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去國央企,就跟49年入國軍一樣?

關注:點擊上方藍字“地產一品塘”,歡迎置頂或設爲星標, 快速獲取地產乾貨

大家好,我是地產高富帥。

近期行業進入了緩慢復甦的快車道,地產行業人才市場似乎有點起色了,大批量的民企也開始下場拿地了,這對於廣大地產人來說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這幾年行業下行之後,似乎地產行業不景氣,極少數行業能夠說真的是穿越週期,小編也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地產行業不好,其他行業一定不會好。

從大的方向來看,整個人才市場導向來看,在疫情的這幾年來說,不僅僅是地產行業現在是國企央企主導,很多其他行業求職者來說,對體制內的國企央企似乎更加嚮往。

不過從小編這18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生涯來看,從早期的外企港資牽頭,到早期的民企牽頭,到如今的國企央企牽頭,職場價值轉變的如此絲滑,也是小編沒想到的。

還記得剛畢業的那幾年,整個國內職場價值的鄙視鏈是外企大於民企大於國企央企,到了2012年以後的幾年,民企逐漸發展壯大,去大民企享受高薪酬與晉升成爲了核心導向。

到了疫情時代之後的幾年,特別是在地產行業大變化,行業逐漸下行的幾年,大家似乎對國企央企,或者叫體制內工作逐漸上頭,哪怕待遇是之前的50%。

國企央企似乎都成爲很多求職者的救命稻草,彷彿進了國企央企就可以直接押寶到退休,求穩纔是核心邏輯,這確實也跟如今大的經濟環境有直接關係。

其實可以看到,在行業發展好的幾年,這個35歲成爲很多行業職場打工人的分水嶺,哪怕你職位再高,到了這個年齡還沒發展起來的幾乎都是要被淘汰。

這個數字在金融,房地產,互聯網三大高薪酬行業尤爲突出,因此很多如今打工人在求職的選擇上,直接都投向了似乎對年齡沒有那麼歧視的國企央企陣營。

不過,大家想象的國企央企的職場環境真的那麼好麼,福利跟薪酬真的跟談offer的時候一樣?國企央企真的很穩定?

以上的核心問題況且不用去糾結多久,不過如今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今的市場環境與職場環境來看,想要真的進入國企央企,恐怕真的沒那麼容易了。

從地產行業如今來看,國企央企的整體規模市場化外聘是從2021年開始,其實早之前很長時間內,國企央企的人才培養依舊還是自己人爲主。

幾家頭部地產央企國企來看,很長時間段的核心人才計劃都是自家管培生爲主,像保利發展,中海發展等,核心骨幹到高層多數爲內部培養爲主。

2022年開始,地產國央企全面啓動社會招聘,其中核心骨幹到中高層外聘的數量明顯加強,很多民企地產人似乎都感覺找到了下一個春天。

不過從這兩天行業的變動來看,如今確實很多國企央企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安全無敵,各種buff疊加讓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內耗也非常嚴重。

其實國企央企條線很多人還真沒搞的很明白,哪些是高含金量的國企央企,哪些是真的雞肋國企,哪些是事業編,哪些是真的打雜爲關係戶站崗等。

首先要明確一點是,如今不管什麼行業的國企央企,一定沒有鐵飯碗這麼一說了,就算是如今國家電網,中國電信這種也都是聘用製爲主,一樣有淘汰機制。

從這一波經濟衝擊來看,第一波主要衝擊是中小民企,其次是民企大廠+外企。如今想好好找個穩定工作的話,上面企業的編制確實都在大批量減少。

第三波可能受到衝擊相對最小的是,地方國企,央企子公司,外加上一些行業壟斷國企與純寡頭央企等,確實是如今整體受到影響最小的一波。

第四波其實就是我們理解的純體制內,比如行政單位,各種什麼局單位等類型,這種確實也是如今門檻最高的。

因此,國企央企陣營都有多重分類與不同的邏輯,不能一概而論去說國企央企就如何如何好與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門檻都不會太低了。

