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部劇總結我的2023
亞馬遜出品的澳大利亞電視劇《戴洛奇小鎮》(《Deadloch》),看完就準備要寫,拖延症了好幾個月。那就年底發一下,當作一種另類的年終總結來推薦吧!
推薦之前,概括一下我的2023:隔三岔五被罵偏激和上綱上線,尤其說我要求過於嚴格。“這比起流量劇已經很好啦。”“這比起古偶甜寵已經很好啦。”
“比爛”真的沒什麼意思,爲何對全球文藝創作趨勢視而不見?
《戴洛奇小鎮》6月就在亞馬遜上線,一直好評不斷,最大噱頭是:只殺順直男白人。
(△一開始是一集死一個順直男白人,後面直接開始批量死)
這麼概括也沒錯,但是要是讓我說的話,第一感受是:令我舒適。
當我總是在很多東西里感受到不舒適的時候,看到《戴洛奇小鎮》就知道,不是我的問題。創作早就在向前走了,你會在別處找到啓發。
《戴洛奇小鎮》的主角是三個女性:情緒穩定的警長Dulcie、不修邊幅的警探Eddie、認真細心過度禮貌的亞裔Abby。
案件的發生地在一個名叫“Deadloch”(音同deadlock,死鎖)的小鎮上,所以也有字幕組翻譯爲“死鎖鎮”。
碧海藍天的小鎮原本屬於原住民,然後來了白人殖民者。近幾年又來了越來越多的女同性戀。女鎮長當選後這裡有了更多元的文化,舉辦了les羣體的文化節,因而一個平平無奇的小鎮開始變得時髦起來。
原 住民權益是劇情的一條暗線,大約暗喻是:各個維度的弱勢羣體議題都有共通之處。
這種“含女量極高”的陣容可能會給人一種所謂的“女兒國”的感覺。
這樣一個能出現三個女警察的小鎮,的確是從男權社會裡分化出來的女人的建立的。然而這種“建立”在當下已經不是幻想,的確具備一定的條件。現實裡沒有一個小鎮會如此,但一定有某些小社區是如此的。
這裡不是西遊記的幻想,也不是瀘沽湖那樣因爲文化傳統而保留的母系社會。故事屬於當下的都市社會。 既有“女性視角”; 也有社會發展的趨勢——女性羣體和性少數羣體正在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式; 更有對照組,小鎮上依然存在 厭女和恐同人羣(=順直男白人)。
“戴洛奇小鎮”裡的生態,可以說是“女性社區”的實踐,女同性戀們選擇一個安靜的小鎮重新生活。
但其現實指向非常明確:當女性思潮興起時,反對的聲音也會被刺激得越來越大。
以上似乎都屬於劇情設定裡理念化的東西。(也就是會刺激到某些男觀衆上來就:太偏激了、太單一了、太理念先行了、爲了女權而創作很幼稚……)
然而純粹以推理和懸疑以及劇情組織的角度來看劇,《戴洛奇小鎮》的才華和技術也非常出色,細細密密的所有線頭看似雜亂無章,實則被編劇非常有章法地編織出來,節奏美妙。
每一個觀衆能想到的答案,劇情都會很迅速再否掉。在一次次猜謎的過程裡,小鎮的生態和族羣議題才得以展開。每一集的結尾都設計得很漂亮,像一次次在炸煙花一樣把情緒和疑問烘托得更令人好奇。
我喜歡的細節大概是這樣的。(下文有劇透)
首先當然是女主角團。
警長Dulcie,人高馬大,情緒穩定,每一句臺詞都透着她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每一句話都準確科學文雅,讓我想暫停下來學英語。越看越喜歡,看到最後簡直高呼她是人類高質量女性!
