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個億去搞數字化農業 爲了啥?
2021年8月24日,新電商拼多多發佈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同日,作爲國內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宣佈將正式專門設立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旨在面向農業及鄉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爲目的,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目前,“百億農研專項““已通過董事會審批,由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擔任項目一號位。本季度及未來幾個季度的利潤,均將優先投入到該項目中,直至滿足100億。
“拼多多的今天離不開所有用戶和合作夥伴的支持和信任,因此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回饋社會的方式。”陳磊表示,農業和農產品觸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是一個相對數字化率較低的領域,我們團隊中的很多成員都是技術出身,我們希望通過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基金”,用技術的方式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振興貢獻力量。
現在,拼多多願意作爲橋樑,將農業和數字化聯繫起來。
種草莓人機大戰 投入產出比翻了一倍
AI和農民,這兩個相隔甚遠的主角,誰在農業種植上更有優勢?這一直都是“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的主流話題。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由拼多多發起的一項農業科技創新競賽,旨在喚起全球青年農業科技工作者參與,探索更加本土化的食品和農業解決方案。
去年7月,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草莓種植人機大戰”的比賽。四支“AI種植隊”利用數字設備、AI遠程種植草莓,與他們對陣的是“傳統農人隊”,這些種植戶親臨比賽現場,依靠已有的種植經驗,參與這場“人機大戰”。
5個月後,比賽結果揭曉。AI組在產量和投入產出比中戰勝了傳統農人,尤其是產量方面,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196.32%。但在甜度方面,AI組不及傳統農人,整體甜度均值落後5.24%。
那麼,究竟這次比賽誰的表現更有說服力呢?
全程參與大會的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表示,甜度控制是生物量和甜度平衡的問題,需要選擇的是要生物量還是要糖濃度。他認爲,相比產量和投入產出比的高比例差距來看,甜度值僅相差5.24%,其實不值得一提。
在李道亮教授看來,AI農業目前還只是處於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只是實現了遠程控制,就是人把模型建好,傳感器記錄數據,人只需要觀察草莓生長情況,然後對其下指令即可。“草莓人機大戰”更多的是讓業內看到AI種植的可行性和商業性,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AI農業的未來將進入到第二階段,即無人值守,或者說是儘可能少的用人來支持。而在不遠的將來,第三階段就要求AI有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作業的能力,那個時候AI已經是一位有經驗的農民了。
今年的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AI種植隊”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既要“種得多”,還要“種得好”。選手們需要利用傳感器、光譜、算法模型等,探索種植出更高產量、更高品質的農作物。大賽將爲進入決賽的4支隊伍,分別提供一個獨立溫室及對應的環境控制應用接口,隊伍可以遠程調節溫室內的水肥、光照、二氧化碳等生長環境要素,實現無人種植。最終成果將由專家團隊和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測定。這一次,要在去年“草莓人機大戰”的基礎上提高挑戰難度,利用6個月的時間,種出有高產量、高營養價值的番茄。比賽將邀約全球青年農業科研團隊加入,利用前沿的營養科學、精準農業等技術,在6個月內挑戰種出高品質、高產量的番茄,並在關鍵營養元素指標上進行考覈。
機器人養魚種番茄 探索農業新技術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拼多多的一次新嘗試,這只是拼多多“百億農研專項”投入裡的冰山一角,而使用AI機器種植草莓和番茄也並不是第一次,類似技術的探索早已開始。
2021年5月,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和拼多多等產學研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農業機器人創新大賽”決賽舉行。5月21日,來自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的“設施園藝機器人作業系統”、中國農業大學的“採摘童——壟作草莓收穫機器人”以及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動垂直農業生產系統”分別拿下三個“一等獎”。
在決賽現場,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林森現場演示了設施園藝作業機器人的“勞作”過程。據林森介紹,設施園藝機器人作業系統由智慧管控、園區巡檢、自主運輸、農業噴藥、自動授粉等機器人組成,基本覆蓋了農業的全生產流程。目前,該套系統重點應用於番茄種植,在番茄種植過程的運輸、打藥、授粉、巡檢等環節實現了少人化作業。“設施園藝機器人作業系統在山東壽光智慧農業科技園已廣泛應用,在採摘和授粉方面可以實現90%以上的作業成功率。”