小編畢業的時候,大家都搶破頭去中字頭,想去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那個時候的中字頭都看不上我們這些小本科,就算招你,也只是讓你去勞務派遣,很難有正式編制。

時過境遷,現在很多高校都把土木工程改名了,多可怕,有的學校建築新招的學生還沒院系老師多。

行業寒冬的時候,高校的老師都覺得冷,更何況是那些在建設一線的工程師們。因此地產行業整體來看,就算是中字頭房企也好,總包也好,依然受到不小衝擊。

在地產行業如今這個情況下,民企確實編制有限,地產國企央企陣營自然成爲很多最爲嚮往的,起碼有正常的工資可發。

不過這個也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對與那些三無人員:沒學歷,沒背景,無上層人脈的地產人來說,進入頭部國央企的機率幾乎爲零,或者說是進入國企央企是比較吃虧的。

很多情況下,這部分人幾乎純幹活爲主,即使進去了得到發展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因此這部分人根本沒必要去花時間精力去擠破腦袋。

其次,如今就算是在很多國企央企幹上幾年的地產人,其實學到的專業是非常有限的,雕花工作爲主,因此大部分國企央企都是非市場化運營,講究不出錯,不是業績你乾的有多好。

換句話說吧,很多人拼了老命進入一家國企,但是幹一年就把自己幹廢掉了,脫離價值觀很久,感覺出來找工作都比較難。

另外一個方面,國企央企整體來看,是要靠“血條”續命爲主,這個血條可以是你的領導,可以是這個人脈線條,更可以是某個業務單元的影響力。

在國企央企陣營混的好,依舊是依靠這個“血條”的厚度爲主,因此所謂的業績導向,績效完成度,其實其核心仍然是看上面領導的看法決定一切。

因此,從這個角度,國企央企又更加合適一些不求名利,不去錢途,純求一份工資準點發的人,畢竟就算裁員也相對沒那麼大動靜折騰。

大家可以看到,近期央企陣營出現了一個叫融通地產的企業,幾乎沒幾個人對這家企業有印象,但是在人才市場受歡迎的程度一定不亞於幾家頭部央企。

其核心含金量就是其穩定性,加上類似轉行的工作風格,在地產圈已經刮起來一陣風,很多人面試,筆試,複試,終面,幾乎可以折騰一年時間。

可以看到,能否進入國央企,真的是取決與一個精準的判斷,加上硬件的加持,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反饋。

其次,從如今經濟環境的角度來看,受到嚴重經濟衝擊的國企央企,很多工作都有可能是“49年入國軍”。

哪怕是公務員,如今很多地方財政完全依賴土地出讓,房地產佔據了很多城市核心經濟命脈,可想而知當地的公務員工資還能準時發?

很多城市現在供地非常少,產業發展緩慢,加上生育率急速降低,很多公立學校老師這種鐵飯碗都工資拖延了。

如果說連基本餬口都難了,這種我們所謂的極度穩定的環境又有何意義?因此再去看國企央企穩定,已經是另外一個說法了。

其次,現在除去最受影響的地產行業,互聯網,金融都產業之外,電力,石油,大基建等行業也已經收到一定波及。

如果這波經濟利好投放到位,這幾個核心產業是有一定起色的,經濟好轉,大家飯碗自然還穩定點。

其他有市場化競爭意識的國企央企,也只能看本次的經濟回暖速度了,指望短期之內有大的改變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這個時代鐵飯碗一說是絕對不存在的。

還是那句話,地產行業也好,其他行業也罷,培養自己跨“飯碗“間的生存能力纔是核心,其他別想太多。

今天就聊到這裡,有想法的朋友也歡迎留言討論。

您的認可,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地產一品塘,80後 工科理工男 深漂18年 18年獵頭從業經歷,14年以上地產行業沉澱,關注地產戰略產品運營發展,持續研究健康管理,個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隨時交流探討 共同進步;近期新增地產一品堂官方微信羣,大家也可以加入,與更多的地產人+再創業者交流溝通,共同進步。

另外地產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務模塊,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聯繫方式,一對一諮詢業務具體流程細節,私人定製職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