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冤!“基金僅募集26元”衝上熱搜 實爲員工測試系統購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嘉意 葉麥穗 北京 廣州報道
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安保基金”)一隻“僅募集到26元”的基金話題衝上熱搜,引起市場熱議。
2月27日,國壽安保基金新成立國壽安保高端裝備股票型發起式基金(下稱“國壽安保高端裝備”)。公告顯示,上述基金募集期認購金額共10000026元,有效認購總戶數5戶。市場中最大的爭議也正來自其10000026元的認購金額。公告顯示,其中,共有1000萬元爲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26元爲從業人員認購。這也意味着,該基金對外募資額爲零,產品成立全靠基金公司“自掏腰包”。
對於熱議,國壽安保基金表示,純屬“烏龍”,因爲該基金爲發起式基金,只需要1000萬即可成立,26元是公司內部員工爲了測試系統所購。
自購千萬引發“羣嘲”
“有點冤”,有公募理財產品發行公司對此熱議給出上述評論。“員工爲測試系統自購”這一行爲也並不罕見。上述公募理財產品發行公司向記者證實,“測試階段產品出現極低的認購金額很正常。這時候產品已經推出,但未在公開渠道發售,是員工內部爲測試系統購買。”
國壽安保基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壽安保高端裝備是一隻發起式基金,發起式基金的成立門檻爲1000萬。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發起式基金作爲基金公司自購的一種特殊類型產品,體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持有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特點。
近年來,發起式基金已經成爲公募基金行業重要的產品類別。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11日,全市場共有20400只公募基金,其中發起式基金3294只,發起式基金佔比約16.15%。截至2024年3月11日,過去一年市場共發行了2966只公募基金,其中有847只爲發起式基金,最近一年發起式基金的新發佔比約爲28.56%。(以上數據A、C類份額分開計算)。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場確實表現反覆,賺錢效應不明顯,權益類基金髮行遇阻。不過基金行業向來有“好做難發,難做好發”的傳統,因此目前成立發起式基金,一是可以避免基金募集規模不足,無法成立的尷尬;二是能夠低位佈局,未來市場轉暖,給客戶一個良好的購買體驗,避免追高之後,出現虧損。
據悉,國壽安保高端裝備的基金募集期間自2024年2月26日至2024年2月26日止,僅爲1日。這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國壽安保並未寄希望於新基民募資。此外,記者注意到,2023年,國壽安保基金共發行8只基金,4只爲發起式基金,認購戶數均不超過5戶。
發起式基金再獲關注
市場龐雜的討論聲背後,發起式基金這一概念再度獲得關注。爲何“千萬自購”在這一基金品類中如此平常?
發起式基金是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爲基金髮起人,以認購基金的一定數額方式發起設立的基金。其成立門檻較低、成立相對靈活,基金管理人面對更小募集壓力,但同時,有“寬進嚴出”特點。
其“寬進”之處在於,依照《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發起式基金不受“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於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人數不少於200人”的驗資和備案手續限制,只需滿足基金管理人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1000萬元這一門檻。
而“嚴出”之處則在於,1000萬元的認購金額有三年“封閉期”;同時,三年後,若基金資產淨值仍低於2億元,將面臨自動清盤。
“正常渠道的基金設立需要保證募集到目標金額,發起式不存在這個要求,也因此更靈活。”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雖然門檻更低,但並不能由發起式基金更多倒推出基金管理人不看好市場——若市場震盪、發行困難,發起式基金成本低、壓力小,自然受到青睞;但若看好市場前景,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發起式基金入局,彰顯信心。”
整體而言,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2024年以來新發基金共216只,其中發起式基金73只,佔比33.8%;2023年內,有新成立發起式基金400餘隻,2020年至2022年各年度成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分別爲190只、318只、351只。
同時,數據顯示,發起式基金已成爲不少頭部公司選擇。例如,今年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中,發行數量較多的爲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華安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等。
67只公募理財募集規模不足千元
市場對國壽安保基金的“嘲諷”背後是公募類產品發售不易的困境。
公募基金之外,記者注意到,由理財公司發行的低風險、現金類公募理財產品也存在部分產品集資規模小情況。南財理財通數據指出,截至3月19日,統計到理財公司發行公募理財產品3000餘隻,其中共有2335只產品公示實際募集規模,81只產品募集規模在10000元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募資規模不足萬元的81只產品中,有67只募資規模在1000元以下。
南財理財通課題組認爲,現金理財作爲日開產品,通常對成立規模不設要求,該類產品能夠在後續運營中實現規模擴充。在規模較小時,現金理財一定量資金進出會帶來較大的七日年化收益波動,收益表現衝高更能吸引客戶。
相比之下,老產品份額的資產淨值體量較大,難以做出收益優勢,因此理財公司青睞多發行新產品新份額,區間採取階段性降費、大額資金涌入等舉措,使得新品短期能展示出較高的七日年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