活動當天,浙江大學李建平教授帶來的“AI魚——智能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也備受關注。據李建平介紹,“AI魚”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魚苗的注射位置進行智能識別,可替代手工注射。目前,“AI魚”的注射效率可達每小時 1200 尾,注射成功率達到 99%以上,注射後一個月存活率達到90%。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表示,農業機器人的發展是全球都在關心的話題,我國農業機器人正處於起步階段,很多技術包括機器算法、感知系統等都需要持續探索。本屆大賽旨在鼓勵科研人員進行農業機器人技術的創新,開發出成熟的商業化產品,服務於鄉村振興。
“作爲此次大賽主辦方的唯一一家企業代表,我們很榮幸能夠與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以及頂尖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一道,投身農業機器人的前沿探索之中。”拼多多集團副總裁侯凱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比賽將通過產學研的共同努力,尋找並支持國內優秀的農業科研人員,推動數字農業的發展。
科技優勢帶動農貨節 推動新農人返鄉創業
“拼多多起家於農業、立命於農業。”拼多多相關負責人曾這樣說道。作爲一家植根於中國農業的新興企業,拼多多持續通過自身的科技優勢帶動農業發展。8月17日,拼多多“農貨節”正式啓動,這已經是該項活動連續第三屆了。
今年的“農貨節”將在此前兩屆的基礎上進行品質升級,重點通過“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頻道,對全國優質農產區以及地理標誌農產品進行超額補貼,助力各大農產區打造優質的產地品牌,提高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知名度,推動各地農業產業升級。此次“農貨節”期間,“百億補貼”將覆蓋400多個優質農產區,首批上線的精選農產品以及農副產品即突破1000款。
復原軍人蘇濤今年第一次參加“農貨節”,他在服役期間因意外造成重度耳聾,退伍後無法正常工作,一直從事扇貝養殖、瑤柱加工等個體經營工作。去年受疫情影響,蘇濤自家生產的瑤柱一度積壓超過20噸。好在他嘗試註冊了拼多多平臺開店,順利的打開了新銷路。
今年參加“農貨節”首日,蘇濤家的瑤柱產品單日銷量暴增600%,並帶動店鋪其他產品銷量增長270%。
“因爲聽力的原因,以前最怕與人當面溝通,而開網店不存在這一問題,溝通都在線上,沒有交流障礙。”蘇濤表示,這一年來的開店經歷,讓自己更有信心了,目前已經將瑤柱的主要銷售渠道轉移到了線上。
李道亮教授認爲,計算機技術對農業經濟也將施加巨大的影響,數字農業經濟將很有前景。其中一方面是產業數字化,另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目前數字產業化較爲普遍,比如拼多多這類農產品電商,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實現產業發展。而現在,拼多多也在進行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的轉變,就是利用現有裝備、網絡等數字化手段,提升農業效率,提高產量,產生經濟效益。
此次“農貨節”的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拼多多還將繼續通過與地方政府和農業機構合作,推動新農人返鄉創業,並加大對農戶的技術培訓,用技術賦能農業生產,助力鄉村振興。
拿着手機操作 石頭地上種出了柑橘
科技農業有多重要,位於怒江大峽谷的老窩村村支書左雪峰心裡最清楚。
兩年前的2019年9月5日,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老窩鎮老窩村132戶建檔立卡戶領到助農合作社股權證的時候,農民們眼中的怒江大峽谷還是一塊一塊的大石頭地。這裡地勢大起大落,海拔落差達4390米,幾乎沒有完整的大片土地,人均耕地僅爲1畝。雖然這裡日溫差大,光照強,非常適合種植熟期錯季的特色柑橘品種,但村民們沒有技術和良種,種出來的柑橘往往產量低、口感差。老窩村的黨支部書記左雪峰也說,“滿地石頭,不管種啥都難有好收成。”
2019年7月,拼多多助農工作小組走進老窩村,協助當地村民以132戶建檔立卡戶爲主體,成立了橘櫞種植專業扶貧合作社,專門來種植柑橘。同時,工作組確定了合作社前6年的利潤分配方案:20%作爲新農人的業績激勵,40%歸屬建檔立卡戶,20%用於支持村集體公共事務發展,20%留存合作社再發展。
劉和平是合作社第一批社員,加入合作社後,他學會了用手機操控水肥灌溉一體化智慧設備,成爲了技術骨幹,負責農園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前的劉和平是老窩村裡的低保戶,平時靠打零工餬口。現在他不用離開家就能賺到錢,而且每個月的收入還增加了。
現在,村支書左雪峰是怒江大峽谷的“紅人”,各個村都搶着讓他去傳授經驗。怒江瀘水、蘭坪等縣市照搬老窩村模式建立現代新型農業示範基地,根據自身的特點推出了柑橘、芒果、咖啡、火龍果、百香果、獼猴桃等農業品類,帶動了近200名新農人走向致富。未來老窩村還要打造千畝沃柑示範基地,三年後,晚熟錯峰的沃柑和套種的香櫞、菊花將爲當地百姓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將大山荒涼的石頭變成現代化智慧果園,就是左雪峰要去傳授的“經驗”,也就是農業新技術。這是合作社項目中國家現代柑橘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鄧秀新院士、雲南檸檬綜合試驗站及雲南省柑橘產業技術創新團隊的科技平臺與人才帶來的。他們優選了適應高山峽谷海拔地理特性的晚熟沃柑。通過持續不斷的資金和農研科技的投入,幫助果園陸續安裝了水肥一體智能滴灌系統,並與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團隊合作,打造了天空地一體化精準農情測控系統。在果園內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將果樹所需的水、肥,精準送到每棵樹下;天、空、地一體化精準農情檢測系統,集成多種設備,可以實時分析各項數據,預警果園病蟲害;村民們操作鼠標或手機,就可以完成果園的澆水、施肥等工作。
數字農業已是全球趨勢
拼多多爲什麼要搞數字農業?
