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有大行宣佈:暫停!
來源:券商中國
繼農業銀行之後,交通銀行也收緊了無卡取款業務。
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瞭解,近年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國有行及股份行先後宣佈暫停無卡存取款相關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此舉系銀行爲降本增效而做出的調整,另外自助設備的無卡現金類業務易造成金融風險,也使得多家銀行陸續跟進收緊該業務。
又一國有大行宣佈
近日,交通銀行發佈公告稱,爲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加強風險管理,於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客戶仍可通過交通銀行智能機具辦理有卡取款、掃碼取款或前往銀行營業網點辦理取款業務。
據瞭解,此前客戶可在交通銀行手機銀行上預約“無卡取款”,預設無卡取款時的預約驗證碼、預約金額,預約後無需帶卡即可在銀行ATM取款。
在交通銀行之前,另一國有大行農業銀行已暫停了該行手機銀行的無卡取款服務,但客戶仍可通過讀卡取款、掌銀掃碼取款、刷臉取款等方式辦理網點現金提取的相關業務。
另外,中信銀行本月也取消了這一業務。中信銀行公告稱,“已於5月17日關閉現金自助設備授權碼取款功能”。
相關業務收緊已近兩年
自2022年8月以來,陸續有銀行收緊了無卡存取款服務。
據建設銀行發佈的公告,該行之所以部署ATM機的二維碼存款功能,是爲了提升對持卡客戶的服務能力。該功能關閉後,客戶可選擇開通“刷臉辦”服務等辦理ATM存款。除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也相繼宣佈停止ATM二維碼存款功能。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無卡存取款服務雖被收緊,但大多數銀行並非直接關停自助設備的無卡現金類業務,諸如掃碼存款、“刷臉”存款等服務仍可使用。比如,目前招商銀行手機銀行APP仍可使用掃碼存取款服務,二維碼取款服務無需實體卡,使用手機銀行掃描ATM生成的二維碼,然後指定卡號和金額,並在ATM上輸入取款密碼即可完成交易,單日單卡限額2萬元;掃碼存款則限額5萬元,且只能存活期。
“我行ATM設備可進行掃碼取款操作,掃碼存款則需移步櫃檯辦理。”工行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該行自助設備仍可進行掃碼取款服務,使用手機銀行APP掃碼並輸入取款密碼即可操作,但自助設備的掃碼存款功能已取消,現作爲櫃檯無介質交易的一種方式,適用於辦理存款但未攜帶身份證、實體卡的客戶。
“客戶如辦理無卡存款,可以在櫃面採用身份證或手機銀行掃碼辦理,兩種方式均由系統進行人臉識別驗證。”上述工行某網點工作人員提示,二者在額度上有所差別,使用身份證可以辦理20萬元以下存取款業務,手機銀行則僅能辦理5萬元以下存取款業務。
更多銀行或將跟上步伐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相關銀行關於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的公告發現,風險管理、降低成本、優化金融服務等成爲高頻詞。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自助設備無卡存取款的收緊,主要出於用戶使用度和安全性考量。
“通過手機銀行在自助設備上進行存取款操作,一般不需要進行人臉識別且方便快捷,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某銀行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透露,雖然多數銀行的手機銀行規定僅限本人保管使用,但出借、買賣手機銀行的案例時有發生。
王蓬博表示,二維碼存款本身操作流程較爲繁瑣,使用便捷度也不夠。同時,ATM二維碼存款業務可能存在不能準確識別存款人身份、不能確認與收款人關係等方面的情形。此外,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具有隱蔽性,會提升銀行監控洗錢活動的難度。
王蓬博預測,後續會有更多銀行跟進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銀行存取款業務應以安全性爲主,同時滿足身份驗證且遵守時空統一等原則”。
校對:楊立林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