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經營者》,要有十大能力

組織管理

前幾天,收到了機工出版社郵寄的宋志平老師新書《有效的經營者》,立刻被腰封上的幾行字給吸引住了:“經營是做正確的事,管理是正確地做事;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經營更重要;從卓越的管理者到有效的經營者”。

接下來,我大概花了半天左右的時間認真讀完,合上書仔細思考,感受到腰封上的這幾句話高度體現了本書的核心思想。

宋志平老師一直是我非常敬重和欽佩的企業家、思想家。他從企業的最基層做起,一路做到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掌舵人。

儘管他從企業領導位置上退休了,他還擔任着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等重要的社會職務,繼續發揮他的能量,以幫助更多的企業。

一、《有效的經營者》,三大重點

第一部分:從管理到經營

這一部分介紹了經營是做正確的事,要在不確定環境下做出正確的選擇,目標是提高效益(可用英文單詞efficiency表示);

而管理是正確地做事,處理好人、機、物、料的關係,目標是提高效率(可用英文單詞effectiveness表示),這也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這部分內容還強調了企業領導者的工作重心應從管理轉向經營,但這並不是否定了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強調經營更爲重要。領導者可以把管理任務下放給下屬,自己重點關注戰略、方向和決策等工作。

另外,管理的邊際效用遞減,經營的邊際效用遞增,也是本章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

第二部分:有效經營者的五項任務

任務1:正確選擇。經營者要能正確地選擇企業的戰略、業務和人(尤其是一把手)。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說過,戰略即選擇。戰略的選擇關乎企業的存亡,宋老師在書中指出,企業領導者要關注公司層面的五大戰略,包括目標戰略、發展戰略、創新戰略、競爭戰略和人才戰略。

書中給出了選擇業務的幾個原則,排第一的原則就是專業化。宋老師認爲專業化是企業立身之本,這個原則在他的多本著作中都有體現,他經營的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前者只做建材,後者只做醫藥,一直不敢越雷池一步,這體現了他是一個高度的專業主義者。

在選人用人邏輯方面,宋老師認爲做企業應先人後事,而不是先事後人,也就是先選好人,再選業務。在選人方面,書中有一條重用“癡迷者”。

他對癡迷者的解釋爲:能夠一心一意做企業、做事情,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人。仔細想想非常有道理,具有“癡迷者”特質的人基本幹啥能成啥,做企業的成功概率也要比其他人高。

任務2:有效創新。

有效的經營者必須是個創新者,書中提到了有效經營者在創新過程中需要秉持一定的原則、方法,並儘可能地規避和防範風險。

這些創新的原則包括創新要有效益、創新要有目的、創新要有組織、創新要有基礎和管理、創新要把握機遇等。此外,書中還提到了科學、技術、創新與高校、企業等組織之間的關係,宋老師的這些觀點之前我在其他媒體上也看到過,深表贊同。

我認爲,科學的任務是探索和發現,短期內很難有經濟價值。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是不經濟的事情,這些基礎研究應交給由政府經費支持的高校、研究所等機構進行。企業應重點關注技術、工程方面的發明和創新,對於企業來說,這些工作纔是有效的創新。

此外,書中還提到,創新文化的培育對於創新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到宏觀層面的國家創新,小到微觀層面的企業創新,都離不開活躍、開放和包容的文化。

任務3:資源整合。

做大企業不能單靠自我資源的原始創造和積累,還需要做好資源的整合。作者認爲有效的經營者要擅長整合資源,在進行聯合重組時還要做好五大整合,分別是:機構整合、業務整合、市場整合、管理整合和文化整合。只有這五大整合做好了,企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協同效應。

宋志平老師在主導中國建材的整合時就是遵守了上述原則和方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重組了近千家水泥企業,成了全球水泥大王,推動了我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從12%提升到70%以上,並把普遍虧損的企業扭虧爲盈。這個成功實踐寫成了哈佛商學院案例,並把這種聯合重組的方式稱爲中國式成長。

任務4:創造價值。

企業經營既要創造利潤,也要創造價值。有效的經營者不光重視前者,更重視資本市場的價值。那麼,有效的經營者如何爲企業創造價值呢?