道理其實很簡單,作爲最古老的產業,農業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吃飯問題。甚至不無誇大地說,搞好農業,和發射火箭一樣重要。畢竟發射火箭的人也得吃飯,未來移民火星之後的首要問題也是種糧食和吃飯。
而且農業也有自身特點,依賴於時空條件,所謂的“看天吃飯”。加之我們國家的地理特點,在機械化工業革命裡,農業沒能展開手腳,難以普遍地實現現代化農業。然而現在,在AI時代裡,有天時地利人和,是時候可以更加關注新技術在農業的應用了。
在拼多多舉辦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荷蘭農業智囊”瓦赫寧根大學領銜的隊伍在全球17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爲進入決賽的4支隊伍之一。
荷蘭地處沿海,土地資源少,還面臨着低窪潮溼、光照不足的難題。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國,不僅養活了半個歐洲,還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產品出口國,花卉、蔬果出口量更是穩居世界第一。其中,荷蘭的溫室蔬菜佔蔬菜生產總值四分之三,86%的產量會銷往世界各地。
據瓦赫寧根大學的研究員介紹,荷蘭農業的發展得益於先進的溫室無土栽培技術。在荷蘭,每個溫室都是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溫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水、微量元素等作物生長因子全程可控。
不僅僅是荷蘭,在拼多多開展的一系列農業科技活動中,中外交流一直是活動的重中之重。
2020年12月,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浙江大學聯合主辦,拼多多支持的“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中,進入決賽的12支青年隊伍中,有5支隊伍來自中國,7支隊伍則來自尼日利亞、美國、玻利維亞、西班牙、孟加拉國、利比里亞/美國(合作)、烏干達等國家,共覆蓋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等5個大洲。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副總幹事Beth Bechdol女士表示,目前中國的數字農業應用於生產仍處於初級階段,“我們樂於和志同道合的夥伴應盡己所能去推動國際一流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在全球落地應用,讓更多小農戶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農業科技變革。”
最終,來自利比里亞和美國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無土栽培和水產養殖的新型混合型創業項目”獲得一等獎,來自中國的“數字化養蜂項目”和“Mi Terro-食物蛋白提取保鮮膜項目”獲二等獎,來自西班牙、玻利維亞和烏干達的三支創業團隊的數字化垂直種植項目、果蔬專供項目、食品電商項目獲得三等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副總幹事Beth Bechdol女士認爲,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流通效率,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農業領域,是全社會都應該共同關注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大賽的意義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農業的跨學科、跨領域特徵,決定了需要多方共同推動。就在此前,FAO、浙江大學、拼多多已在基礎科研領域,進行過多次緊密協作。
8月24日,新電商拼多多發佈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本季度的研發費用爲18億元,同比增長39%,增長主要是由於研發人員的增多,招募更多資深研發人員,以及與研發雲服務費用的增加。而在營銷成本上,拼多多本季度的營銷費用縮減至103億元,相比上一季度,營銷費用的支出降低了近30億元。
這也是技術派陳磊接棒以後,給拼多多帶來的新變化。在接任CEO、董事長之前,陳磊一直擔任拼多多的CTO,並一直倡導用技術給電商和產業帶來新變革。未來,拼多多或將持續加大對研發和技術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