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千帆林立新莊港 市肆聚千家燈火

新莊慈祐宮是一座三開間四進二廊五院落的廟宇建築,廟宇建築狹長,正殿供奉媽祖,後殿供奉觀音佛祖,開山殿則供奉歷代祖師牌位。(黃世麒攝)

慈祐宮原名「新莊天后宮」,於清朝雍正7年(1729年)動工興建,坐落在新莊廟街,面對新莊港渡口,乾隆13年(1748年)遭遇祝融肆虐,耗時5年重修完成後改名「慈祐宮」至今。(黃世麒攝)

新莊慈祐宮主要供奉媽祖,與新莊早年是河港有關。(黃世麒攝)

新莊慈祐宮香火鼎盛,信衆捻香參拜。(黃世麒攝)

新莊慈祐宮周邊仍具有重要的商業功能,從早市的吆喝喊價聲,到夜市的歡笑聲,繼續乘載着許多新莊人的回憶。(黃世麒攝)

民衆在新莊武聖廟捻香參拜,清代建廟的起因,是在地商家多膜拜關聖帝君,可見當地商業鼎盛。(黃世麒攝)

新莊武聖廟建於清代,建廟起因是在地商家多膜拜關聖帝君,可見當地商業鼎盛。(黃世麒攝)

從千帆林立到車水馬龍,新莊廟街至今仍是許多新莊人購物、逛街的商圈,雖然沒有現代化百貨公司的絢麗霓虹燈,但也保留了屬於廟街獨特的老味道。(黃世麒攝)

新莊廟街的獨特景象,居民白天可以在這買菜,晚上也可以來這逛街買衣服,短短一條街,食衣住行育樂通通包了。(黃世麒攝)

新北市的新莊地區曾是清代縱貫鐵路北部設站點之一,更是北臺灣最重要的河港。「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即是描述新莊船隻往返頻繁,商賈聚集一時的盛況。

新莊港的遺址位置就在今日的利濟街堤防水門橫移門處,往陸地行走約200公尺,即爲新莊慈祐宮,主要供奉媽祖娘娘。根據同治年間的重修慈祐宮碑記載,慈祐宮原名「新莊天后宮」,於清朝雍正7年(1729年)動工興建,坐落在新莊廟街,面對新莊港渡口,乾隆13年(1748年)遭遇祝融肆虐,耗時5年重修完成後改名「慈祐宮」至今。廟街的一端是慈祐宮,另一端則是供奉關聖帝君的武聖廟,建於乾隆25年(1760年),據說是臺北盆地最早的關帝廟,因當地商家多膜拜關聖帝君,可見當年建廟的背景與當地商業鼎盛有關。慈祐宮與武聖廟間的街道也成爲當年新莊地區最繁華的商圈,被稱爲「五十六坎」。雖然新莊港早已因河道淤積廢港,河港地位被對岸的艋舺取代,縱貫鐵路也在日治時期從新莊改線到板橋,讓新莊這個貨物集散樞紐地位失色不少,但新莊廟街的商業功能依然不減。

時至今日,從一早的吆喝喊價的菜市場攤販叫賣聲,到入夜後搖身一變,成爲老新莊人耳熟能詳的廟街夜市;有糕餅老店持續飄香,也有年輕人喜愛的流行服飾店家進駐,雖然中間曾歷經新興觀光夜市崛起,導致人潮銳減的困境,但憑藉着其固有的歷史與文化特色,讓新莊廟街至今仍屹立不搖,繼續乘載着許多新莊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