警探 E ddi e,登場看起來彷彿很厲害,演了幾集才展示出她有自己的傷痛。全程不認字兒加愛說黃段子。一開始以爲她是T,後來以爲她是第四愛,再然後忽然純愛戰士怕男朋友死了,最後發現人家也試過別的性取向!可能Eddie就是主打一個無法被定義的女人(除了真的不認字兒,每一次都雞同鴨講。)
另外一方面,我也會想,看起來,Eddie的暴躁、粗魯像是某一種“ 不按套路出牌的 男警察 ”的性轉版。但是後面又發現,這個角色的表意遠遠超過了“性轉版”。
無論一個女人看起來多麼強壯、兇猛、不把性當一回事兒、毫無恥感……男人只要看到她是個女人就會鄙視她、嘲笑 她、試圖用體力或其他傷害教訓她、從性來侮辱她。 男人崇拜的不是力量和強硬本身,只有男人擁有暴力可能性,他們纔會崇拜,女人擁有這種素質時,他們只有厭惡和嘲諷。
亞裔警員 A bby,感覺我們最容易代入的角色!不是因爲種族膚色,而是那種“我努力我怕我不對我會很有禮貌”的氣質嗚嗚嗚嗚。高大淡然的 D u lcie、張揚外放的Eddie,她們都是很自然而然就能把“我”放在第一位的人。而Abby則更像“我們”,長在東方教育下的女孩。我們也許已經從新知識裡、從自我教育裡,知道,應該關注自己、應該勇敢一點。但,這件事落實到生活裡是有難度的。
Abby最容易去努力的,是學習和工作,因爲我們被教育這是“正事”。但在情感、兩性關係,及面對質疑的時候,Abby則會猶豫。
但這種猶豫纔是很多人的真實。“做自己”、“去爭取”,說起來天經地義,真正做到,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Abby很打動我的是,儘管她會瞻前顧後會不停地說一堆過於禮貌的話,但她終究是可以說出自己內心想法的,她終究是爲自己不斷爭取了的。
Abby和男友是師生戀而不得不退出她喜歡的專業(啊多麼混蛋,就算是兩個人爲了愛情只能退一個男老師怎麼不轉校啊)。戀愛中她按照所謂的男女朋友的模式去行事,但男友一直在打擊她否定她、塑造操控她的一切,還竊取她的勞動和智力成果。
主角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也非常可愛,雖然從未喊過口號。
雙主角 Du lci e和Eddie沒什麼默契,所以構成了笑點。但是 一直到成爲好拍檔走向新生活,她倆都是沒默契的!
一開始的劇情裡看不出 Dulcie對Abby有什麼認可,但是當Abby中毒暈倒沒能及時來工作之後,Dulcie發現自己開會連個記錄的都沒有,就大叫:“A bby在哪 裡! ” 她這樣喜歡整潔的人是能欣賞工作細緻下屬的。
女警官們都明白,法醫男友在竊取Abby的智力成果。
最後 A bby 要跟男友分手 時,女同事們都是她的後盾。
比起某些劇集裡一個接一個口號,這種不喊口號但充滿細節理解的場面,可能是更理解何爲“共情”的。
其他女性角色也都很有記憶點,不一一介紹了。
但我更想從外形來讓大家來感受這是怎樣的“女性羣像”。比如, 從小喜歡打橄欖球(通常被認爲是陽剛男性的運動)的原住民小女孩,和她胖乎乎的表姐妹。
長久以來我在影視劇裡看到“女中學生”“青春期少女”,似乎只有一個模板的,就是纖弱美麗的。看到《戴洛奇小鎮》裡這樣青春期少女,就會覺得,是啊,這樣也是女中學生。她們勇敢、正義、幽默,她們是受新教育長大的一代,所謂的“不做附庸”“活出自己”“代表我的性別和族羣”“女性發展不受限”這類現在已經顯得有些陳詞濫調的新理念,在這樣的女孩這裡,是不需要用嘴說的,她們直接用生活和生命來證明。
一開始覺得 人物好多好亂,但8集看下來,每個女人都在我心裡活了,包括戲份很少 的女性。 國產劇習慣於極品細節奇葩臺詞纔算“人物塑造”,而《戴洛奇小鎮》都是很細的點卻很生動,而這些又是貫穿在懸疑劇情裡的。
還要說一個妙筆。
Dulice好不容易找到 了一個犯罪側寫師,一位女博士,美麗又高知的臉龐,觀衆按照懸疑的套路一定以爲高手登場了。
結果不是,這位犯罪側寫師說休假不工作,就是休假不工作。她驚鴻一瞥出現就下線了。但是確認了她只是起到一個“我們堅決不在休假時加班”的作用之後,就覺得,更棒啦!
