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而許多人也有所瞭解,鑽石通常形成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通過科學家的高溫高壓實驗和一系列的包裹體研究,發現鑽石形成的溫度大約是900~1300℃,壓力大約是4.5~6GPa,大約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粗略換算基本上相當於四萬到六萬公斤的壓力。

金伯利岩

(pinterest.com)

但是,我們不得不驚歎於人類的智慧。這句諺語其實非常準確,壓力對於鑽石的形成影響要遠遠大於溫度對鑽石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鑽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而碳在不同狀態下的形態完全不同,比如我們常見的石墨和鑽石的成分完全相同。科學家發現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會形成大顆粒、透明炫彩的金剛石,此時如果壓力穩定、溫度迅速下降,鑽石還是穩定地保持着它的美麗形態;而當溫度穩定、壓力迅速下降的時候,鑽石的晶體就會發生位錯並誘發晶格缺陷,這就使得原本漂亮無色的鑽石變爲褐黃色,逐漸轉變成石墨。這也就說明,讓鑽石保持穩定的首要條件是較高的溫度和穩定的超高壓狀態。

石墨和鑽石

(pinterest.com)

所以,pressure makes diamonds的本義可以翻譯爲壓力形成鑽石。那正是由於碳經歷了高壓環境的考驗,才形成鑽石這種珍貴稀有且堅硬的美麗礦物。所以,人們開始用這句話表示壓力造就人才,當然,這也和我們常說的“風雨過後見彩虹”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大家正在經歷高壓或困境的生活,不要心急,你正在變成一顆閃亮的鑽石。

Sit on a volcano

知道了剛剛的鑽石小知識,我們發現想要保持鑽石的穩定,需要保證在岩漿上升的過程中壓力保持基本不變。但在地球從這種深層的高壓環境到地表的大氣壓環境這一過程中,壓力會迅速下降。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如果想要保持溫度、壓力變化不大的話,就必須上升得很快。所以,金剛石大多出現在上升速度極快的爆炸巖管裡。但是,除了爆炸巖管會帶來快速上升的岩漿,火山也是一種可以讓岩漿快速上升的環境。

修復後的龐貝古城和遠方的維蘇威火山

(圖源維基百科)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句話“sit on a volcano”,坐在一個火山上,是不是聽到這句話就感到屁股一陣滾燙了?

當然也有人會說,火山不是會分活火山和死火山嗎?其實,火山是分三類的,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指的是目前仍在活動或週期性噴發的火山。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非常多,比如說前幾年有大規模噴發、在12月初又發生噴發的意大利埃特納火山,還有因爲淹沒了龐貝古城而世界知名的維蘇威火山;死火山則是指史前曾經噴發,但有史以來一直沒有活動的火山,像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羣就保留了許多火山錐,是著名的死火山遺蹟;此外還有一類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來曾經噴發過,但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火山,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在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火山,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在200餘萬年以來曾發生過3次超大規模的爆發。直到現在,黃石公園依舊有劇烈的地質活動,科學家估計在未來黃石火山仍有可能發生超級火山爆發。

黃石公園航拍圖

(圖源維基百科)

黃石公園噴氣孔

(圖源維基百科)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三類火山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另外,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也會對火山有不同的定義,比如國際上將近一萬年來有過噴發活動的火山定義爲活火山,但由於日本存在太多活躍的火山,所以在日本只將近兩千年來有過噴發活動的火山列爲活火山。比如著名景點富士山,雖然在1707年就有過噴發活動,但後續一直休眠,所以被列爲休眠火山。

富士山圖

(圖源維基百科)

由此可見,不管是坐在活火山上還是死火山上,這種“sit on a volcano”的行爲都是十分危險的,因爲火山的噴發也是分很多類型的。我們認知中的火山噴發通常是中心式噴發,不過中心式噴發也有不同的分類。寧靜式中心噴發一般只有大量的熾熱熔岩從火山口溢出,我們就會欣賞到熔岩流動的奇特景觀,比如旅遊勝地夏威夷的火山就是寧靜式中心噴發,緩慢熾熱的岩漿沿着遊客腳邊流動,簡直是一副神秘的地獄奇景。而爆裂式中心噴發的火山對我們人類生活往往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這類火山爆發時會產生猛烈的爆炸並伴隨着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

夏威夷火山圖

(bigislandvideonews.com 2018-01-27-volcano-John)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火山噴發時,最好撒丫子狂奔,而不是坐在火山上。所以,人們會用“sit on volcano”形容陷入了危險境地。這樣看來,是不是十分貼切呢?

在生活中,細心的大家一定會發現許許多多和地質學相關的小知識蘊藏在各種語言中。可能對於人類來說,對於地球和自然的好奇是攜帶在基因裡,而我們則將這種好奇心和探索編碼進語言中一代代傳承。康德曾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讓我感到震撼,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感。所以,保持對自然的好奇與敬畏是人類從遠古走到現在的法寶。而地質又離我們很近,走出家門去看山、去看水、去看日月星辰,用眼記錄、用心感受,說不定有一天你也會體悟到自然的一些奧秘。

在文章的最後,再給大家來兩個諧音梗小彩蛋吧!如果你猜出來了是什麼意思,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Of quartz, I love you.

·Baby, you’re so gneiss, I’ll never take you for granite.

·I’m not really hungry—I’ve lost my apatite.

美編 | 許宏璽

校對 | 李玉鈐 劉淇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