書中提到,要創造價值,首先要創造利潤,這主要由產品來決定。除此之外,深耕細分領域、品牌建設等也是創造價值非常重要的戰略和策略。

書中列舉了很多企業多元化沒有爲企業帶來價值反而帶來失敗的案例,比如沃爾沃拓展航空發動機業務,不但新業務沒有做好反而導致汽車業務嚴重萎縮,從而被吉利收購。

福耀玻璃曾經也涉足過超市、加油站、房地產等多元化業務,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力,後來曹德旺把其他不相關的業務都砍掉,只做汽車玻璃這個主業,成就了福耀玻璃今天的行業地位。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凝聚了企業經營管理和文化精神的全部,對於創造價值至關重要。

安踏從一個代工做鞋的小作坊,到陸續收購斐樂、始祖鳥等全球知名品牌並打造自主品牌,2022年安踏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超過了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巨頭,這與安踏對品牌的經營密不可分。

另外,資本的運營也爲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例如早些年特斯拉還沒有賺到錢,但市值卻高達數千億美元,這是典型的資本爲企業創造了價值。

任務5:共享機制。

有效的經營者要從以前的激勵機制上升到現在的共享機制,積極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企業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爲股東掙錢,是一種短期行爲。做企業要以人爲中心,應該是讓社會更加美好。

由激勵機制到共享機制,字面上看起來差別不大,可實際上經營者要從前者進化到後者並不容易,它需要經營者有高尚的情懷和覺醒的意識。

除了以上五項任務之外,本書還提出了有效經營者應該具備的十大能力,這些能力包括:

這十大能力要求,包含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中。比如能力一中的領導者應把重點精力放在經營層面,而把管理任務下移給部下。

第三部分:迴歸常理做企業

“做企業要尊重常識”,我在多個地方看到宋志平老師講過類似意思的話。本書的最後一章,宋老師再次強調了常識和常理的重要性。

做企業的原則和原理也就是做企業的常理,它不會因爲諸多不確定性而改變,是一種底層邏輯。他結合自己做企業40年的實戰經驗,總結了16條做企業的常理:

企業的四大主義,即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人本主義;

四大核心,即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

四支隊伍,即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幹部隊伍、具有科學家精神的技術隊伍、具有“四千精神”的營銷隊伍,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隊伍;

防範四大風險,即週期性風險、決策風險、資金鍊風險以及大企業病風險。

以上是本書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5項任務、10大能力、16條常理”,邏輯條理清晰,框架合理。

二、《有效的經營者》的2大啓示

《有效的經營者》雖然寫的是企業經營,它無疑對於已是經營者或想成爲經營者的人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鑑。

但是,企業的經營者或管理者畢竟只是少數。我認爲,本書同樣對於經營個人的人生、事業也有參考價值,這樣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從中得到啓示。

1.企業經營層面的啓示

本書釐清了經營和管理的區別,重點強調了如果要成爲一個有效的經營者,他的重點任務應關注企業的經營而不是管理。

如果說經營者應重點關注經營而不是管理是講道理的話,那麼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講的是一個經營者或管理者應該怎麼做才能成爲有效的經營者,更像是一本具有實操性的工具書,是可以放在牀頭常讀常新的參考書。

本書是宋老師在大型央企做領導數十年實踐的總結。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宋老師畢生的經營理念和思想。中國建材、國藥集團這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宋老師執掌期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證明了宋老師提出的這些方法、理念和常理的有效性。

2.個人發展層面的啓示

本書很多內容只適用於企業,但也有一些內容既可供企業借鑑,也可供個人參考。

例如,宋老師一直說自己是個專業主義者,是指他做企業喜歡專注、聚焦在某個領域而不盲目多元化,而這點對於個人的事業發展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一生能精通某個領域已是不易。如果一個人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朝秦暮楚,頻頻轉型甚至轉行,更換賽道,看起來好像很時髦,但最終很難有核心競爭力。

回頭看自己20多年的職業生涯,儘管換過一些單位,也做過不少崗位,但始終專注在研發創新領域,纔有了今天的一點小成。

再如書中講到四大主義中的長期主義。做企業要堅持長期主義,個人的發展也需要堅持長期主義。

我們常說的“一萬小時定律”,是指一個人要熟悉某個專業領域至少需要一萬小時的訓練,指的就是長期主義。

而如果要成爲某個領域的頂級專家,一萬小時遠遠不夠。在我們研發管理諮詢這個領域,沒有20年以上的功力,很難成爲真正的專家。

還有書中打造核心專長的內容,也非常適用於個人。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講的就是個人如果有專長,這種核心競爭力將會使得個人如魚得水,發展會更加順利。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在今天高度內卷的環境下,個人的“一招鮮”很容易過時,因此需要我們持續地學習和訓練,形成動態的核心專長。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