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對談!中研院2年輕學者獲選出席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
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奈米學程施緹亞(Septia Kholimatussadiah)博士生。(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奈米學程張庭瑞博士生。(中研院提供)
經過嚴謹的徵選過程,第73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訂於6月30日至7月5日在德國林島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600位年輕科學家,將與近40位諾貝爾獎得主對談交流,中央研究院2位年輕學者獲選出席,分別爲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奈米學程張庭瑞博士生,以及施緹亞(Septia Kholimatussadiah)博士生。
張庭瑞表示,非常期待與不同世代、文化、教育背景的優秀科學家交流,互相腦力激盪出對於未來科學界的想像與火花。
施緹亞說,希望能向與會的諾貝爾獎得主和優秀科學家看齊,將學習到的知識帶回來和臺灣年輕學子分享,讓更多人愛上科學。
本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聚焦於物理學,討論議題包含量子物理與量子科技、物理學爲基礎的能源挑戰解決方案及人工智慧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等,大會也邀請202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與年輕學者對談。
中研院介紹,林島會議專爲傑出年輕科學家而舉辦,旨在激勵、啓發年輕學者,促進諾貝爾獎得主們和年輕科學家之間知識、觀念與經驗的廣泛交流。本屆甄選委員會從93個國家中選出600位年輕科學家與會,全球約有150個學術機構參與協助這項甄選,獲選人絕大多數爲30歲以下傑出的學生、博士候選人及博士後研究學者,所有獲選的出席人員都必須通過多階段的申請與甄選流程,競爭激烈。
中研院說明,自從1951年創辦以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獨樹一幟,秉持輕鬆表達、自由對話的核心價值,成爲不同世代之間廣泛、非正式的意見交流平臺。每年一次的集會更是促進了不同世代、文化與專業領域科學家們交流的最佳機會。院方在2017年與林島委員會及林島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爲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的學術合作機構。