除了女性之外,主角團陣營裡還有一位gay警察,也很可愛。每天都是一副“上班好累”“我爲什麼失戀的時候考警察這根本不適合我”“我要辭職了”的樣子,但他其實只要在崗一天,就把工作完成得很好。
最後段落裡,女主角被陽剛男警察們排擠在查案過程外,但她知道陽剛男人們的思路肯定是錯的。於是三位女警察和一位gay警察躲在女衛生間裡分析案情。
女警察和gay警察的工作過程完全是在打臉 “陽剛 ”男人, 細緻、耐心、尊重、平等,這些特質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
對了,Abby要分手的時候,感性的gay同事也是她的後盾。
這些角色羣像,也模擬了社會結構。
“ 白 人 順直男 ”對立面的,有女人,包括了他們的妻子女兒、鎮上的異性戀女性、鎮上的女同性戀;也有男人,包括了男同性戀和氣質陰柔的直男。
而跟“白人順直男”站在一起的,也有女人,就是活生生的“我女我也”“我是好女人”。哦白人順直男多麼值得同情啊,我這樣的好女人才會得到他們的愛——最後觀衆發現這位“我女我也”,是作爲受害者而不自知,她未成年就被侵犯,還以爲這是“來自男人的愛”。
其實應該這麼概括,整個小鎮被分成了“有毒的男子氣概組”和“多元平等包容互助組”——宛若今日之互聯網。
當然,“劃分”和“立場”,不是絕對的。
精英白人女性打着關愛女性的旗號,但她不可能放棄自己的私利,因而也阻礙着原住民權益。就像社會中某些無法理解普通人痛苦的“高女”一樣。但她同時也是婚姻的受害者,丈夫死了她才活得氣順了。就像現實中多麼有錢有勢的女人也會被同階級的男性欺侮一樣。
人都是會被環境影響的。 一對女同性 戀的兒子也可能會因爲羣體壓力想過背叛母親融入“兄弟會”;白人順直男大翻車之後,“我女我也”的好女人也開始後知後覺學習什麼叫彩虹家庭了。(也可以理解爲,這個角色其實是社會的隨大流者。)
至於男性角色嘛。
既然劇情已經“專殺白人順直男”,劇情的重點更在於小鎮上厭女恐同的“兄弟會”。
那些基礎問題,反性別歧視、反性別暴力、反對性別刻板印象、支持性少數羣體、支持各個族裔自己的文化、尊重個體等等……都是這部戲的默認值。
我 個人的感覺是,如果這些觀點你都有基礎的認知並贊同,如果你已經感覺到以上內容已經見太多控訴太多了討論太多了,才能迅速捕捉到創作者的表意。
當劇情開始就是一個男人的全裸屍體,生殖器還上還掉落了一個菸頭時。
當死者妻子尖叫着摔倒時。
當第一個死者出殯,鏡頭緩慢地掃過鎮上的男人時。
——我理解的創作潛臺詞:我早知道,這是你們兄弟會的世界。
如果說《芭比》對(加個定語:直男癌的)男人的態度是戲謔,《戴洛奇小鎮》對此的態度則是“淡淡的厭倦”——知道了,你們就是這個樣子了,還得救你們,真是的。
(△讓人笑出聲的一句臺詞)
“ 專殺 白 人 順直男”是全片最大的設定,一集一集不斷被殺的都是該死之人,在小鎮上侵犯女性、迫害女性之人。他們不但要被殺,還要被割舌頭,彷彿是對“愛說教的男人”最直接的懲罰。
這種死亡構成了“爽文”。但剖析社會,爽文是不夠的。
小鎮的生活圖景慢慢展開,觀衆看到各種各樣具有代表性的糟糕男人:暴力、性侵,獨裁的父親、霸凌女生和溫柔男生的陽剛男性集體、圍獵未成年少女的男人,滿嘴髒話辱女詞的男人、瞧不起同性戀的男人、滔滔不絕自戀的男人。
劇情不是那種“看,我們來批判這個有錯誤的男人”的呈現方式,而是“看吧,他們就是這樣了,時時刻刻,每個毛孔裡”。
最後一集,整個小鎮的男人都被“ 專殺 白 人 順直男”的連環謀殺案嚇得要死,坐上大巴車跑路,很好笑。他們終於體會到“因爲性別、因爲性取向,就會成爲受害者”的滋味。
但,難道,“復仇”就是問題的解決嗎?
本劇總的來說是傳統仇女連環謀殺案的“性轉”,但利用這個對比呈現了很深入細膩的觀察和思考。
而我的心裡總會升起這個問題:反殺就可以嗎?就是這麼簡單嗎?尤其是我知道,在結構性的不公中,反殺並不容易,更多的是弱勢羣體的動彈不得。反殺的意念讓觀衆越爽,越是因爲反殺是多麼非常規,反殺不是生活。
【嚴重劇透警告】
【嚴重劇透警告 】
【嚴重劇透警告】
所以,我真的很喜歡《戴洛奇小鎮》最後的謎底。
看起來如此像女性復仇。但最終,屠戮者終究是男人。曾經致力於“清除壞女人”,但隨着社會思潮變化開始轉變謀殺目標的男人。
一個學會了新話術新思想卻依然想獨裁世界改造世界的男人。誠然,我們的話語、我們的思維方式,在迅速迭代,可有毒的男子氣概只是換了一種面目存在。(甚至想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女權男”吧!)
如果問“那你到底喜歡什麼作品”。那麼我的2023推薦就是《芭比》、謝盈萱那部你知我知的劇,以及 《戴洛奇小鎮》。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就是,看完了,會覺得自己的視力更清晰了。
總是覺得,你我就是《戴洛奇小鎮》的 Abby。
我們總是侷促不安,我們試圖理解所有人,我們試圖禮貌而周全。我們跌跌撞撞地讀書找工作,我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直覺想找出問題,儘管這個世界總是說,你想多了就是 這樣的順着走下去吧世世代代都是這樣幸福的。
但我們真的很認真地在用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一旦甩開那些聲音堅持用自己的雙眼看,原來真的是這樣——“我就知道,我是對的”。
這段音樂我也很喜歡↓
~更新的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